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6月09日讯】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大意是说,通过获取不义之财而致富贵,君子无法处之泰然。换言之,取不义之财和损人利己都会带来灾祸,因为这不是正道。漫漫历史长河有多少故事在反覆告诉世人这个道理。
徽商嘱儿还债 天赐银
清朝有位姓吴的徽商,素有信义。临终前,他对两个儿子说:“我已经存了一千两银子,正好可以还上我所欠债务,你们切记一定要一一还清,宁受饥寒,也不要作负心人。”
两个儿子很孝顺,恪守父亲的遗命,逐一将债务还上。然而,还完债后,家里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一天,他们偶然在家中的枯井中发现千两银锭,银锭上刻的居然是唐朝的年号。第二天清晨,有一位邻居上门,进门就恭喜他们:“君有大财至矣。”
原来,这位邻居病重期间,在恍惚中来到了冥府的东岳殿,看见有押解钱粮者,自称“井泉神”,并说:“这是唐朝宫廷内库中的银子,上天因为吴某财帛分明,将此判给他的子孙,世代享用。”邻居从梦中醒来,深以为异,所以一大早就跑来告知。吴某的两个儿子遂将从井中得到唐朝银子之事据实以告。显然,上天通过邻居之梦来彰显因果,而吴某的子孙果然都成为富有之人,诚所谓仁义未尝不利也。
一天,他们偶然在家中的枯井中发现千两银锭,银锭上刻的居然是唐朝的年号。(pixabay)<br/>
富翁女婿还家财 死后成仙
宋朝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了同乡某富翁的女儿。富翁只有一个儿子,很不成器,富翁就将他逐出了家门。富翁临终前,将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为他操办了后事。
数年后,张孝基看见富翁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就召他到跟前问是否会浇灌园圃,富翁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那就太幸运了!”张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给了他安身之地。
一年后,张孝基看富翁的儿子勤劳踏实肯干,便又问他:“你能管理库房吗?”富翁的儿子心怀感激地说:“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哪里敢奢望管理库房呢?如果可以管理,那实在是太幸运了。”张孝基便派他去管理库房。富翁的儿子依旧谨慎勤勉,或许经历了人间冷暖的他,终于意识到该如何做人。
观察了几年,张孝基看到他确实是真心悔改了,没有了之前的坏习惯,就将富翁留下的全部家产还给了他。富翁的儿子非常感动。
后来张孝基去世,他有一个朋友游嵩山时看见了他,看见他威严如王者,便问他原因。张孝基说这是因为他将家产都还给了富翁的儿子,上天嘉奖他,让他主掌嵩山。说罢就不见了踪影。看来,死后的张孝基已经成了地仙。
不贪夜明珠和美色 子孙富贵不绝
唐朝宗室李约,是郑王元懿玄孙、汧公李勉之子,史书评价他是“雅度简远”、“识度清旷”。
李约在任兵部员外郎时,一次乘船出行,途中遇到一位携带家眷的商人。商人与李约一见如故。不料,不久后,商人突然病重,他让手下人找来李约,以两颗夜明珠相赠,并将同船的两个女儿和资财托付给他。他的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
第二日,商人病逝。李约除帮助其安葬外,还将其数万资财报于官府,请官府做见证。在商人下葬时,李约悄悄地将两颗夜明珠放到商人的口中。其后,他又找了两户良善人家,将商人的两个女儿嫁了过去。
后来,当商人的亲戚闻讯找过来时,李约将商人的财产悉数归还,并且请他们在将棺椁移葬时开棺验珠。商人的亲戚打开棺材后,果然在其口中发现了两颗夜明珠。
李约不贪钱财、不贪美色,其品行得到了上天的赞许。他的子孙富贵不绝。
李约在任兵部员外郎时,一次乘船出行,途中遇到一位携带家眷的商人。图为宋 马和之《柳溪春舫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br/>
损人利己者戒
民国时期天津有个商人,开了家药材店名为松茂堂。因为收益好,又开了几家分店,也都经营的不错,他也就越来越富有。
过了些年,他突然得了怪病:他僵卧在床上,好像有什么东西抓着他,而他手扳着墙柱,呼号不绝。仔细听他呼喊的内容,非常奇怪。“某兄不要这样!我还你的钱,我一定还你的钱!”“已经还给你了,请你饶了我吧,不要再骚扰我!”如此喊了七天,然后就死了。
有知情者道出其中原因。原来这个商人最初是代他的朋友经营药材店的,本钱都是他的朋友出的。盈利后,他却告诉朋友亏损,并炮制假帐,还将本钱吞下,让他的朋友不仅没赚钱还赔了本。后来,他的朋友知晓了一些内幕,但苦于没有证据,拿他无可奈何,在愤恨中就死去了。在这个商人禄命尽了之后,他的朋友才前来索命。
显然,这个商人虽然设局巧妙,坑了自己的朋友没有留下痕迹,甚至报官也奈何不得他,但却不料冥报是无法逃脱的。上天有眼岂是儿戏之说?
盗贼抢钱 报应立至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四叔父栗甫公,一天去河城探望朋友。途中看到一人骑马飞驰奔向东北,突然就被柳枝挂住从马上坠落,人们马上跑过去查看,发现这个人已经昏死过去了。因为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众人便围在他身旁,等着他醒过来。
过了有一顿饭的功夫,一个女子哭泣着走过来,有人问她为何哭泣,她说道:“婆婆生病,没钱抓药。我徒步走了一天一宿,到娘家借了几件衣服首饰想当些钱来给婆婆抓药,不想却被一个骑马贼抢走了。”
众人便将她引来看堕马者,这时这个堕马者已经甦醒过来。女子一见,大声道:“就是这个人抢了我的东西!”
堕马者的包袱就扔在路边,众人问他包袱中衣服首饰的数量,堕马者答不出来,而女子却说得一清二楚。众人遂打开包袱,果然与女人说的一一吻合。堕马者见此,只得承认抢夺之罪。众人认为大白天抢劫,论罪应当处以绞刑,并商量着要将其送到官府治罪。
堕马者拼命叩头求饶,表示愿意将身上的几十两银子送给女子以赎罪。女子因为婆婆病重,也不愿意去官府打官司,便接受了堕马者的钱,放其离开。
栗甫公感慨道:“果报之速,无速于此事者矣。每一念及,觉在在处处有鬼神。”
的确,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报恶报之说从不虚妄。
参考资料:
《洞灵补志》
宋朝人方勺《张孝基仁爱》
《阅微草堂笔记》
清《寰球名人德育宝鉴》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