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1月13日讯】是天敌?还是宿命?几句碑文,定格了张献忠的结局,死于“吹箫不用竹”之人;“除非马生角”,一句童谣唱出时局成败的关键之人。那么是谁拥有穿越时空的洞见、喻事精巧的智慧呢?
“吹箫不用竹”隐喻铁帽子王
明朝末年,张献忠(1606年—1647年)组织军队反抗大明。顺治元年(1644年),大清入京后,张献忠则在成都建立了大西王权,定年号大顺,继续引兵抵抗清军。
据民间传说,张献忠曾在一座塔中,拆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几句话,曰:“造者余化龙,拆者张献忠。吹萧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从碑文的记载看,余化龙刻了这块石碑。然而余化龙,只出现在小说《说岳全传》中,是岳飞手下的一员大将,曾助岳飞夺下了康郎山。岳飞被秦桧害死后,余化龙与众将率领军队,要为岳飞报仇,被岳飞英灵阻拦,后自刎而亡。不知余化龙和唐朝的樊梨花是否一样,因为缺少历史记载,从而使他成了小说中传说的英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后人也不得而知。亦或,有人刻意借用了“余化龙”的名号,刻了这些碑文?!
张献忠看到碑文,心里自然很不高兴。无意中,挖出的一块石碑,竟然还是一个死亡诅咒。
大顺三年(1647年),张献忠乘马巡行西充凤凰山时,被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1609年—1648年)发现了。豪格遂即弯弓一射,张献忠即中箭,并掉下马来。随从赶紧跑去相救,发现张献忠已经死了。
人们恍然大悟,碑文所说的“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前句就是指一个“肃”字。清崇德元年(1636年),豪格被封为肃武亲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两句碑文隐喻了肃亲王一箭射死了张献忠。
张献忠偶然间发现的碑文,竟然预示了自己的死亡,实令人称奇。
童谣巧喻:“硝磺用不着”“除非马生角”
图为宋 苏汉臣《灌佛戏婴轴》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br/>
而另一首预言世局的童谣,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
1851年,洪秀全创立了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反抗清廷。这场运动声势浩大,兵势蔓延,波及四川。当时,四川流传一首童谣,曰:“四川地土薄,硝磺用不着。若要太平时,除非马生角。”
后来,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出兵四川,清廷命两湖总督骆秉章(文忠公)统帅军队援助四川驻军。清穆宗同治帝登基后,又调任骆秉章为四川总督。当时,骆秉章率领湘兵参加征伐,朝廷便先令二位官员黄醇熙(忠壮公)及萧启江(壮果公)率兵抗击石达开,两人先后阵亡。
直到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年)四月,骆秉章率军擒获了石达开,平定了四川。
战事走向,敌我双方也似乎被童谣超前预言。
“四川地土薄,硝磺用不着”:“萧”字当时通常写作“肖”,萧启江、黄醇熙二人共同迎击石达开,犹如萧、黄二字位于“石”字旁。“硝磺用不着”意指二人抗击无效。
“若要太平时,除非马生角”:按照当时的方言,“角”与“各”音相近,“马生角”,是说“马”旁有“各”字,是为“骆”,即指骆秉章。意指:若要使四川太平,唯有骆秉章了。
轰轰烈烈的战争,扣人心弦的胜负成败,几句碑文,几句童谣,将人间大戏的主角配角,甚至姓氏和结局全都浓缩于此。冥冥间似有定数,上苍借汉字喻事智慧之巧,令后人惊叹。@#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卷84、《清史稿》卷406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