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世界关注美国精英对美发动战争

2021年01月28日时政评论
1月23日和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飞机飞进了台湾领空。入侵是正常的事件,但是最近的几次表明入侵在升级。
通常情况下,会有一到两架飞机探测台湾的防空系统,但是据报导,1月23日有8架轰炸机和4架战斗机,随后是1月24日的15架军用飞机。看起来北京政权正急于早点试探美国总统乔‧拜登。中共可能不是唯一的考验。上个星期,二万多名国民警卫队被派往华盛顿,去保护几乎无人参加的新总统就职典礼,这证明美国已经支离破碎。
观察人士普遍误解部署卫队是为了显示拜登团队作为美国民选政府的合法性,但是关于驻军最突出的事实是,一些被发现支持唐纳德‧川普的人被遣返回家。因此,部署军队的原因(现在可能会持续到3月)是拜登的白宫热衷于利用1月6日在国会大厦发生的大部分是和平的游行中的零星暴力作为进一步打击川普支持者的政治藉口。
在政府及其媒体代理人看来,川普的支持者很可悲,但是既然他们曾经试图暴动,那就要动手了。有近7500万人投票给拜登的对手,那么接下来他们遭遇什么都是活该——让他们进一步受穷,假借公共卫生措施(比如对抗冠状病毒)给予他们进一步的集体惩罚,把他们定义为国内恐怖分子,予以监禁,甚至杀害。
让我们试着想像一下外国人如何看待我们的处境:无论是美国的传统盟友还是对手,都无法认同新政府关于美国政府在1月6日遭遇了叛乱的评估。与他们自己在国内面临的挑战相比,这些抗议显然是温和的。
比如在法国,“黄背心”运动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抗议活动,经常演变成街头暴力,造成11人死亡,四千多人受伤。从产生法国大革命的国家的角度来看,1月6日一点也不像一场起义。以色列也是一样,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在打击一些阿拉伯公民策划的恐怖袭击。
想一想独裁国家会如何看待它。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定期地与其日益壮大的反对派运动进行低水平的暴力冲突,它会相信1月6日是对美国国内和平的攻击?
那么俄罗斯呢?上周末,俄罗斯当局逮捕了二千多人,那些人在全国范围内游行,要求释放普京的批评者亚历山大‧纳瓦尔尼(Alexander Navalny)。
中共采用大规模拘留和强制绝育来消灭穆斯林少数民族和维吾尔族,难道他们会认为美国家庭和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天游行会发展成对美国政权的实质的威胁吗?
不,他们都看透了,美国的政治、企业、文化和媒体精英正在向他们所鄙视的美国人发动战争。
自9‧11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遭受袭击以来,美军采用了反恐战略在全球范围消灭伊斯兰极端分子,而如今,记者、智库专家、现任和前任执法官员都在建议拜登当局采用相同的战略对付美国人,对此外国势力会怎么想?
或者,他们会如何看待这场戒备森严的就职典礼?到场的有褪了色的流行歌手,她们前来庆祝一个蒙着黑色口罩的人,此人预示着一个“黑暗的冬天”,数月来,他被他的操控者们藏在地下,不太可能凭藉自己的力量完成四年任期,除非被一群名人亡灵法师当作鼓来敲打。如果我们的盟友和对手看清了我们,他们会认为美国领导人已经疯了。
看到这个国家变得疯狂,几乎没人感到奇怪,因为拜登的就职代表了美国精英长达四年的对现实的反叛的顶峰。
反叛始于2016年12月,当时巴拉克‧奥巴马指示他的中央情报局局长(CIA)约翰‧布伦南(John Brennan)通过评估证实他的继任者是在俄罗斯这个外国大国的帮助下成为总统的,以此破坏他的继任者的执政合法性。随后,在知名媒体机构和其它精英意识形态机构如研究院、智库、好莱坞等的大力支持下,半个国家将其政治信念和心理健康投入到了制造阴谋当中。
用局外人过去几年的方式来看待美国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唯一负责发现并阻止外国特工破坏美国政治体系的机构,但是它却把注意力放在了破坏美国总统身上。由于高层官员没有对他们的非法政治活动负责,其他人也受到鼓励,加入了行动。五角大楼的一名官员和中央情报局的另一名官员在政府范围内,包括美国高级外交官在内,发起了一场的运动,要求弹劾川普。
随着COVID-19的到来,美国精英越来越多地使用“新常态”一词来使违宪的法令合理化,用来打击企业、家庭以及川普的支持者的自由,这表明这个国家的分裂不是在政党之间,而是在目睹光明消失的人们和故意走进黑暗的梦境的人们之间。
如果像中共这样的对手选择袖手旁观,看着美国的领导层在疯狂中消耗自己,那我们就该感到幸运了,可是我们不应该指望着这样。
原文:Opinion: The World Watches While the US Elite Wages War on America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李‧史密斯(Lee Smith)是最新着作《持久的政变:国外和国内的势力如何攻击美国总统》(The Permanent Coup: How Enemies Foreign and Domestic Targeted the American President)的作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观点。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