统一了蒙古诸部落的铁木真,已经成为草原上无可争辩的统治者,其控制了从南部戈壁到北极冻土带、从东北森林地带到西部阿尔泰山的广阔领域,以及几十万来自不同游牧部落的人口。不过,虽然铁木真已是草原上的雄主,但仍需要获得所有部族的认同,新的忽里勒台大会的召开势在必行。
上尊号“成吉思汗”
1206年,铁木真返回圣山不儿罕附近的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这次大会可以说是蒙古历史上最大和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不仅有隆重的仪式,还有热烈的庆祝活动。“高高的个子、壮硕的体格、宽阔的前额,眼里闪烁着猫一样凌厉目光”的铁木真,成为大会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根据17世纪法国传记作家克鲁瓦基于波斯语和突厥语文献的记述,成吉思汗的部下“把他置于一块铺在地面上的黑毡毯上,有人受命发布‘人民的心声’,向他大声宣布‘人民的意志’”。说话者对成吉思汗说:“授予你的所有权威都是来自于上天,如果你能充分公正地管理民众,上帝将保佑你的蓝图得以成功。若非如此,如果你滥用权力,就将一败涂地。”这是成吉思汗接受“长生天”之命的宣告。
之后,部众们将成吉思汗高举到过头顶的毡毯之上,并将他送到王位宝座上,随即他们“在新皇帝面前九次下跪叩头,显示他们遵守自己对成吉思汗所许下的誓言”。仪式自然少不了萨满巫师,他们敲着鼓,颂扬着大自然之魂,并将马奶洒向空中和地面,而排着整齐队伍站立的部众们,则手心向上,朝“长生天”祈祷,最后以蒙古习语“呼累,呼累,呼累”结束祈祷。
庄重的仪式昭告了成吉思汗无比尊贵的地位。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铁木真为这个新帝国选择了一个新的名称:大蒙古兀鲁思,即“大蒙古国”,而他则被上尊号为“成吉思汗”(Genghis Khan)。
不过,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汉文史集中,并无上尊号“成吉思汗”的记载,《元史‧太祖本纪》记载诸王群臣为上尊号“成吉思皇帝”。南宋学者彭大雅作为出使蒙古联络夹击金朝的使臣,编写的《黑鞑事略》也记载为成吉思皇帝(“其主初僣皇帝号者,小名曰忒没真,僣号曰成吉思皇帝”)。元代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也记载为“诏曰成吉思皇帝敕真人邱师”。1998年发现的元代银质鎏金文“盐山圣旨牌”亦书曰“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显然,极大的可能是,晚清由于西方史集中记载的是“成吉思汗”并传入中国,才导致以后的汉文史集中出现两者并用或者独用“成吉思汗”的记载。
关于“成吉思汗”的含义,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来自法国学者伯希和。他认为“成吉思(ingiz)”为突厥—畏兀儿语tengiz的鄂音化的读法,意为海,与蒙古语dalai(海)的意义相同,因此“成吉思汗”意为“大海汗”,即“大海原的君主”。而且自成吉思汗以下,蒙古皇帝常有“大海汗”的尊号。
《蒙古秘史》大部分中文学者都赞同伯希和的见解。而且,从这个尊号我们不难看出,蒙古人非常崇拜这位英雄。
1206年春天,成吉思汗登基场景。图片出自蒙古伊儿汗国时期,史学家Rashid al-Din Hamadani(1247年至1318年)主编的《史集》。(公有领域)
铁木真由忽里勒台大会选举为大汗,也标志着忽里勒台选汗制度在国家法律形式上得以确立,它作为成吉思汗法典《大扎撒》的主要内容写入“青册”,并颁布于蒙古本土及诸汗国。自此,蒙古帝国正式从法律上规定了此后凡推举大汗必须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忽必烈开创元朝时也将这个制度延续下来,凡帝位更替,就要举行忽里勒台仪式,只不过在《元史》中它被改称为“大朝会”。
