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8日秦鹏政经观察
【秦鹏直播】《二舅》被热炒 周劼是潘小刚绝望之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28日讯】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时事天天聊》。今天是美东时间7月27日,京港台时间7月28日。
今天焦点:不要搞错,《二舅》不是《活着》,也治不好你的精神内耗;周劼的生活透露出来的体制内冷酷现实;悄悄润掉的潘小刚,为什么打响一声惊雷?
今天,我们来谈三个最近刷屏的小人物,体制内的二代周劼,村里的能人巧匠二舅,还有,那个在深夜偷偷起飞到枫叶之国的北京中产潘小刚。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被誉为社会主义新阶段的《活着》,然而不要搞错,它真的不是。
周劼的故事,并不是一个体制内的二代炫富炫权那么简单,他冷冰冰说出来的那几句话才是一堵普通人难以逾越的长城。即使是在北京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的潘小刚,也因此而无限绝望,只好在50岁上跨国跑路。
《二舅》刷屏两千万 引发完全相反的两种反响
连续两天,朋友圈出现了无数跟“二舅”相关的文章和视频,不得不让人去关注“二舅”是谁,他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这是大陆视频网站B站(哔哩哔哩)的一个11分多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从26日开始突然间爆红,截至7月27日,《二舅》视频播放量已超过2,000万。不仅如此,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和官媒,包括新华社,也加入了对视频本身、作者以及苦难和救赎的热烈讨论。
二舅苦,一个天才少年——小学生的时候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还是全校第一,后来却因为打针的副作用在初中时期,在床上躺了2年,被迫辍学。他终身未娶,有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年纪轻轻领养了一个孩子。直到今天,66岁的他依然需要只身一人照顾88岁的老母亲,给她洗脸、洗脚、逼她锻炼:姥姥每走二十步就得坐下歇十秒,二舅每走二十步就会落后姥姥三米,赶上这三米正好需要十秒,接着走。
但是二舅坚韧。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中,年少的二舅看了家里来的木匠做工三天就学会了,自己开始养活自己,还通过给部队做家具,获得了“首长”的尊敬,让他给自己搓背,做工几十年他可以给养女宁宁在十年前小城市里花20万元买一座楼房,在村里他“什么都能修、什么都能干”,村民们叫他歪子,内心却是很尊重,他赡养老人,养女也很孝顺……
很多人为此感动,因为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生活的村庄或小镇上的一个普通人的身影,或者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个亲人的真实故事,他们在生活的苦难中,勇敢地去面对,同时又努力地爱着自己的家人。
在视频下方超过3万条的评论中,很多人评论说,“像极了我的爸爸,他也是什么都会干。”“想起了我的舅舅。”也有人说自己从视频中获得了前进的勇气,“我真的很迷茫,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视频给了我多大的勇气。”
这样的现象极爆红,也让《二舅》进入了舆论漩涡。有一部分人质疑故事的真实性,作者“衣戈猜想”不得不出来辟谣,说,“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还称自己在拍摄时,甚至删掉了一些“听上去更具有传奇性色彩的东西”。
这个“外甥”还说,自己希望热度快点下去。为了避免二舅被打扰,他让宁宁开车把二舅和姥姥从小山村中接走,“直到大家已经想不起他们”。
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无数批评所谓的“二舅精神”的文章和帖文,认为这是消费苦难,在替中共当局安慰躺平、摆烂的年轻人,甚至是维稳。
比如,有人说“如何看待二舅精神?假如二舅去维权,二舅就寻衅滋事。二舅忍气吞声努力活着,央媒就点名表扬让大家学习正能量。明白了吗?这就是二舅精神。”
《人民日报》旗下的自媒体号“侠客岛”评“二舅”刷屏视频,称“二舅”活出了我们向往的饱满人生。
遭到网友嘲讽:“不幸命运阴差阳错的二舅,乐观与坚韧,精神值得赞赏,命运依然令人唏嘘,就像他送养女出嫁时唯一一场大哭:他这一辈子,太苦了。这怎么会被当做‘我们向往的饱满人生’?这TM最后一点人味都没有了。侠客岛这类二百五,注定无法成为二舅,只能成为二逼。[敲打]”
