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黑皮书》:地狱与救赎

2021年01月27日时政评论
共产主义恐怖常常被比作权倾一时的天主教宗教裁判所。在这里,小说家可能比历史学家更管用。米歇尔.德尔卡斯蒂略(Michel del Castillo)在其气势恢弘的小说《La tunique d’infamie》中说:“目的不是折磨或灼烧受害者:目的是提出正确的问题。没有无真理的恐怖,那是它的基础。没有真理,如何识别谬误?……如果一个人确信自己拥有了真理,那么他怎么可以让他的邻居陷入谬误呢?”
教会许诺赦免原罪,并在另一个世界中得到拯救或永远的惩罚。马克思对人类普罗米修斯式的命运有着救赎的信念。这是救世主诞生之夜(the Great Evening)的弥赛亚梦。但对莱谢克.科拉科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译者注:1927年—2009年,波兰哲学家、思想史家,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分析而闻名)来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如此彻底的腐败,以至于不可能改善,于是,随之而来的世界将带来富足、完美和最终的解放──这一思想是人类精神最可怕的畸变之一……当然,这种畸变并非我们自己时代的发明,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让所有世俗价值观与超自然恩典的力量相对立的宗教思想,远不如告诉我们可通过从深渊边缘跳到光辉的天堂之巅来确保得救的学说(doctrines)可憎得多。”
欧内斯特.勒南(Ernest Renan,译者注:1823年—1892年,法国着名哲学家、作家和宗教史学家)在他的《哲学对话》(Philosophical Dialogues)中断言,保证自己在无神论者社会中掌握绝对权力的可靠方法,不是用某种神话中的地狱来威胁人,而是建立一个真正的地狱──集中营,来惩罚反叛者并恫吓其他所有人。一支由缺乏良知并完全忠于当权政府的人所组成的特种警察部队──“听话的机器,没有道德上的顾虑,为实施各种暴行而摩拳擦掌。”他说的可能完全正确。
在1953年古拉格大多数囚犯获释之后,甚至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当某些形式的恐怖似已消失之际,恐怖的原则保持了其功能并仍然极为有效。对恐怖的记忆继续存在着,并瘫痪了人们的意志,正如艾诺‧库西宁所回忆的:“对恐怖的记忆重压在人们心头;无人相信斯大林真的永远离开了。莫斯科几乎没有一户家庭没在某种程度上遭受过迫害,但却从未有人谈论过。例如,我永远不会在朋友面前谈论我在营地里的经历。他们也从未问起过。恐惧根深蒂固扎在每个人的心头。”如果受害者们走到哪里都带着对恐怖的记忆,那么刽子手也同样依赖于那些记忆。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中期,苏联发行了一种邮票,纪念契卡成立50周年,并出版了一本书以示纪念。
最后,应该以高尔基的话和1924年他向列宁的致敬作结:
我的一位老朋友,是一名来自索尔莫夫(Sormov)的工人、一个好心人。他抱怨为契卡工作很难。我回答说:“在我看来,它似乎不适合你。它只是不符合你的性格。”他难过地表示认同:“是,一点也不符合。”但思考了片刻之后,他补充说:“但当我想到它的时候,我确信伊里奇也经常不得不深藏不露,这让我为自己的弱点而感到羞愧”……列宁真的不得不“深藏不露”吗?他很少关注自己,以至于从不与他人谈论自己;他比谁都更擅长从不透露内心刮起的风暴。不过,有一次当他抚摸一些孩子时,他告诉我:“他们的生活将比我们的更美好:他们将免遭我们被迫经历过的许多事情。他们的生活将不再那么残酷。”他凝视着远方,神情恍惚地接着说:“请注意,我并不是妒忌他们。我们这一代将执行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任务。由环境强加给我们生活的残酷将会被理解和原谅。一切都会被理解,一切!”
我们开始理解它,但不完全是以列宁想像的那种方式。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任务”今天还剩下什么?不是虚幻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是一场仍对数亿人的生活形成重压的巨大悲剧,这将标志着进入第三个千年。来自斯大林格勒的战地记者、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目睹了其代表作手稿被克格勃没收,结果潦倒死去。他仍然从其很值得重述的经历中汲取了乐观的教训:
我们这个世纪是国家对人类犯下史上最大规模暴力的世纪。但这里正是人类力量和希望之所在。正是20世纪最终动摇了黑格尔的历史过程概念,据此,“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正是这个被激烈辩论了数十年的概念,被过去一个世纪的俄国思想家所最终接受。但现在,在国家胜利高于个人自由的高峰期,穿着营地衬垫夹克的俄国思想家们把旧的黑格尔法学拉下王座并抛弃,并宣告了其世界历史至高无上的新指导原则:“凡是不人道的都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在不人道的全面胜利中,不言而喻的是,暴力所造成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和毫无价值的,而且它没有未来,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书完结)
(编者按:《共产主义黑皮书》依据原始档案资料,系统地详述了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地制造的“罪行、恐怖和镇压”。本书1997年在法国首度出版后,震撼欧美,被誉为是对“一个世纪以来共产主义专制的真正里程碑式的总结”。大纪元和博大出版社获得本书原着出版方签约授权,翻译和发行中文全译本。大纪元网站率先连载,以飨读者。文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