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赖帐?遵义国有金融机构百亿债务展期20年

2023年01月05日财经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1月05日讯】辞旧迎新之际,中国贵州省遵义市政府全资金融机构、当地最大城投“遵义道桥建设”(简称:遵义道桥),公布了近156亿元银行贷款债务重组方案。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息也降低一半。业内人士指此举形同赖帐。
据中财网1月2日的报导,遵义道桥是在2022年12月30日公布了该公司的债务重组方案,涉及债务规模达155.94亿元。根据这个方案,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利息也从原来的7.5%,下调为3.00%/年至4.50%/年。
变相赖帐?遵义国有金融机构百亿债务展期20年
(网络截图)
有业内人士透露,此前,“遵义道桥”甚至提出了更不可思议的方案,包括贷款延期20年,且前10年不付息,但该方案最后被银行债委会压下。
针对上述重组方案,有银行债权人士表示,在经济实力较弱的部分地区,城投公司贷款展期已屡见不鲜,就是借新还旧,可是20年这么长的期限,前所未见。
“之前是有心理预期的,也知道(遵义道桥)没钱还,但展期20年,太夸张了”, 一位信托行业人士直言,“银行贷款还好,只要趴在帐上付利息、不违约,银行的报表不会受影响,但如果这个政策放宽到非标债务,那真的就相当于赖帐了”。
报导指出,贵州目前是非标违约最多的省份,在保标债的基调下,非标债务成了最先被舍弃的,不过也还没有创出过这样长的展期纪录。
报导表示,信托、资管计划、融资租赁等相对高成本的非标融资,此前是遵义城投平台重要的输血来源,而今违约问题已日益严重。
据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鲁璐统计,2021年城投非标违约事件,从上一年的28起增至31起,涉及城投企业由38家增至42家,违约金额超过40亿元。贵州因为财政实力弱、融资成本更高,成为了城投非标违约的“重灾区”,共有29家城投企业非标违约,其中有13家在遵义,且债务率高。
报导披露,贵州因经济不发达,弱资质城投众多,“正常的资金很难进入遵义,‘黄牛’特别多”。
一位债市人士透露,遵义等地的融资中介会从项目方与资金方双向收取中介费。“金融机构不是跟发行人谈合作,而是和‘黄牛’谈,谈好条件之后再引荐到企业”。
这位债市人士表示,最讽刺的是,在当地金融局登记的某城投公司的联络人,不是城投公司员工,而是“黄牛”。
显而易见,融资中介的存在推高了地方政府债务,而且发生里应外合、设租寻租的腐败交易的风险相当高。
据公开的资讯,“遵义道桥”成立于1993年,该集团的债务违约始自2020年初的非标逾期,至去年8月到9月期间,“遵义道桥”被执行人信息已多达十馀条,其被执行总金额高达11亿元。
截至2022年6月末,“遵义道桥”持有资金仅6亿,不仅较2021年末下降4成,且因抵押、质押或冻结等而受限的规模高达5.71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根本原因在于当地政府无效投资过多,以及土地出让下滑导致城投出现危机。
针对上述情况,“四通公司”创办人万润南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遵义道桥”早应破产,其背后的地方政府也该破产。但中共政府无视市场规则,力保“遵义道桥”,目的在于维护其政权的稳定,这背后的代价则被嫁祸到百姓身上。
万润南说:“中国是彻底的玩赖,它就是玩一种金融游戏,无限的(贷款)延期,无限的印钞票,这个后果是中国老百姓承担的。”
推特“财经时评”帐号“亚洲金融”表示,“遵义道桥”这种赖账新模式前所未有,而这只是中共政府打响的新年抢钱第一枪,在新年第一炸后,随之而来的是城投债市场信仰崩塌。
(记者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