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建立租金监测和发布机制,当住房租金快速上涨时,住房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可以采取限制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房源的租金涨幅、查处哄抬租金行为等措施,调控住房租赁市场,必要时可以实行佣金或租金指导价。
政策之手控房价 抑制刚需
这是中共当局继限制二手房价格之后,又明确提出限制租房价格。而深圳限制二手房价后效果如何呢?深圳政府出台了对3000多个小区的二手房指导价,普遍比二手房市场价低30%,并且要求银行按照指导价发放按揭贷款,致使成交量萎缩,目前成交价约下跌10%。与此同时,中介机构帮助房主变相提高房价,如买房必须同时买房中的名画、电器等,所以这些扭曲市场价格的举措,表面上看控制住了房价,但同时限制了刚需,让想买房的人增加了首付等成本。前不久,杭州又出台新政打击房地产中介,鼓励买卖双方到政府开通的平台上直接交易,让中介机构出局,致使贝壳(BEKE)股票下跌15%。中共当局声称此举可以减少数万元中介费,对百姓有利,而业内人士则称,这样的政府平台在多年前就有,但挂牌与成交寥寥无几,早已被证明是失败的尝试,政府想取代市场是不可能的,这是破坏市场的行为。
中共频频出台的限制政策,使得今年7月房价涨幅不到1%,似乎政策之手已经凑效,但实际上需求一但放开,价格仍会上涨。因为价格是供需决定的,武汉凭票买房,杭州交5年社保才能买房,都说明需求被限制了。
集采大幅降价 扭曲市场价格
如今,中共的政策之手疯狂地伸向各个领域,医药集采(集中采购)的范围扩大导致市场不安。8月19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公告,将对部分临床检验试剂纳入集中采购范围,主要是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此举令A股药企和医疗设备板块股价应声而跌。因为大家没预料到这类产品也会进入集采范围。中共从2018年试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至今已经完成六批集采,平均每年两批,平均药品降价超过50%。最典型和夸张的是心脏支架的价格,通过集采,价格从1.3万元降到700元,中共认为集采是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的对症办法。但同时,企业被迫以“地板价”销售而变得难以生存。业内人士认为,相当数量的医药制造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造成税收的减少和失业人口扩大。当生存都成为问题,更遑论医药研发投入。
尼克松的前车之鉴
价格管制能带来暂时的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但后果是严重的。1969年尼克松上任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4.7%,是继朝鲜战争以来最高的,利率也达到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点。1970年,美国国会授予总统权力干预工资和物价,不过拥有大多数席位的民主党人知道尼克松曾反对这样的管制,所以认为他即使拥有这个权力也不会使用。1971年8月,通货膨胀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大选年也迫在眉睫,尼克松宣布管制临时工资和价格,允许美元兑换其它外币的汇率自由浮动,并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尼克松的政策在1972年有效降低了通胀率,但是赢得连任后通胀再度出现。他于1973年6月再度实施价格管制,但这样的政策在公众,特别是商界人士心目中不得人心,与控制价格的官僚机构相比,企业主们宁愿与强大的工会组织打交道,也不希望政府管制价格。这些管制造成粮食短缺,肉从食杂店的货架上消失了,农民们不愿意亏本养鸡卖出,于是选择将之淹死。1973年四季度CPI就从年初的3%飙升到10.5%,1974年一季度就到了12.5%,年中则不得不取消管制政策。美国的教训正说明,政策之手控制物价、汇率、利率价格,短期可能有效,但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都会导致失败。
中共现在的做法正是如此,价格管制叠加货币扩张,而这两样中共都停不下来,因为一旦取消控制,价格就会上涨;一旦取消货币扩张,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资金跟不上就会导致破产潮。收放之间,靠政策之手,而不是靠市场调节,早晚会出问题。
今年7月,中国的经济数据已经变得难看,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表现不佳,市场普遍预计今年下半年经济会下滑,而且央行可能再一次降准。现在,中共只是用价格管制维持表面的低通胀,一旦管控不住就可能出现严重通胀,对经济造成致命打击。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原文链接:当价格管制叠加货币扩张
(转自希望之声/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