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内建草药园 朱橚留下医药典籍造福后人

2020年10月27日健康
历朝历代皇家子嗣,除了继承皇位的儿子外,其他皇子多被封为“王”,而凡是有王爵的人都可称为“王爷”。与唐宋和清朝的王爷只是虚衔相比,明初王爷职衔的含金量很高。他们不仅有封地,还有官署和军队,而他们主要镇守在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曾被封为燕王,封地是今天的北京一带。
在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诸王中,除了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君外,还有一位王爷也名留青史,这是因为他以悲天悯人之心,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医药史上的旷世之作。这位王爷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音同“肃”),他也是朱棣的一母同胞的弟弟。
明太祖定都南京时,朱橚只有8岁。洪武三年(1370)他被封为吴王,封国是富裕的浙江杭州府,但当时在大臣请求修建诸王府时,因明太祖的一句话“吴府且勿建”,其王府就暂未修建。
洪武七年,有司请求在杭州设置护卫,明太祖以浙江是财赋之地不可封王,所以罢了护卫。当时,全国半数以上的税收来自江浙一带,大概明太祖意识到如果税收都归藩王所有,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同年九月,孙贵妃逝世,因为朱橚从小由其抚养长大,所以守丧三年。
守丧满三年后,朱橚被改封为周王,明太祖命他和燕王、楚王、齐王先驻守在河南凤阳,体验一下底层民众的生活。在凤阳待了几年后,洪武十四年他被召回,与开国大将军冯胜的女儿完婚,之后便去了自己的封地开封,即北宋时的都城,而其王府正建在宋皇宫的所在地,自然是富丽堂皇。
王府内建草药园 朱橚留下医药典籍造福后人
朱橚完婚之后便去了自己的封地开封,即北宋时的都城,而其王府正建在宋皇宫的所在地,自然是富丽堂皇。示意图。图为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公共领域)
洪武二十二年(1389),不知是什么原因,朱橚擅自离开封地又去了凤阳,而当时他的老丈人冯胜正驻兵在附近。根据明朝的制度,藩王没有圣旨,不得随意离开封地。这让明太祖很生气,甚至说出了“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的话。或许是担心儿子与冯胜结盟,进而危及太子的地位,因此,太祖不仅严惩了朱橚,剥夺了他在河南的封地,还下旨将其贬到蛮荒之地云南。
可没过多久,明太祖就后悔了,于是朱橚被带回了南京幽禁,周王府则由世子朱有炖管理。不过,短暂的云南行让朱橚感受到了民间的疾苦,尤其是因为环境恶劣,当地时常会有传染病和各种疾病流行,得病的人很多,但却缺医少药。
或许是从小体弱常生病的缘故,年轻时的朱橚就对医药很感兴趣,并组织人力编撰过《保生余录》方书两卷。此次云南行让他萌生了为普通百姓编写方便实用的医书的想法。于是,在幽禁期间,他让府医李恒编写了8卷《袖珍方》,又名《袖珍方大全》、《周府袖珍方》。1391年成书。
《袖珍方》汇集了历代医家效验方,取“袖者易于出入,便于中笥;珍者方之妙选,医之至宝”之意。内中分风、寒、暑、湿、伤寒、疟、痢、呕吐、泄泻、霍乱、秘结、咳嗽等81门,共录药方3077种,每方皆注明出处。可以说,书中选方严谨,方论结合,切合实用。
朱橚曾感叹说:“天高地厚,春往秋来,日陵月替,海水桑田,况人物乎。吾尝三复思之。惟为善迹有益于世,千载不磨。昔太上有立德、有立功、有立言,今吾非以徇名,将以救人之疾苦也,将以于世立功也。”
有明一代,《袖珍方》就被翻刻了十馀次,足见其受医家重视的程度。而它的发行,对解决西南地区的疾病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也是在《袖珍方》成书这一年十二月,明太祖消了气,让朱橚返回了封地。返回开封后的朱橚,不过问政事,组织了一批医者、学者和画工,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并派人到全国各地将已知的所有药材和疑似能做药材的植物采集回来,建成了一个植物园,用于观察。
王府内建草药园 朱橚留下医药典籍造福后人
朱橚组织了一批医者、学者和画工,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并派人到全国各地将已知的所有药材和疑似能做药材的植物采集回来,建成了一个植物园,用于观察。示意图。 (Shutterstock)<br/>
过了几年,明太祖驾崩,因太子早逝,其孙子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担心几个拥兵自重的皇叔危及皇位,遂开始削藩。因为最具威胁也最让人忌惮的是能征善战、名望很高的燕王朱棣,而与其一母同胞的周王最有可能成为其助力,因此周王便成为首个目标。
1398年,心怀不轨、人品不好的朱橚的次子朱有爋偷偷地去向建文帝打小报告,说自己的父亲要谋反。
建文帝一听,正好有了由头抓朱橚,就派李景隆去巡视边防,实则暗中潜入开封包围王宫,将朱橚抓了起来,然后将其废为庶民,又一次发配到云南的烟瘴之地蒙化。
1402年,建文帝为了钳制燕王,又将朱橚召回南京囚禁。同年,朱棣被逼反抗,并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而朱棣进入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保护周王,防止他被杀害。当朱橚见到兄长时,两人相拥而泣。