还有网友评论:“有关方面终于意识到,要治好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光有周小平那样的脑部残疾是不够的,还需要二舅那样的腿部残疾。”
视频中的那一段“现在农村的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二舅正是挣钱的好时候。他很想为自己多挣一点养老钱,将来就不用拖累宁宁。”还说当二舅带着姥姥去做工的时候,“66岁老汉随身携带88岁老母,这个6688组合简直是酷得要死。”这样的溢美之辞,也让很多人的矛头指向了中共的体制。
有评论道:“视频洋洋得意地称,二舅走向了‘胜利’。我实在不明白二舅胜利在哪里,只有设计出更好的制度,让二舅活得更有尊严,才是胜利吧?至少,不要再让二舅在69岁的时候,还要带着91岁的母亲四处奔波讨生活,这才是胜利。”
有朋友贴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多一个三胖,就多无数个二舅”。嗯,这个地方的三胖,似乎指向了“伟大领袖”。
也有很多人质疑,作者声称二舅治愈了自己的精神内耗,但是事实上,现实的冷酷是无法治愈的。
比如,有人评论:“作者说,‘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作者这哪是说自己啊,分明是在打当下年轻人的脸,你们四肢健全,又上过大学,而且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你不珍惜应该吗?你过不好怪谁呢?再不珍惜,就别上大学了,减少大学招生的数量;再过不好,就送你们上山下乡,去跟着‘二舅’,学习改造,减缓城市就业压力。”
还有人想起了1998年修订版《新华词典》里的那个梗,“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那么,我怎么看这两级的评论呢?
我认为那些感动的人当然有感动的道理,任何人在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坚韧、豁达、爱自己、爱家人,都是需要的。但是这样的精神,来自于对生命的清醒,而不必片面化上升到唯一的民族精神上去,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有逆来顺受,也有揭竿而起。二舅和小贩夏俊峰、刀客杨佳,以及润学鼻祖张爱玲一样,其实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部分,如果只是大谈特谈二舅,显然是不准确的。
同时,我也支持那些敢于质疑《二舅》倡导的消极承受、而不去从体制上改变的网友们。也因此,我不认为那些歌颂《二舅》的评论,说它是当代社会的《活着》。
电影《活着》小人物见证中国近代巨变
在1994年的电影《活着》中,以一个小人物、富家子弟徐褔贵(葛优饰)的视角,写了中国近代的不同时期,包括中华民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末期的1940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福贵经历了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相继离开人世,而始终顽强地活着。这种坚韧,小故事,却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巨变。相比之下,生于1956年的二舅,在20岁之前,也经历了中共制造的人祸大饥荒以及十年文革,然而,这20年,在作者的视频下面,却像一股青烟一样渺茫地不复存在。二舅经历的真实的那段历史,真的只是他在生产队一天做两个板凳、一天挣一毛钱,那样简单吗?
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毒奶粉、官吏横行、铁链女和唐山打人事件,其实也是贯穿在城市乡村的,走南闯北、自谋生路的二舅,真的只是平凡到不快进一万倍就不能看吗?
而且,即使他真的能够破天荒地以一个男士的身分,居然可以跟随当兵的堂弟充当“随军家属”,在部队生活几年,让“首长”给他搓澡,还云淡风轻地说“北京人搓背搓得好”。但是,在官媒后来曝出的那一段故事,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了二舅的亲身经历,并非只是个人命运的挣扎和奋斗:
7月26日,在“中国新闻网”的一个奇怪的报导中,#二舅的残疾证办下来了#,称事实上,二舅的残疾证,是其从北京回去后就办下来了。
多年的困难,在一夜之间解决,是不是和那个首长搓澡有关呢?奇妙的是,视频《二舅》中对此讳莫如深,一笔带过,还让很多人以为是因为大众关注,残疾证才办下来了呢。这样的结果,显然实际也是大多数无法企及的,并不励志。
也因此,我们看到《活着》尽管得了很多国际大奖,但是在中国大陆却成了禁片,而《二舅》却成功地引起了党媒的接力采访和积极阐述。
所以说,二舅固然可敬,但这个做了片面选题和剪辑的视频故事《二舅》,不是余华的小说或者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也治不好你的精神内耗。
体制二代周劼 成了公务员招聘广告?
