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拜登政府为何不放弃对华惩罚性关税?

2021年10月13日时政评论
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对美中贸易关系释出现实、灵活但不失强硬的信号。这个信号是,美国将放弃让中国改变其“非市场经济”的计划,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将会有所调整,但关税仍然是重要手段。
拜登入主白宫以来一直在实施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政策,招致来自四面八方的抱怨。这些抱怨主要集中于消费者、制造商、经济学家和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员。他们普遍认为,关税并没有产生最初设计时预料的、促使美国企业从中国撤资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虽说关税给中国企业造成了损失,但同时也给美国的消费者和制造商造成了代价高昂的损失,甚至成了包袱。
这里有必要对美国制造商做一些具体分析。事实上,美国的对华关税政策,在美国各个产业之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上个月,有近30个商业协会致函拜登政府,要求取消特朗普时期加征的关税。这些商会包括与中国有密切业务联系的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半导体行业协会、美国农场局联合会,和严重依赖中国进口的美国零售联合会等。但是,有些商业团体反对取消关税。代表美国纺织业的全国纺织组织委员,就希望政府保持对来自中国的成衣和家纺产品的关税。
另一项调查反映了商界更为复杂的情况。9月22日《华盛顿邮报》刊发一篇文章,题为“U.S. tariffs on Chinese goods didn’t bring companies back to the U.S. ”。作者对500家在中国设有子公司的美国大型跨国公司的政治行为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63%的美国跨国公司受到贸易战的不利影响,但只有22%选择表示反对,7%选择退出中国。而规模更大、历史更悠久的跨国公司并不想退出中国,也没有在其他国家寻找替代供应商,甚至没有向华盛顿施加压力要求取消关税。他们只是通过提高客户的价格将关税成本转嫁给客户,导致美国消费者为购买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而支付了更高的价格。
从这份调研报告看,美中贸易战的最大输家是美国的消费者。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今年7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关税对美国经济没有帮助,而且“伤害了美国消费者”,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对制造商转嫁成本的情况,戴琪的贸易办公室肯定不会不知道,那么为何拜登政府坚持不撤关税呢?
第一个原因,中国尚未兑现它应当兑现的条款,美国需要依靠关税促其信守协定。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鲍恩(Chad Bown)估计,迄今中国只完成了购买目标的62%。戴琪称,她将在未来几天与中国副总理刘鹤会晤,检讨中国未能遵守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情况,包括未足额购买美国商品。迄今为止,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66.4%的产品征收关税,而中国对58.3%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第二个原因,美国必须保留关税作为对华施压的砝码。戴琪认为,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是“有效工具”,拜登对华贸易政策将建立在特朗普的政策基础上,关税仍将是拜登政府对华贸易的主要武器和对华谈判的砝码。她说,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保护美国利益,而且不排除进一步征收贸易关税的可能性。
第三个原因,拜登政府面临国内政治的掣肘和明年期中选举的压力,任何取消关税的决定都可能对美国国内政治产生影响。虽说对中国强硬已成美国两党罕见的共识,但拜登政府与中国达成任何贸易协议,包括取消关税,可能会面临共和党的指责,并影响期中选举。目前高达四分之三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拜登政府不能不考虑这个因素。正如一些评论所言,拜登维持特朗普时期加征的关税,不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政治问题。
有人说,美中贸易战已经寿终正寝。不对!关税并没有消失,必要时还会加码。在美中贸易关系上,关税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