后来,朱棣给朱橚恢复了爵位,并且加禄五千石。永乐元年正月,永乐大帝朱棣下诏让其回到原来的封地。
第二年,朱橚来到朝廷,向皇兄献上驺虞,百官一同请贺。“驺虞”指的是一种罕见的白虎,当时它的出现被视为祥瑞。朱棣非常高兴,给弟弟的赏赐十分丰厚。
对于这个亲弟弟,朱棣还是非常关心的。有一年传言说开封要有黄河水患,朱棣担心朱橚的安危,就打算改封其到洛阳。朱橚为了解除兄长的担忧,就说河堤坚固,没有必要再劳费民力了。朱棣这才安心。
王府内建草药园 朱橚留下医药典籍造福后人
永乐元年正月,朱棣下诏让朱橚回到原来的封地开封。图为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景象。(公有领域)
在封地期间,朱橚继续他的研究和编撰医书的工作。朱棣还特地拨了一笔经费给他用于研究。15世纪初,由他亲自敲定,滕硕和刘醇等协助编写的426卷方书《普剂方》编成。《普济方》博引历代各家方书,兼采笔记杂说及道藏佛书等,汇辑古今医方,包括方脉、药性、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儿科、针灸及本草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各种疑难杂症的药方。
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该书共1960论、2175类、778法、61739方、239图。其采摭繁富,编次详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方书,保存了极为丰富和珍贵的医方资料。其所引用的方书不下150馀种,其中许多医书现已亡佚。因此,“古之专门秘术,实藉此以有传。”明代嘉靖年间的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附药方,源于《普济方》中的比例相当大。
不过,让朱橚名垂青史的还是由他亲自试验并撰写的济世救民之作《救荒本草》。由于其封地开封是着名的黄泛区,水灾有时会让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而采食野菜时常出现中毒的事情。
为了帮助饥民度过灾荒,朱橚亲自带人跑遍封国境内的“山野平地”,“咨访野老田夫”,采集实物标本,考核筛选出其中可用来充饥的植物,又专门在周王府内辟设园圃,种上野生植物,进行观察,甚至亲自尝试其药性,最终找出了灾荒时可供百姓食用的414种植物,并将它们绘图成书,还详细描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产地、生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方便辨识。
正如长史卞同在《救荒本草》序言中写道:“敬惟周王殿下,体仁遵义,孳孳为善,凡可以济人利物之事,无不留意。尝读孟子书,至于五谷不熟,不如荑稗,因念林林总总之民,不幸罹于旱涝,五谷不熟,则可以疗饥者,恐不止荑稗而已也。苟能知悉而载诸方册,俾不得已而求食者,不惑甘苦于荼荠,取昌阳弃乌喙,因得以裨五谷之缺,则岂不为救荒之一助哉。”
卞同还感叹曰:“今殿下处富贵之尊,保有邦域,于无可虞度之时,乃能念生民万一或有之患,……,苟或见用于荒岁,其及人之功利,又非药石所可拟也。”身分尊贵的朱橚,如果没有悲天悯人之心、如果不是仁心宅厚,如何能做到?
王府内建草药园 朱橚留下医药典籍造福后人
朱橚专门在周王府内辟设园圃,种上野生植物,进行观察,甚至亲自尝试其药性。示意图。(Shutterstock)<br/>
《救荒本草》全书两卷,分草部245种、木部80种、米谷部20种、菜部46种。因是面向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百姓,所以书中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图画精准。
明代开封的读书人李濂到山西做官时,将朱橚于开封刊刻的《救荒本草》初本带到太原,并于嘉靖年间重刻,还为之作序。明代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则将《救荒本草》全文收载。清代重要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草木典”的许多图文也引自《救荒本草》。
自明清到民国,遇到灾年,《救荒本草》都被奉为经典,受到了农业部门的大力重视,而无数灾民也根据书中所引,找到可食用的植物过活。明朝末年,《救荒本草》和朱橚的名字一起传到了日本,再经日本传到了世界,影响非常大。
除了编写救民的医书,朱橚还文采过人,能写词赋,曾写过《元宫词百章》。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月,有人告发朱橚谋反。朱橚在次年二月被召到京城,明成祖把告发信的内容告诉了他,朱橚“顿首谢死罪”,而成祖并未追究。但朱橚回到封国后,主动把自己的三支护卫军队还给了朝廷。自此,他过上了太平日子。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对自己的叔叔非常不错,将朱橚的俸禄提高到了两万石,这是一般亲王的两倍。
1425年9月2日,65岁的朱橚去世了,谥号周定王,葬于河南省禹州市的周王墓。周王爷精采的一生落幕了,后世也因为他留下的济世救民的医书,也记住了他的名字:朱橚。
参考资料:
《明史‧周王朱橚传》 《明太宗实录》卷九 《御制纪非录》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