这几天,火爆的另一个人物,是江西国资体系的二代,一个叫周劼的年轻人。在评论《二舅》时,很多人进行了对比:《我的二舅 你的大伯》。“村巷何处无二舅,众生几人有大伯”。“哪有什么负重前行,只不过是周劼们替二舅们岁月静好罢了。”这个二代,炫富也炫耀着自己家族和周边的权力。一会儿说,“父亲的副局长没问题了”,“省厅人事处的人刚打了电话给我爸”,“感谢家族的所有人(三伯、大伯)”,“第一次见到江西省副省长……我激动得快眼泪出来了……”“现在见厅级干部麻木了,处级干部家人全是”,真有点“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的意思。他还说自己和父亲是明朝的贪官严世蕃和严嵩,意思是自己帮助父亲争取了官位。
一会儿,他炫耀视察自己家的豪宅和店铺,说自己喝的茶是“20万一斤的——2002年的白豪银针”;因戴欧米伽与蘋果去省政府开会,被办公室处长点名开玩笑说要朴素一点,所以他打算“换个华为跟跟风”。
这当然,让很多人质疑背后的官官相护,权钱交易,以及这个家族的资产来历不明。
日前,周劼的供职单位“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他进行了调查,说所谓20万一斤的茶叶是假的、吹牛,周父的职级晋升符合有关规定。然而,也承认“周劼本人及父母名下共计住房6套、总面积705㎡,在2006年至2022年间先后购得,购入总价654.7556万元;商铺2个、总面积约82.71㎡、购入总价191.16万元。”
一个国企的家庭,坐拥800多万资产,这其实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周公子的吹牛并不是吹牛,而只是事实描述性的炫富。
所以,一方面,这加剧了无法解释资产来源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带来更多疑问。因为周劼不止一次炫耀过自家的大别墅,甚至还言之凿凿地表示“隔壁邻居是江西某地市的副市长”。6套房是否包括这套大别墅?
另外,通报说,调查方式是“查不动产权证和付款凭证”,但是,周家是否有房产不在“周劼本人及父母名下”,而可能在其他直系亲属名下?周劼曾多次提到自己的亿万富翁姐姐,在通报中也没有披露任何相关信息。
因此,大陆媒体“红星新闻”质疑,这个调查应该让更大权力部门介入,因为江西国控已经“许可权不足”!
不过,我认为这还不是问题的重点,这事其实暴露出更重要的两个问题:
第一,体制内的人,已经成为了和普通中国人完全不同的一个平行世界的人。他们可以轻松地获得金钱和豪宅,这和占据中国大多数的那个人群,6亿人每月平均1,000元,9.64亿人每月2,000元,已经是遥遥不可及。
所以,也有人说,“世界的尽头是考公考编”,周公子的朋友圈成了公务员招聘广告。
第二,当前的中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阶层固化,政府、国企和事业编,其实已经成了权贵的一个近亲繁殖圈。有人悲凉地说:20万一斤的茶叶不是重点,1,000多万的豪宅不是重点,高调炫富也不是重点,重点是周劼在评论底下的那段话,看得人后背发凉,十年的寒窗苦读,到头来,终究抵不过别人的一个好爸爸。
在朋友圈,他承认自己是学渣,但又实事求是地说:“我怕你会读书啊,名校研究生都别想那么容易进我单位。中国人当年仗着自己会读书,看不起我们这种靠父母的人。呵呵,社会会教他的。”
潘小刚们的跑路 因周劼们引起?
