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岳忠武王文集》

2022年01月02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1月02日讯】注释:金庸着名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成吉思汗在完成霸业后,听郭靖提起岳飞抗金事迹的往事,慨然叹道:恨不得早生百年与这位英雄交手!虽然是小说情节,但这个对比也说明了岳家军这支中国最强军队的超强战力。在史实中让西方文明闻声色变的蒙古铁骑,面对已衰亡的金兵仍打得相当吃力,而岳飞率领的岳家军面对全盛时期的金兵每次都能以少胜多,让金兵首领金兀术留下“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千古名言。
在小说中,岳飞一生用兵的心得《武穆遗书》,被认为是最终极的“宝物”,这本书最后为大将徐达所得,他用此书助朱元璋取得天下。南宋王朝因失去岳飞而丢了江山,而明朝因《武穆遗书》而收复了江山,可谓金庸对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致敬。
小说中的《武穆遗书》是虚构,但史实上民族英雄岳飞却真有遗文传世,那就是《岳忠武王文集》[1] 。

岳飞相关史料记载与流传

谈到这本书,就不得不论及关于岳飞的史料问题:当年在岳飞去世后,朝政落入奸臣秦桧的把持中,他不但杜绝私人撰述史集,还大兴“文字狱”,为岳飞伸冤的士人无不遭到迫害,因此大量有关岳飞的文字资料遗失或陆续被销毁。不仅如此,秦桧更进一步地让养子秦熺监修《高宗日历》等官方史书,肆意诋毁岳飞、抹灭岳家军的战绩。
在南宋,记述岳飞事迹的史书不下十馀册,其中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本是现存记录最详实的史集,这二位作者都是当时着名的学者,他们的着作基本上都肯定岳飞的战功。然而这二本史书仍是依照当时的官史而修成,关于岳飞的记述还是有许多残缺不全之处,甚至还转抄了不少错误、污蔑之词,例如将其长子岳云当作养子、岳飞的妻子刘氏改嫁等,或在岳飞因母丧短暂离职与复职一事的因果关系,经后世的史家考订都发现书中出现错误的记载,这都起因于秦桧的党羽们杜绝私史、大兴文字狱的苦果。
历史上的《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像,取自清宫殿藏画本。(公有领域)
直到秦桧病死,宋高宗退位。岳飞的后人们及其旧属、学者们才开始进行关于岳飞的史料整理工作。其中岳飞之孙岳珂于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西元1218年)编成了《鄂国金佗稡编》后,才终于让世人对岳飞的战功及史迹有了较全面性的了解。
《鄂国金佗稡编》记载了当年宋高宗给岳飞的文书共八十八份,以及岳飞的编年事迹、旧属部将的回忆、宋廷为岳飞平反和追谥的经过及后人为岳飞昭雪辩白的文书,是现存研究岳飞史料最重要且最详尽的着作。

《岳忠武王文集》的流传历史及内容

然而此书也有些许遗憾与不足之处:主要是岳飞的遇害,秦桧虽为主谋,但作为帝王的宋高宗也有相当的责任,为人臣的岳珂不能指责皇帝,因此书中关于宋高宗与岳飞之间的矛盾,以及宋高宗应负的责任仅能曲笔委婉带过,也就是如此,给了后世岳飞为“愚忠”之士的印象。
在此书完成之时,南宋皇朝国势已是衰微之际,不久后就亡于蒙古。元朝初年,此书一度失传。然而由于岳飞忠君爱国的故事已深植人心,早在南宋年间就有人建庙祭祀,加上后世文人歌颂的诗作、戏曲、小说的故事也络绎不绝地出现,元初就有《宋大将岳飞精忠》、《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杂剧流传,到了明清之际出现了《精忠记》、《如是观》、《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说岳全传》等,这也在形式上弥补了史料的缺憾。
同时,也有一部分的文人们投入了岳飞生前史料的整理工作,他们将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中《经进鄂王家集》十卷中的文章、诗词单独列出编辑成册。如明朝文人焦煜编着《岳集》五卷,茅元仪编《岳王遗文幷行军御敌之制》,单恂编辑《岳少保忠武王集》,万历二十年李桢又编《岳武穆集》六卷。
历史上的《岳忠武王文集》
碧血丹心精忠岳飞之杭州古墓参道外门。(Shutterstock)
然而到了清朝初年时,由于岳飞当年对战的金国主体──女真族与清朝有着极深的血统渊源,因此《岳忠武王文集》又一度失传,直到干隆即位后才有了转机。干隆皇帝特别仰慕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曾多次造访杭州岳飞墓,不仅写了祭文祭拜,还撰写《岳武穆论》一文,又命彰德府知府黄邦甯编成《岳忠武王文集》八卷,此书考订详实,历经近二十年的时间才成书,收录岳飞生前文章159篇、诗14首、词2首、共175篇,经刻印四册存放于汤阴精忠庙。

