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上海故居的几段往事

2022年04月27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4月27日讯】上海市,不单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自民初以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革命家孙中山投身革命事业后,驻足居留最久的地方之一。
目前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香山路7号的深灰色二层洋楼,便是孙中山当年在上海的故居,他在1918年至1924年居住期间,先后在此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中国国民党宣言》等着作。当时他凭着上海这国际都会的地利,走访、接见了诸多当时中外主流的政治要人和新闻媒体,其间的人、事影响中国近代史甚钜,在这个地方同时也发生过几段为人津津乐道的轶事……

上海故居的来历

孙中山自从将大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后,就与几位革命同志一起在上海环龙路63号居住。一日,有四位加拿大归国的华侨前来拜访,与孙中山相谈甚欢,最后在告辞离去前,他们私底下问侍卫队长马湘:“孙先生住的房子太不像样了,这是他自己的吗?”
马湘回说:“他哪里有房子?这房子是租来的,每月要付65元租金呢!”
这四位华侨感叹地说:“哪里有做惊天动地大事业的人,竟连住的房子也没有的呢?我们一定要替他想想办法。”
于是这四位华侨一致决定拿出一笔钱,购买了一栋洋房给孙中山居住,这便是现今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香山路7号(当初称为莫里哀路)的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在上海故居的几段往事
国父孙中山曾经在上海居住过的寓所资料照。(钟元翻摄/大纪元)
当孙中山知道后,起初连忙推辞,不愿接受此丰厚的赠礼,经过四位华侨再三地解释,说明这完全是为了帮助革命事业,孙中山才勉为其难地接受。日后他为了筹措革命资金,还先后两次将此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后由几名华侨赎回。

国务总理唐绍仪“等菜”

孙中山的生活一向极为简朴,在上海居住其间,每天家中用餐有好几个人,但菜钱不过只有二、三元。
有一天唐绍仪去拜访孙中山,唐绍仪曾在清朝时期公费派至美国留学,在北洋政府中负责处理税务及外交,因工作绩效优异而获重用,曾官至国务总理。
当时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谈到中午,孙中山就留他下来吃午饭,他还特别吩咐仆人,到知名广东菜馆“趣乐居”买一只卤水鸭回来待客。
用餐时,唐绍仪也不客气,很快地就把鸭吃完。他以为尚有其它肴馔陆续端来,于是就放下筷子等菜。
孙中山见状,便说道:“简单得很,没有什么好的菜款待。”说完就问随身侍卫:“还有菜吗?”侍卫回道:“厨房里只有咸鱼。”
孙中山只得拿出咸鱼让唐绍仪吃完午餐,这时唐绍仪说道:“我大吃惯了,一只肥烧鸭我可以一顿吃完,家里虽然也是几个人,但每餐菜钱便要十元啊!像孙先生这种生活真是太寒苦了!”
之后唐绍仪对孙中山先生的人格更是佩服,在孙过世后,唐绍仪还提议广东国民政府,将孙中山出生的香山县改名中山县,表示对总理的永久纪念。

厨师宋玉铭买“草头”

宋玉铭原本在上海“玉行宫”饭馆当厨师,他不只菜烧得好,为人更是以诚恳老实着称,深受革命党同志的赞许,他也因此接受推荐,当了孙中山先生的厨师。
有一天孙中山对宋玉铭说:“今天弄点‘草头’来吃。”
宋玉铭以为孙中山是指名菜“槽头肉”,不过到中午吃饭上菜时,才知道孙先生不是那个意思。
第二天早上,孙中山和他一同上菜市场买“草头”,宋玉铭这时才知道“草头”居然是指“苜蓿”。他不禁脱口说道:“这是野菜,在乡下是拿来喂驴子的!”
这时旁边的侍卫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孙中山却说:“别怪他,他很老实,这样很好。”
宋玉铭出身穷苦人家,不识字。孙中山在百忙间还教他读书识字,配合他的工作,从柴、米、油、盐这些入手,一个一个让他认,教他写。还经常给他讲些革命的道理,教他为众人服务的思维,以及说真话、做真事,做一个为他人着想的好人。
宋玉铭替孙中山当了三年的厨师,直到1922年发生了广州六一六事变,宋玉铭因为还要照顾上海家中老、小,无法跟随孙中山赴广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而孙中山到广州后还曾写信慰问他。
孙中山的一生中,大部份时间都为了革命事业不断地奔走,即使下野在上海居住的几年期间也从未安逸。他生前始终简朴度日,身后只有留下这栋华侨赠与的、目前已经成为文物保护的上海故居。而屋中留存下来的除了一些孙中山夫妇曾使用的用品外,最多的也就是五千馀本藏书而已。
这栋小小的西式洋房,在上个世纪,曾见证了孙中山先生的“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胸襟和处事为人,铭记了中国的政治更迭、变换;而在这个世纪,在疫情突起、国际局势剧变的时刻,这个曾经世界闻名的城市,又将为我们见证些什么呢?
参考书目:
《孙中山传奇》作者石静宜 可筑书房1990年出版 《我们的国父》杜英穆着 名望出版1987年出版@*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