无疑,大蒙古国的建立,标志着成吉思汗已经拥有了可以与金国乃至其它力量抗衡的力量,而这力量未来将震惊世界。
唐代《推背图》第二十五象曾预言了元朝的建立及整个元朝的气数。图中画一把铁斧,柄分十节;粗略的解释是:斧头(铁)、斧柄(木),暗指元太祖叫铁木真;斧柄分十节的意思是接下来元朝有十个皇帝。简简单单一幅图,就将一个朝代的大趋势刻画清楚了。
封赐功臣
被尊为成吉思汗后,铁木真并没有忘记为统一大漠追随自己的功臣,他下旨道:“共同建国有功者,在编组各千户时,封授为千户长。”这其中包括速不台、哲别等近百人。他声情并茂地历数他们在建立大蒙古国时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有些事情连受封者都已经淡忘,而成吉思汗却娓娓道来,让将士们动容。
他对蒙力克的父亲察剌合降旨说:“您与我们共生共长,您有福有吉庆,您对朕的功劳、恩惠很多。例如其中有一件事:当王汗、桑昆安答二人用诡计骗朕去时,途中宿在蒙力克父亲家里,若非蒙力克父亲您劝阻,朕就会坠入有漩涡的水中、落入有红焰的火中。朕深感您的恩德,直至朕的子子孙孙,永不忘记!朕感念您的功德,特设此座于旁,请您坐。请您每年之中、每月之中能有时来参加商议。朕将俸禄颁赐给您,直至您的子子孙孙,永远享有。”
他在给博尔术的旨意中细数了其对自己的帮助,说“你当位居众人之上,九次犯罪不罚。由你博尔术出掌管依傍阿勒台山的右翼万户”。他下旨让木华黎“掌管依傍合剌温只敦山的左翼万户”,让豁儿赤、纳牙阿等领有万户,让忽必来统辖军队之事,承诺者勒蔑、博尔忽“九次犯罪不罚”,还首次说每次作战都冲锋陷阵、冲在前边的忽必来、者勒蔑、速不台、哲别是“朕的‘四猛’。朕指派你们到朕所想到的地方去时,你们就去把那里的坚石撞碎,去把那里的山崖冲破,去打碎明亮的石头,去横断深水”。
对战死者的子孙,成吉思汗同样没有忘记,并依照他们先辈们的功绩予以封赏。
类似的旨意还有不少。成吉思汗在封赐有功劳的忠臣的同时,对自己的家族成员给予的赏赐却相对较少。他的母亲、蒙古帝国太后诃额仑夫人、最小的弟弟和两个小儿子窝阔台和拖雷,每人只分配到五千人,他的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分别只有九千和八千人。此外,成吉思汗还任命自己最信任的人辅助几个家庭成员,如诃额仑、幼弟帖木格和察合台的行政管理,以避免出现什么差错。
成吉思汗将土地分配给他的四个儿子。插图来自16世纪Ta’rikh-i guzida-i Nusratnama,大英图书馆。(公有领域)
任命大断事官
在封赏功臣时,成吉思汗的六弟、诃额仑夫人收养的塔塔尔人的弃婴失吉忽突忽首先站出来讨封。成吉思汗不仅承诺他“九次犯罪不罚”,而且任命他为大蒙古国的首任大断事官,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审断刑狱、诉讼,掌管司法大权;二是掌管民户的分配。“所有断案明细,都要载入青册,世代相传,任何人都不得更改。”青册的颜色正是成吉思汗尊崇的长生天的神圣颜色。此外,成吉思汗下令,失吉忽突忽审判案件时,由怯薛军的宿卫参加听审,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大蒙古国的最高断事官,又被视为最高行政官,其权力很大,堪比中原的宰相。在其之下,又设立地方断事官,管辖本区域的百姓。
获此大权后,失吉忽突忽建章立制,赏罚分明。对于犯罪者,无论地位高低,从不手软,且秉承实事求是原则,断狱公正。他反覆告诫犯人要讲实话,不要因为恐惧而胡乱招供。失吉忽突忽为人诚实忠厚廉洁,做事一丝不苟,他的断案方式奠定了后来蒙古断事官断案的基础。
扩大怯薛军
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成吉思汗深深地认识到怯薛军的重要性,“欲制服强敌,只有用武力;兵力少,只有发展精兵,提高战斗力。”因此,成吉思汗降旨扩大怯薛军,并将其作为蒙古军队的中军。怯薛军是蒙古语“番直宿卫”之意,汉文多译作“宿卫”,有轮流值宿守卫之意。
