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0月07日讯】近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历史上的末日预言回到人们视线。为末日灾难做准备也成为一个全民热衷的活动。 “末日准备者”真人秀登上荧幕,末日套餐热卖,人人热衷于扮演末日准备者。
10月7日,热带风暴“米尔顿”迅速升级为5级飓风,它横扫墨西哥湾, 其路径危及仍在从飓风“海伦”破坏中恢复的佛罗里达地区,并可能造成“毁灭性破坏”,佛罗里达启动大规模撤离。近年来,全球已经爆发多起自然灾难。
自然灾难频发
9月14日,一些中欧国家遭受了风暴“鲍里斯”的袭击。风暴在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引发暴雨和洪水。截至2024年9月18日,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2人。9月8日,洛杉矶受到三场猛烈山火的袭击。加州城市附近爆发的大火在24小时内摧毁了30多栋房屋和小屋,以及约2万公顷的土地。地方当局命令居民撤离家园。
9月1日,台风“八木”重创菲律宾和中国南部地区。两天内造成至少2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9月7日,风暴伴随着超过149公里/小时的阵风向越南北部移动,造成严重的洪水和山崩。截至9月12日,死亡人数为197人,128人失踪,700多人受伤。
7月,一向干旱的萨赫尔-撒哈拉地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降雨量,有些地区的降雨量比参考平均值高出600%,超过1000人死亡,300万人流离失所。
随着自然灾害的增加,历史上的末日预言回到人们的视野。
历史上的末日预言
《圣经》曾预测世界末日。《马可福音·13:32》写道:“但没有人知道那一日、那时辰,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只有父知道。”但这并没有阻止一些信徒尝试做出预测。退休工程师哈罗德·坎平(Harold Camping)通过破译数字密码预测世界末日将于1994年9月发生。但这个预言失败了。2009年的科幻片《2012》向观众展示了世界末日的可怕情景。该影片的末日演绎源自于人们对玛雅长历法的解读。该历法分为持续约5125年的大周期。其中一个周期于2012年12月21日结束。该预言也没有成真。
不过,这些失败的预测并没有抹除人们对末日预言的神秘信念。
从2012年到2014年,国家地理频道播出一部真人秀连续剧——《末日准备者》。电视剧展示在末日灾难来临之际,人们如何生存。
比如,丹尼斯·麦克朗和家人展示他们在家后院自己生产食品;科布勒家族和亨特家族联合起来,在经济崩溃的情况下确保粮食生产。
保罗·兰奇和朋友们为极地转变做准备;在加州,克里斯托弗·奈尔格斯展示了在发生大地震时使用的城市丛林生存技能。
大卫·萨蒂是YouTube上的“枪械教练”和自学成才的生存主义者,他已做好应对电网故障的准备;犹他州的凯莱恩毕肖普储备了最好的美味生存食品,为金融崩溃做好准备。
“末日准备”成商家卖点
而各大商家也为抱有末日情结的人们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末日应急食品包或末日应急工具包。比如,Costco的Readywise牌紧急食品桶含150份食品,售价100美元,一桶包含80份晚餐、30份早餐和40种能量饮料,保质期长达25年。
一个名为“末日准备”的商家为人们提供118件套急救箱,售价11.99美元。该商家还出售砖块式水箱,水瓶式过滤器。
该商家还出售多种干燥食品,比如LegacyPremium的120份早餐、午餐和晚餐桶,售价260美元。
该商家还出售一款烹饪药草园准备种子,内含10个种子,可供种植一个大型药草园。商家还出售果园准备种子,内含9个种子。
一家名为“更充分准备”的商家则向人们提供一款“70人滚箱救生包”。救生包里的东西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不但有食品,还有各种日用工具。该救生包售价1149美元。
食物和水包括:70支2400卡路里食物棒,420个水袋,每袋4.2盎司,150个水净化片。
日用品包括:70个紧急保暖毯;照明和通讯;2个4合1发电机无线电手电筒;2个带电池的迷你LED灯笼;21个12小时萤光棒;14个“D”电池手电筒;28个重型“D”电池。
卫生用品包括:2个桶式马桶;12个卫生纸卷;300个湿纸巾;42个卫生袋;13个大垃圾袋。
防护装备包括:7个皮革棕榈手套;7个护目镜;70个防尘面罩。
紧急用品包括:1个14合1袖珍工具;1个折叠镐/铲子组合;1个撬杆24英吋,2根绳子50英尺,3把美工刀,2根胶带60码,7个安全口哨,2个红色背包。
一个634件套急救箱包括:绷带,敷料,胶带卷,三重生物软膏9克,急救和烧伤膏9克,烧伤凝胶9克,昆虫叮咬缓解湿巾等等。
美国红十字会也对末日生存给出建议。他们建议人们的生存工具包需要包含以下物品:水,不易腐烂的食物,手电筒,电池供电或手摇收音机,额外电池,急救箱,药物(7天用量)和医疗用品,多用途工具,卫生和个人卫生用品,个人文件副本(药物清单和相关医疗资讯、地址证明、房屋契约/租约、护照、出生证明、保险单),带充电器的手机,家庭和紧急联络讯息,额外现金,急救毯和该地区的地图。
(记者关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