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这一夜也称“除夜”、“岁除”、“大年”,旧岁至此而除,当夜子时新旧岁交接,迎来新的一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过年”是从除夕前就展开一连串的年节风俗和仪式,带来除旧布新的洗礼,展开一元复始的新气象,其中更展现着历代相传的一种亘古不变的心。
腊日 祀神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 集地之灵,降甘风雨。 庶物群生,各得其所。 靡今靡古。 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 ——摘录先秦无名氏《祭词》上古时,岁终举行“腊祭”,人们透过祭祀的重大仪式腊祭,虔敬地向百神表达感恩之意。在朝廷,天子率领朝臣隆重地举行盛大祭典,祭祀皇天后土、各路神明和先祖;诸侯、地方官员在各自的封地和地方神社祭祀,百姓就在家中祭祖和五祀(五方神灵)。这种礼仪流传到今天,就是在除夕这一天祭祀神明、祭祖,拜土地神(也称“地基主”),“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的精神代代相通。官吏和庶民也在这一天欢庆宴饮。
东汉时在腊祭的前一日,举行禳祭,以驱除瘟疫、消灾避祸。南北朝时“腊祭”和“腊八”拜佛的日期合流,遂改在腊八这一天举行禳疫消灾的仪式,人们头戴胡公帽击腊鼓(*细腰鼓),并作金刚力士像以逐疫驱邪。腊鼓响起,传送过年迎春的讯息。宋代宫中在除夕也慎重举行禳疫消灾的仪式。
尾牙 祭祀土地神
腊月十六日又称“尾牙”,民间、商号在这一天隆重祭祀土地公,这是年终的祭拜所以称为“作尾牙”,牙原本是从迎“迓”土地神转变而来。公司行号在“作牙尾”之后,老板要宴请员工、仲介商“吃尾牙”。“尾牙”后,过年节俗更是接二连三登场。首先是“过小年”——祭灶。
过小年 祭灶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祭灶日,南宋《武林旧事》记载,腊月二十四日谓之“交年”。古传民俗在交年时祭祀灶神,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祭礼,就是《礼记》记载的“五祀”之一。台湾一个家庭举行祭灶仪式。(梁淑菁/大纪元)
各朝各代都很重视祭祀灶神,甚至这一天还有“过小年”的称法。各家主要以甜汤圆、甜豆粥、麦芽糖、糖果祭灶祀神,并在厨房墙上或灶上悬挂“灶马”供灶神乘坐回天庭,向天神报告一年中考察到的这家人的善恶功过。送神时炮声震响,民间称这一天是“过小年”、“小年下”或“交年”。
清人王德馨留下一副“灶君”对联:
对天幸无获罪处,祭灶原非献媚心。
祭灶不“献媚”,只要自省惕厉行善积德,这样的祭灶精神最受上天眷顾。汉代的阴子方是个大孝子、大善人,而且祭祀灶神非常诚敬,有一日见到灶神显像,后代子孙得了大福报,传下“黄羊祀灶”的典故。阴子方的孝行和累累大善感应了天神赐给他大福报。祭灶祀神从古流传到今天,风俗还很盛行。
办年货 展现传统心
“过小年”之后,大年也紧紧相随,将在一周后来到,所以备办“年货”也进入密集阶段。过年和新年期间要用到的年货,展现传统年味和传统精神内涵。从民俗风俗录中看,宋代时年货的代表是桃符、门神、招财招禄的春贴和门画等等这些洋溢吉祥、招福年味的门饰。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柴(财)门钝驴、回头鹿(禄)马之行帖子(都是春贴)。……胶牙饧(*麦芽糖)之类,以备除夜之用。”门神、钟馗画、桃木板传说都有驱的功能,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麦芽糖,让人“甜入口、甜入心”,是过年讨喜象征物,现今各式各样的糖果也是具有这个意含。
只要是年节相关产品,都可以在台湾台北迪化街寻觅得到。(许基东/大纪元)
大扫除 除旧布新
祭灶送神回天庭之后到除夕迎神之间的日子,是进行大扫除除旧布新的时间。除了家居房舍,祠堂、佛龛等更是要谨慎作年度大扫除,“迎一元来复,庆万物更新”。寺庙中的送神大扫除仪式。(谢月琴/大纪元)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北京人在送灶神后开始大忙,扫除祠堂家庙、屋舍庭院,擦拭屋内各种摆设什物,用心准备好祭器。打扫干净后,在门上张贴金字春联,在玻璃上贴彩画、剪纸春贴。在中庭奉置天地桌(准备接神祭祀),系天灯,挂琉璃,神堂悬挂祖先的画像。年关前勤快打扫,展现新年新气象。
蒸年糕 卜岁来
大扫除、准备好祭器之后,就开始准备蒸年糕,备办祭神的食品。年糕可说源流久远。我们看周代祭祀的笾食[1]品项就有米、面类的糕、饼。神案供上各式各样“年糕”,意味着“年年升高”。早年,各家各户逢年过节蒸糕点是件大事,标志节庆的色彩。在台湾、香港一般最常见的年糕是蒸萝卜糕。白萝卜的闽南语叫“菜头”,谐音“彩头”,因此萝卜年糕也寓有“好彩头”的吉祥意含。萝卜糕取意年年好采头。(林秀霞/大纪元)
贴春联 普天同迎新
迎新年做发糕有“卜岁”的含意,发糕膨胀得好,且裂出清晰纹路,象征来年“发达”,财源广进一路“发”。(shutterstock)
海外华人挥毫写春联。(黄小堂/大纪元)
岁去年来,从腊八到除夕,除旧岁迎新福的年俗,延续了一连串先人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深厚,也道出了中华文化天人之间相系的核心精神。崇敬天地神明的传统美德,让代代的生命、祈福的心愿得到厚实的依靠。
注释
注[1] 《周礼‧天官‧笾人》记“笾食”:“羞笾之实,糗饵粉糍。”笾是盛干物的祭器(见《说文通训定声.先部》),“糗饵粉糍”就是糕、饼类的美馔点心。东汉郑玄注释:“饵、糍皆粉(*磨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糍(也作糍)。”今人年节祭祀用的蒸年糕、蒸发糕,就是这一类的。《玉烛宝典》干宝注,说出了古人用枣豆调味制甜糕:“糗饵者,豆米、屑米而蒸之以枣豆之味。”今之甜年糕就像这一类。
注[2]《燕京岁时记》说春联:“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