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2月04日讯】老虎,百兽之君。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先民以老虎表达不同的心声,演绎为固定成语,其中既有先人对生命的慈爱与认知,先贤的威武和勇猛,也有处理兵事的机警。虎君演绎的正反两派,在历史上深入民心。
虎守杏林
中国古时“虎守杏林”有多个版本,有三国版,也有唐朝版,版本不同,故事的主人公也不同。我们要介绍的是三国版。三国时期,有一位道医名为董奉,字君异。他居住在山里,时常为人治病,从不收取财物,只要求他们栽种五棵杏树。重病患者痊愈后,要栽种五棵杏树,痊愈的轻病者就栽一棵。如此数年,痊愈的病人种下了十万多棵杏树,树木葱郁,成为杏林。山中的飞禽走兽,也集体迁到杏林栖居。当杏果成熟后,董奉就在林中盖了一间草仓,里面放了一个箪瓢。他告诉众人,想要买杏,就放一箪谷到仓中,自行去摘一箪杏。
如果有人少放了谷米,而多拿了杏果,就会有三四只猛虎冲出杏林,追敢欺瞒者。拿杏者惊恐逃命,手中的杏子都掉在地上,等他跑到家里看,拿回来的杏子和自己带去的谷米一样多。有猛虎看守杏林,买杏的人自守其心,不敢再行欺骗。
董奉将所得到的谷粮,赈救贫穷百姓,或供给旅行的客人。董奉每年都派发出三千多斛谷米,但仍会剩下很多。这就是三国版“虎守杏林”的来历。因为这则历史典故,人们以“杏林”称颂中医。
为虎作伥
中国古人对生命的认知别开生面,能够看到人去世后的景象。先民对生命的探索,也溶到一些成语中,“为虎作伥”就是其中之一。在宋朝官修着作《太平广记》、明朝医典《本草纲目》以及民间故事中,都有这样的说法“人死于虎,则为伥鬼,导虎而行”,那些被虎吃掉的人会成为伥鬼,也就是老虎的仆役。老虎出行前,先派出伥鬼前行诱人。于是文化演绎中出现了“为虎作伥”的成语,含义也演变为比喻给坏人作帮凶。
暴虎冯河
老虎是力量威猛的象征,其勇猛被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只有勇而无谋,鲁莽行事,孔子也不会与其为伍。“暴虎冯河”出自《论语‧述而》。有一回,子路问孔子:“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会和谁一起共事呢?”孔子回答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暴虎,明知道与虎搏斗要靠武械,却为了展现自己的勇猛,而不使用任何武器,空手与猛虎搏斗。冯河,明知道渡河须要乘坐舟船,但为了展示自身的勇敢,而徒步过河,不乘舟船。“暴虎冯河”到死都不会后悔的人,孔子不会和这样的人一起共事。他要找的人,一定是能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
“暴虎冯虎”在先秦时代即已流行,比喻人们做事有勇无谋,明知道危险还要鲁莽去做。
坐山观虎斗
在中国的四象文化中,白虎位于西方,主掌地上杀伐战事。不少含有老虎的历史典故,也多和兵事有关。战国时期,韩、魏二国互相讨伐,双方打了快一年。秦惠文王想调解二国纷争,于是征询群臣的建议。有的说不用劝,让他们打吧;有的说调停冲突,有利于秦国。群臣意见模棱两可,秦王一时难以定夺。
时逢陈轸出使秦国,他原本是秦国大臣,因没有受到秦王重用,于是去了楚国。这次陈轸奉楚王之命出使母国。秦惠文王一见到他,就问:“你离开我,去了楚国,有没有思念寡人?”陈轸以越国人庄舄为例,虽然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身居荣华富贵,然而当他生病的时候,他依然说的是越语。陈轸说:“虽然我被赶到了楚国,可我说的还是秦话。”
秦王谅解了陈轸,并请他解决眼下的难题,韩魏相争怎么办?陈轸为秦王讲了一个故事。卞庄子想刺杀一只老虎。有人劝阻了他,说两只老虎同吃一头牛,必然会争打起来。两虎相争,强大的那只老虎会受伤,弱小的那只老虎会被斗死。于是,卞庄子旁观虎斗,等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便趁机上去,刺死了受伤的那只老虎。如此一来,他不仅得到了两只老虎,还获得了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
陈轸认为,韩魏相互攻击,正如同两虎相争,秦王一听就明白了。当韩魏二国打得两败俱伤时,秦国才出兵,终是大获全胜。这个历史故事最终演绎为固定成语“坐山观虎斗”。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丰车都尉窦固(?─88年)奉命征伐匈奴,班超(32年─102年)随其出征,立下战功。窦固赏识班超,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带了三十六位勇士,先来到鄯善国。也就几天时间,鄯善国王对班超等人的态度由热情变为冷漠。班超推测,一定是匈奴使者来了。是应该支持汉朝,还是应该支持匈奴,在这个问题上,鄯善国王受到了匈奴人的影响,所以改变了对汉朝使臣的态度。汉朝和匈奴势不两立,如果鄯善国王囚禁汉朝使臣,把其交给匈奴人,那他们必死无疑。班超请勇士们喝酒,询问众人的对策。在此危急时刻,勇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甘愿听从班超的命令。班超说了一句千:“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要想抓到小老虎,就得钻到老虎洞里。于是班超定策,袭击了匈奴使团。汉朝使臣大扬国威,鄯善国王及其臣民都感到震惊。最终,国王决定归汉,并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汉朝。
虎豹守阍
老虎威猛,让其看守大门,凡人绝对不敢擅自造次。民间传说,天界有九扇大门,由神虎神豹看守。犹如屈原《楚辞‧招魂》所说:“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王逸《楚辞章句》:“言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主啄啮天下欲上之人而杀之也。”达不到上天标准的人,妄想上天,神虎神豹会咬噬痴心妄想的人。随着文化演变,虎豹守阍被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宋朝宋祁的《反骚》诗曰: “谓门有九关,虎豹代守阍。砥舌饥涎流,触之辄害人。”宋祁诗文以虎豹比喻残暴之人;守阍,看守大门,门禁森严。虎豹守阍,比喻朝廷中奸臣挡道,祸国殃民。
看过这些历史典故,“百兽之王”老虎在文化的舞台上,演绎了正反两面的文化意涵,其中有先民对生命的守护,对另外空间生命存在形式的探索,也蕴含着先贤的智慧心声。
参考资料:
《神仙传》卷10
《论语·述而》
《后汉书·班超传》卷47
《史记·张仪列传第十》卷70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