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漫谈】天籁之音

2021年06月01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6月01日讯】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两首诗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一语天然万古新”,得浑成自然之趣,非雕琢、苦吟可比。这两首诗的妙处,要靠自身的经验、体悟,不易解说。也有一种方法:读者诸君可试试也用20个字来写“春晓”、“ 鸟鸣涧”,看看与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就大约知道其好在何处。
少时,读过一些鉴赏文章,但也并不总能因此领略唐诗宋词之美;年岁增长,有了一些人生经历,无形间对千古流传的古典文学作品有了些体会,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鉴赏文学作品,不是解数学题(当然,数学、逻辑也有它的美),主要是心理性、感悟性的,讲究此心、此情相通,心灵契合,非能强求;胸怀、境界、见识这些东西,对一般人而言,多从体验、磨砺中来。
再回到这两首诗。孟浩然《春晓》问“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温情、温馨,流露出仁民爱物之心,是儒家“仁者人也”思想的流露。而王维被称为“诗佛”,在精神气质上,与孟浩然有很大区别,虽然两人都是田园山水诗人。例如,《鸟鸣涧》写的春夜之静,不是孤寂之静,也不是枯死之静,而是生机之静。你看,月亮出来,把鸟惊动了,以为天亮了,飞起来“时鸣春涧中”。王维为什么能听到鸟鸣呢?一个蒙头大睡的人应该听不到吧?是因为他“闲”, 他闲得还听到了“桂花落”。那什么又是闲呢?“若无闲事挂心头”,用佛家的话说就是心无挂碍。王维很多诗都有这种内涵。
这里提个问题,都说“八月桂花香”,王维怎么说春天里桂花落呢?原来桂按花期不同,有春桂、秋桂等等之别,王维可没说诳语。孔子说过“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人诚不我欺。我们还举一个例子,三国打仗的那个赤壁究竟在哪,多种说法。苏东坡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的那个赤壁,难道就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真的,那不也是骗人呢?我们看看苏东坡在词中怎么应对这个问题:“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三个字就轻松处理了。从这两个例子,我们看到,虽然是艺术创作,是写诗词,但在关于事实性质的问题上,王维、苏东坡等等都是一丝不苟的,由此可见古人的道德标准。
最后,延伸谈个问题。唐代文化是中华文明最近2000多年来的顶峰,唐诗更是唐代文化的精华,以后再无超越。宋代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高峰,历来唐诗宋词并称,但唐诗和宋诗、宋词的差别还是存在的。事实上,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唐宋之间有一大变。
下面列出一首非常优秀的宋词,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请诸君将其与孟浩然《春晓》对比,看看两者的区别在作者个性不同之外,是否还包含了时代之别?当然,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