如果说二舅已经成了一个符号,是在苦难面前坚韧奋斗的韭菜们的代名词,那么,周劼就是体制内的代表,年纪轻轻,就可以在谈笑间获得常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财富和影响力。而今天我们要谈的另一个小人物,潘小刚,则是一个不甘沉沦和被淹没的中产阶级的代表。在刚刚发表的一篇文章《理想爆雷时,请记住湖边一件美好的事》中,李承鹏说到,潘小刚,在登机之后才发出微博简讯告别群友说他已经“润了”,而且“此时正在飞往‘枫叶国’的航班上,独自带着12岁的女儿”。他还告诉群友,说此事已悄悄操作了一年多,谁也没通知、没透露,就是默默准备……直到飞机起飞离开祖国时,才跟大家做一场最后的告别。为此,他还专门买了全程的WIFI。
李承鹏感叹:“潘小刚是个沉默的中年人,一开口却如同惊雷。”
文章中说,潘小刚幸运地打到了一辆黑车(只有黑车才能进站),一路狂奔到浦东,就在机场椅子上熬了一宿,都没敢住酒店,因为上海不稳定,怕出什么意外,就出不去了。还说,浦东机场到处是横七竖八、从外地来沪等待出国的人,有睡椅子的,有直接打地铺的,乌泱泱跟难民一样……他和女儿整宿没睡,就是焦虑,熬到早晨才开始值机,又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过海关时,被严肃地问出去干什么?他小心翼翼说出去陪女儿读书……然后箱子被翻个底儿掉,所有金属和书籍都要看……
潘小刚说,自己从当年驻南大使馆被炸热血澎湃跑米帝(美国)大使馆门口扔鸡蛋,到现在义无反顾润掉,中间发生了太多、太多……
李承鹏写到,潘小刚到加拿大,是要黑下来。然而,他不是一无所有的人,在北京,他有房子有车子。按照现在北京的市价,我想他其实可能已经高达近千万,或者已经超过千万了。然而,李承鹏说:中国人毕生奋斗不外乎孩子、老人、存款、房子……孩子被社会调剂,老人被疫苗,存款爆雷,房子烂尾,想想哪一件真正属于你?思想也不属于你,你刚写了段情感小说的开头,“今上午我去接小丽……”就遭到远程删除。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在孩子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铁链女的压力下,潘小刚们“润”了。
女儿13岁生日那天,潘小刚孩子看着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的安大略湖,看着纯天然的草坪,纯天然的表情。女儿忽然说:这是第一次没在妈妈身边过生日,但这里有自由的海鸥、松鼠、和善的当地人,我并不孤单,我喜欢这里没压力,虽然暂时还没朋友,但相信不久就会在学校里得到很多很多好朋友。
这样的自在,何尝不是无数期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中国人的梦想?
李承鹏的文章中,还谈到了最近成都的一份流调充满新意:没有人物只有门牌号,可是网友发现每个门牌号后面隐藏着一家体制内单位。它表明,公务员们在上班时间,足迹惬意地遍布太古里,莱茵春天茶楼,IFS、陶德砂锅、春熙路健身房、爱玛仕店、香奈尔远洋店,还有一些酒店,估计是去开……不对,是去开会了。
而这个成都的流调,其实也是体制内的周公子们的生活日常,这和普通人在中共当前的清零下,只能尽可能在家禁足是完全不同的。也和另一份流调完全不同,“姚寨沟流调显示:患者的轨迹——去汽车东站买馒头,去盘旋路劳务市场,去东站买馒头,去劳务市场,去买馒头,去劳务市场……穷人真是过得毫无新意。”
这份劳务市场、馒头、馒头、劳务市场的轨迹,不正是中国目前无数的“二舅”们的日常吗?
《秦鹏直播》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
推薦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