以前负责夜间警卫的宿卫只有八十人,负责白昼的轮番护卫七十名,现在要扩大到一万人,包括一千名宿卫、一千名弓箭手、八千名散班,成吉思汗下令要“从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的儿子和白身人(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有武艺,身体、模样好的人,可到朕处效力的人,进入轮番护卫队。千户长的儿子被选入时,带伴从者(那可儿)十人、其弟一人同来。百户长的儿子被选入时,带伴从者(那可儿)五人、其弟一人同来”,“符合上述条件自愿加入怯薜军的,任何人不得阻挡。”
在选拔万人后,成吉思汗又降旨道:“朕以在朕身边出力的一万名轮番护卫士,做朕的大中军!”其中八千人在白天保护大汗,两千人则在晚上保护。他还规定了怯薛军的轮值制度、责罚标准和所承担的职责,比如怯薛分四个班,每班三日一换,四个怯薛长由“蒙古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和赤老温分别担任。比如保卫大汗、照顾宫内女侍官、管理宫中帐舆、掌管宫内饮食、掌管出入宫帐之事等,并明确护卫士的地位在外高于千户长等等。
按照规定,“宿卫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坐宿卫上座,不得跨越宿卫身体,不得靠近宿卫,否则予以逮捕。”“夜间未经宿卫允许不得在大汗大帐禁区附近行走和进入大帐禁区;违反者,宿卫可将其拘押,待次日审问。有急事禀报的,必须先得到宿卫允许,和宿卫一同进入大帐。”
怯薛军的总指挥官,由纳牙阿将军统领。没有成吉思汗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调动怯薛军,包括调动纳牙阿将军,擅自调动的,要予以严厉惩罚。战时,怯薛军直接接受可汗的号令,随大汗亲征。
为了让子孙后代对怯薛军给予重视,成吉思汗还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从九十五个千户中挑选来的朕的一万名贴身私属轮番护卫士,今后朕的继位子孙要世世代代想到他们,如同想到朕遗留的珍宝,不要使他们受任何委屈,要厚待他们。要把朕的一万名轮番护卫士看作护父之神!”
怯薛军最着名的本事就是在驰骋之际仍能运弓自如,譬如旋转180度并立即瞄准、攻击敌人。他们常以半月形的阵式突击敌人,从两侧进行包围。这种战术不能奏效时,他们就迅速撤退,诱敌追击。这支成吉思汗打造的蒙古精锐部队,在未来成吉思汗和其继承者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这支战无不胜之师,成吉思汗和其继承者们让世界震撼。
除了作为中军的怯薛军,成吉思汗还有左翼军和右翼军,其战斗力同样不可小觑。
蒙古士兵雕像。(shutterstock)
稳固王权
大蒙古国建国后不久,萨满教巫师阔阔出试图利用自己的宗教影响力与成吉思汗的王权竞争。阔阔出是被成吉思汗视为父亲的蒙力克的七个儿子中的老四,正是他在1206年举行的忽里勒台大会上,代上天赐予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称号。也因此,他深得成吉思汗信任,但后来变得自以为是、骄横跋扈。
阔阔出与其兄弟七人结为一党,利用萨满教对蒙古人的巨大影响,将各部落百姓拉拢在自己周围,企图使宗教权与汗权并驾齐驱,与成吉思汗平分权力。他们嚣张跋扈,就连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儿也被他们无理殴打。起初,阔阔出找机会挑拨成吉思汗与哈撒儿的关系,成吉思汗一度相信了传言。其后,在母亲和孛儿帖的提醒下,成吉思汗看清了阔阔出的真实目的,果断除掉了阔阔出,还让蒙力克约束其他儿子,在行为上保持谨慎。成吉思汗由此稳固了王权。(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蒙古秘史》
《元史》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中国历代战争史》(元朝) 台湾出版
《成吉思汗法典》
点阅【成吉思汗】系列文章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