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市进入寒冬 100城市库存创五年来新高

2021年12月10日时政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0日讯】中国房市进入寒冬。截至11月底,中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房库存总量52,110万平方米,创下近五年来新高。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去库存压力和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
12月10日,大陆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一份报告,截至11月份,中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为4,495万平方米,但成交量只有3,437万平方米。
从库存结构来看,三四线城市库存量增加最多。一线城市库存总量3,052万平方米、二线城市26,571万平方米、三四线城市22,487万平方米。按年增速分别为-2.9%、-0.9%和6.7%。
另外,三四线城市还出现连续37个月库存规模同比正增长的态势。
报告指出,商品房供大于求,库存连续4个月呈现上升,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去库存压力和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
报告说,根据库存消化周期来看,消化完这些库存至少需要12.5个月。但各个城市消化时间也有差异,青海西宁、河南洛阳、浙江舟山、山东威海、江苏江阴、黑龙江哈尔滨等城市库存消化时间普遍长达二至三年左右。其中西宁库存消化周期最长,需要三年半时间。
稍早前,12月6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曾发布《2021年11月全国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报告》,指11月,40个城市的新屋成交为2,014万平方米,较前一个月下降4.3%,较去年同期暴跌39.4%,是近十年来表现最差的。
40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一线城市;苏州、福州、南京和青岛等18个二线城市;以及扬州、东莞、温州和岳阳等18个三到四线城市。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时事评论员王赫在大纪元撰文指出,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增长(约贡献了GDP增长率的1/4)、绑架了地方财政(约占广义地方财政收入的1/3)、绑架了银行信贷(约占四成)、绑架了居民财富(越占七成)。
中共当局视房地产为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忙于“拆弹”。2020以来,当局先后推出针对房企的“三条红线”、针对银行的两个“集中度”管理、全国22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集中供应(不超过3次)、收紧购房贷款、“二手房指导价”等等,这些导致房企生存困难和房地产市场收缩。
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国房企龙头恒大集团债务违约,房市“金九银十”不再。
王赫表示,中共的目的是慢慢挤出房地产泡沫,避免硬着陆。但是,2021年慌乱的房地产政策,却似乎加速了房地产拐点的到来,造成了普遍的社会恐慌心理,国际国内对中国房地产和中国经济的走势的“预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共渴求的“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越来越遥不可及了。
近日,中共央行再度降准,向市场注入1.2万亿资金。这是今年第二次降准,7月央行曾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人民币。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现在降准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流动性,应付迫在眉睫的危机。
“不仅仅是恒大,还有花样年、佳兆业等等,债务违约暴露出中国房地产的巨大危机”,他分析说,“中共为了维护房地产和金融,不得不放水。实际上,中共是冒着通胀失控的风险,把债务风险转嫁到全体中国人身上。”
(记者罗婷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