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博物馆展示英国400年的精湛手工艺
松木和榆木制成的楼梯盘旋而上,华丽而沉稳。扶手下,爵床叶(acanthus leaves,希腊古典建筑常用的叶形装饰,地中海特有植物)和种果的雕刻环绕成圆。两侧各有一只双头鸟,从枝叶探出头来注视着来访的人。橡木图案的主题纪念着17世纪中叶英国内战(English Civil War)时,国王查尔斯二世(Charles II)躲避敌人所藏身的那棵树。
不过,这座楼梯只是接下来展览的前奏,之后还有许多华美的工艺品等着揭晓。例如,矗立在饭厅壁龛的希腊神话和罗马人物雕像。长久以来,古典文化的典范一直引导并孕育了像诗人汤马士‧莫尔(Thomas Moore)和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等大文豪的作品。
莱斯多恩家的饭厅壁龛矗立着古典雕像。(图/Joseph Coscia提供)<br/>
这场工艺飨宴和其反映的古典价值与文化并不单属于一座大宅邸或城堡。包括这座来自卡西奥伯里庄园(Cassiobury Park)的楼梯和莱斯多恩家(Lansdowne House)的饭厅,以及其它700多件工艺品,都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MET)刚整修完的英国艺廊中的展品。
这座艺廊展示了英国1500至1900年间的装饰艺术、设计和雕刻,包含来自都铎(Tudor)、斯图亚特(Stuart)、乔治(Georgian)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各式家具、陶瓷、银器、挂毯和其它织品,风格更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Baroque)、洛可可(Rococo),再到新古典(neoclassical)和新歌德式(neo-Gothic)等。
该展馆的网站上提到,这个展场是由“十座艺廊重新布置而成的套房空间,主要聚焦在大胆的企业家精神和复杂的历史脉络上,提供了了解当时生活情形的一个新视角。”
随着城市逐渐解封,焦点再度回到促进经济发展上,这场展览或可启发我们开拓新的商机,让我们再次成为传统工艺和古典美学的支持者。
来自地毯的机会
根据展览的网路语音导览,挂毯编织在中世纪末16世纪时期可说是手工艺和奢华品的颠峰之作。自从法兰德斯人(Flemish,译注:又译“佛莱明”,位于今比利时北部)垄断该产业后,法国和英国国王皆有意自行设立工厂。17世纪初,法王在巴黎建立了戈布兰挂毯工厂(Gobelins Manufactory),而英王则在伦敦郊区开设了莫特莱克挂毯工厂(Mortlake Tapestry Manufactory)。
许多布鲁塞尔的工匠便移居到这些工作室中,进行编织工作或培训英国工匠。不过,英国有一项非常吸引人之处,甚至连法国人都非常渴望的,那就是宗教自由。当时,在布鲁塞尔和法国受到天主教会压迫的新教徒纷纷前往英国。
除此之外,伦敦的工作机会和不同形式的自由也吸引了许多来自法兰德斯、德国和意大利的挂毯工匠。
“伦敦是一个伟大的国际枢纽……它是个富裕的城市,有富有的赞助商”,英国艺廊的主要策展人沃尔夫‧伯查德(Wolf Burchard)在电话访问中向我说道。他同时也是欧洲雕塑和装饰艺术部门的副策展人。“它曾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无比自由的城市。那是新闻自由真正的起源地。”
由于伦敦提供了大量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莫特莱克挂毯工厂也吸引了众多世界级的工匠。英王查尔斯一世(Charles I)也相当了解这些奢华艺品和支助计画背后的象征意义,因此对于这项支出非常慷慨。在这场展览中,就展出了当时的一件作品《尼奥比之子的毁灭》(The Destruction of the Children of Niobe),出自于挂毯系列《马》(The Horses.)。
弗朗斯‧克莱恩(Frans Cleyn)的作品《尼奥比之子的毁灭》(The Destruction of the Children of Niobe),出自于挂毯系列《马》(The Horses.),约1650-1670年。这幅挂毯应出自莫特莱克挂毯工厂。克里斯蒂安‧A‧扎布里斯基(Christian A. Zabriskie)于1936年赠送。(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br/>
这幅挂毯描绘了阿波罗和黛安娜从云层中射出箭,杀死了尼奥比(Niobe)的孩子。尼奥比出于骄傲,污辱了阿波罗和黛安娜的母亲拉托纳(Latona)。出于恐惧,尼奥比的其中两个孩子骑在马上,几乎要跳出挂毯之外,试图逃脱命运的安排。马匹立体动态的外型、每个人物懊恼的表情以及背景中倒下的人物,都将这个故事描绘得唯妙唯肖,这幅挂毯就好似古代版的电影院。
下午茶时间
约三世纪以前,商业和创业精神的发展在英国激发了下午茶的热潮。首先,东印度公司建起了从日本和中国进口茶叶的贸易途径。其次,随着茶叶税从119%降到12.5%,下午茶成为每个人都有能力负担的新嗜好。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都想要拥有茶壶,用以表现他们对这项复杂仪式的享受。英国四处兴起工厂,制造着各种风格的茶壶,比如中国风。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茶壶收藏。(图/Joseph Coscia提供)<br/>
在这个新艺廊中,展示了上百件迷人的作品。“精致、有趣、愚蠢、粗糙,这里有适合所有人的东西。想要一个幽默的猴子和玉米图案的茶壶,还是更精致一点的,像是一个豪华的银制器皿或高雅的玛瑙茶壶组呢?”展览的语音导览如此问道。
斯塔福郡的茶壶,约1740年。(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br/>
有趣的是,展场上的一些茶壶上还留有对过去事件的评论。像是《印花税法》(The Stamp Act)在美国殖民地推行时,曾引发了激烈的反弹。当英国在1766年废除这项法令时,许多工厂开始为美国市场制作茶壶,并在其中一面刻上“禁止印花税法”,另一面刻上“恢复美国自由”。从这里可以看出,有时候英国商人的野心甚至超越了自己的民族主义。
随着茶壶在大英帝国逐渐普及,它们同时也开始产生了以下的含意:当您一起参与了下午茶的仪式,就不再是个野蛮人,而是社会高雅的一分子。就如当代综合媒材艺术家和陶艺家莫雷尔‧杜斯(Morel Doucet)在语音导览中说的:“这些物件连带了太多的情感和历史,甚至也有了自己的生命。”
原文Britain’s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Taste for Beauty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作者简介:
怀特(J.H. White)是艺术、文化和男性时尚专栏作家,目前居住在纽约。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