对史家误解岳飞的说明

近年,在中共前党魁江泽民当政期间,大陆掀起一股否认岳飞功绩、为秦桧翻案的怪风,将岳飞形容为军阀、骄纵、无政治智慧的武夫,其实仔细研究《岳忠武王文集》就可破除这谎言。
《岳忠武王文集》十之八九都是以奏议、公牍、捷报这类文书为主,文章无华丽的修辞,叙事简洁有力,文字间在在显出身为人臣对君主的尽忠之意,以及儒者的谦逊精神。如岳飞每回因功晋升授奖,他往往上奏辞免,这方面的相关文书近有五十篇之多,文集中还看出其爱国、忠谏、爱民、严法纪和深具智慧的战略、政治思维。仅举关于“政治智慧”的例子:
有部分学者以为岳飞缺乏政治智慧,尤其是“迎回二圣”的主张,会让时任皇帝宋高宗的皇位正统性动摇,造成君臣间的隔阂。其实,从史料中即可看出“迎回二圣”这不单是岳飞个人的目标,而是皇帝宋高宗自己提出的思维。高宗即位之初便以此号召四方豪杰勤王,每当宗庙祭祀必率领百官遥拜二帝,在韩世忠与刘光世、张俊入朝上奏时,宋高宗就曾说道“惟复中原,还二圣,乃可喜耳”。
绍兴六年一月,北方豪杰梁兴率百馀人归顺时,宋高宗就赐御笔信给岳飞,原文提及:
朕以父兄蒙尘,中原陷没,痛心尝胆,不可遑宁。已命相臣往传经画,正赖尔等深体此怀,各备精忠,勉图报效,傥有几防,无或后时。所冀二圣还归,故疆恢复……
到了绍兴七年,岳飞文章中便不再提出“迎回二圣”,原因是徽宗的死讯传到了南宋,北方由金国扶植、刘豫创立的伪齐政权因连年用兵失败,金国准备另立宋钦宗取代之。此时岳飞不单建议无子嗣的宋高宗赶紧确立皇太子赵昚的地位,以强化政权的正统性,还上了一篇着名的《乞出师札子》,此文其中一段说道: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
从这里可看出后来岳飞此时的志愿,已是要迎回徽宗帝后的棺木及眷属,让高宗从此高枕无后顾之忧,百姓同庆。其忠于南宋和高宗的心志在此文章中表露无遗。
也就是如此,在《岳忠武王文集》重新编辑成书后,河南布政使何煟连声赞叹,说道:
美哉!是举可以教忠,可以阐幽,其真有功于世者哉。
忠肝义胆流溢行间,屑玉碎珠莫非至性,将见不胫,而遍天下读之而肃然敬惕,然思奋然起忠君爱国之心油然而兴……
这部钜着承继了岳飞千百年流传的忠愤之气,在干隆年间成书后,陆续有学者摘录内容重新再版,也有学者对其部分诗文作编译、注解。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岳忠武王文集》尚未有全面性白话解析的版本问世,或许有待后人阐注补充完成。
注释[1] 岳飞遗文有二种有版本注录:
《干坤正气集(同治求是斋本)012岳忠武王集》,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岳武穆遗文》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参考资料
◎《岳忠武王文集》(南宋)岳飞原着,(清)黄邦宁纂修、李林校阅,干隆三十五年刊本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南宋)岳珂 原着 王曾瑜注解,中华书局,2018年出版 ◎《精忠岳飞传》李安 着 沧海丛刊 东大图书 1980年初版 ◎《岳飞集辑注》(南宋)岳飞原着 郭光注解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年出版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