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媒体人赵兰健日前在X平台发视频爆料:9月19日,一群90后在北京海淀上庄桥跳河,“成群结队一起去自杀”。
视频显示,现场拉起了警戒线,不少市民在河边围观,有警察站在桥边疑似在观察打捞情况。
有网友发布同类视频称,事发19日晚间,跳河的90后共有9人,目前已打捞上来7人,但均已身亡,还有2人未打捞上来,疑似凶多吉少。
进入2024年,人们不难发现,中国大陆的一个突出现象是自杀的年轻人猛增。
有网民6月在YouTube发视频说,“中国四月份有4500多人跳河自杀”,各地政府甚至派人24小时守桥。为防止民众自杀,多地政府还在大桥上加装护栏,配置守桥员岗位,甚至安装智能监控进行防范。
5月份,山西省会太原市接连发生十馀起跳桥悲剧。当地知情网友透露,从5月10日到5月21日之间,几乎每天都有人跳河自杀,他知道的已经有十几个人。当地人表示,“每天有人跳河,快成了奈何桥了。”网传太原警方在河边贴出警示:“珍爱生命,禁止跳河,违者罚款1000元”。
5月24日,大陆抖音平台上有山东网民说,“我们这里黄河边一个月跳了好几个,救援队都回不了家!”有湖南网民说,“我这以前天天跳,现在都给封锁了,这种行为会引起连锁反应。”5月30日有网传内容显示,“杭州最近最高记录是一天27连跳”。
另据大陆媒体报导,广西南宁邕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均有跳河事件发生。当地政府紧急加高桥两边护栏的高度,赶工加装防坠网,并派出大量守桥员,每隔数米站立一人,阻止再有民众跨栏自杀。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这种短期内出现的密集性、高频率自杀高潮至少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自杀潮出现于1952年中共对工商界人士发起的“五反”运动中。
所谓“五反”,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逼工商界人士人人过关。而其中的所谓“反偷税漏税”,是从光绪年间上海开埠算起,核查企业应缴纳税费。这样的算法,即使资本家倾家荡产也交不起“税”,想死又不能跳黄浦江,因为会被说成去了香港,家属还要继续被逼迫,只好跳楼而死,让中共看见尸体好死了心。据说当时上海高楼两侧无人敢走,怕突然被上面跳下来的人砸死。
资料显示,上海“五反”运动中自杀、中风与精神失常者不下万人。自1952年1月25日运动开始到4月1日短短65天时间里,自杀者就达876人,平均每天超过13人。“自杀方式以跳楼、跃江、触电、吊颈者为最多”,毒烈药品和安眠药片被禁止售卖,想安卧而死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第二次自杀潮发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企改制”。
所谓“国企改制”,就是强行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以低价格买断工龄而解雇国有企业的职工。这些人被称为“下岗工人”,他们不仅被剥夺了工作权生存权,生活来源也断了,面临着养老保险和医疗问题等诸多难题,由此沦入了社会的最底层。
当年的“下岗工人”有多少?据界面新闻的《“铁饭碗”砸碎后,一代工人的沉浮与迷茫》一文报道,“自有关改革的决策在上一年5月出台后,短短数月里已有上百万国企工人下岗,推行力度之大超乎预料——1998年至2000年间,几乎每年都有700万至900万工人。”对于国有企业在册人数的统计,1999年为8336万人,到2002年,这项数据已经滑落至6924万人。
在生存没有来源的困境下,无处发声、没有选择的“下岗工人”,许多都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苦难。根据1998年9月中共全国人大常委紧急提案《关注家庭自杀惨剧,引发社会动荡》一文,仅仅在这一年中自杀案件就有22.52万人,死亡约15.672万人。
第三次自杀潮就是发生在今年的自杀潮。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次自杀潮,没有一次不是中共的恶政把国人逼上了死路。
50年代的“五反”运动中,那么多上海商人之所以跳楼,是因为交不起中共要求的税额,走投无路。
90年代“国企改制”时,许多下岗工人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下岗后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维持不下去了。
今年为何又有那么多人跳河跳桥自杀?是因为经济被中共搞垮了,许多年轻人背负的生活压力超过了承受极限,看不到任何希望,只好一死了之。
自由亚洲电台5月24日报导,过去10多天里,山西省太原市发生多起居民跳河自尽事件,震撼众多网民。太原学校前教师汪女士表示,受经济环境影响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或难以支付银行房贷,“这些年,底层老百姓真的非常辛苦,他们有的很年轻,有的20多岁,有的是为房贷,买的这些房子(跌价)肯定会触发很多人想要跳楼。”
山东临沂居民卢秋梅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当地也发生了不少跳河事件,但媒体不报导,“跳河的有好几个人了,有学生,也有还不起贷款的,现在跳楼来解脱自己的人不少,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不少,虽然官方媒体没有报导,但是百姓们都知道。”
从“五反”运动资本家被逼跳楼,到九十年代“国企改制”下岗工人无奈自杀,再到今年经济下滑年轻人跳河跳桥成风,可以说无一不见证了一点,那就是中共的邪恶与冷血。只要它存在一天,中国人民就绝不会有好日子过!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