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第二大民营企业──海航集团1月29日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这意味着包括集团一把手陈峰在内的所有老股东彻底出局。
据报导,截至2019年第二季,海航集团负债总额达到706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2%。海航留下的烂摊子大得惊人。
而今日轰然倒塌的海航,无法不看当初是怎么暴发的。1989年9月,海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海南省航空公司。
1990年,离开民航总局计画司、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计画处的陈峰,被时任海南省省长的刘剑锋看中,受命组建海南航空。资料显示,刘剑峰1984年任中共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当时的部长正是后来在1989年凭藉支持六四镇压而上台的中共前党魁江泽民。
1992年10月,海南省航空公司召开创立大会,中国民航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宣告成立。1993年5月,海南省航空公司正式开航运营。这标志着地方性的海航在央企高度垄断的民航领域占一席之地。
1998年4月,由四方共同出资的海南港航控股公司(海航集团前身)成立,海南省政府作为发起人之一,持有1600万股(占比16%、海南省财政厅持有)。
1999年12月,海航集团一二把手陈峰、王建等4名股东共同签署《海南海航控股有限公司重组协议》。这份协议被指涉嫌“高管曲线MBO”,即管理层挪用公司资金在外成立个人名义的空壳公司,并以此空壳公司间接控股海航的控股股东再间接控制整个海航的二级控股方式。事实上,此一资本运作的工具,彼时已是大型央企高管常见腐败手法,国有资产通过此一体外循环洗到个人口袋。换言之,1999年时的陈峰有样学样,海航也已非正派经营。
1999年这一年,海航在上交所上市,至此,海航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少见的“全家福”,不仅是A、B、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还有内部职工股、定向法人股、STAQ系统(新三板前身,系统中心设在北京)法人股、外资股。在上市之后,陈峰用股市的钱,支撑海航的急速扩张战略。
2000年,海航的负债率超过90%。2004年末,海航的负债率超过94.3%。数据表明,海航负债率不是近年才飙升,而是一开始就很高,公司经营一直游走倒闭边缘。
在早年,中国大陆媒体有很多围绕着海航陈峰的报导,不亚于目前的披露。例如,新浪财经2003年4月25日刊登中华工商时报《股市10万个为什么──“全家福”为什么是海航》,2005年《时代人物周报》根据陈峰的言论发表文章《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中国没有人能看懂海航》,2006《财经》杂志163期封面专题《陈峰完成关键性一跃 海南航空演绎“国退民进”》等等。而这些报导明显透露,到了2000年,海航的股权结构与债务规模已受到广泛怀疑。
2000年时,陈峰曾对外说:“中国没有人能看懂海航”。海航的资本运作模式说穿了很简单,大量采用“债务性融资”,负债买的资产再拿去抵押融资,如此无限循环。明天系肖建华、安邦系吴小晖等金融大鳄玩的都是同一套。
2014至2016年三年间,海航展开疯狂海外并购,2017年,海航集团流动性危机彻底暴露。但是,各大银行的风控居然无视海航负债率,仍帮助加大高杠杆融资扩张。
2017年12月财经新闻头条,“八大银行负责人齐表态,支持海航集团发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8家国内政策性及商业银行均为海航“护航”。据报,当时海航获得银团授信总额超过人民币8000亿元。
2018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八大国有和商业银行牵头认购,海航旗下上市公司海航控股成功发行人民币10亿元债券。
2019年,以国家开发银行为牵头行及代理行,海航再获八大银行共计人民币40亿元“输血”。
而上述新闻在海航破产的今天看来,更像是一个“圈套”,所谓海航被海南省政府与银团力挺,债券或贷款经过包装成理财产品,让一大批高端客户接盘。
除了股市、银行,海航融资方式包括自己圈钱:通过设立前海航交易所、易生小贷、微金所、立马理财、金牛座、惠人贷、宜泉资本、聚宝汇等8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大规模圈钱。其中很多P2P产品都无法兑现。业内指出,海航在互金平台“吸金”到了夸张的地步,金融监管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却都能视若无睹。
最终,海航债务压顶不支倒地。微博上一篇商业评论表示,其实,海航集团的破产并没有太多意外之处,这是90年代企业的通病。凭藉杠杆快速扩张之后,开始上瘾,无法摆脱对于杠杆的依赖。看似庞大的企业,只要风一吹,就会分崩离析。
换句话说,中共前党魁江泽民时期腐败执政,股市、商界已经充斥金钱游戏。今日诸多出事的商业集团、资本系族,它们暴起暴落的源头还要从90年代说起。此外,中共党国体制各领域各系统“权大于法”,导致各级监管失职无能,总是烂透了再让全国人民买单。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