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06日讯】最新研究发现,月球上两个大小相似的巨型峡谷是由撞击岩石流在不到10分钟内形成的。
根据周二(2月6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这两条峡谷属于薛丁格撞击盆地(Schrödinger impact basin)的一部分。数十亿年前,一颗未知天体猛烈撞击月球,形成该撞击坑,并可能导致薛丁格峡谷(Vallis Schrödinger)与普朗克峡谷(Vallis Planck)的诞生。
研究团队估算,这场撞击释放的能量比美国曾计划用于开凿第二条巴拿马运河的核爆炸威力高出1,200至2,200倍。
这些月球峡谷的规模可与地球上的大峡谷(Grand Canyon)相媲美,但它们隐藏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极区域。
峡谷规模与形成过程
• 薛丁格峡谷:长270公里(168英里),深2.7公里(1.7英里),呈辐射状指向撞击盆地。 • 普朗克峡谷:长280公里(174英里),深3.5公里(2.2英里),同样呈辐射状指向撞击盆地。研究主要作者、大卫‧克林(David Kring)博士向CNN表示,“我曾带领学生与宇航员在大峡谷进行训练,亲身体验这一地貌的壮观,因此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理解月球峡谷的惊人规模。”
最新分析显示,当天体撞击月球时,高能岩石流可能在不到10分钟内雕刻出这两条峡谷。
研究结果显示,约38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或彗星掠过马拉佩特山(Malapert)与穆顿山(Mouton)后,撞击月球表面。
“这次撞击喷射出高能岩石流,并在不到10分钟内切割出两条峡谷。”克林说。
相比之下,地球上的科罗拉多河花费了500万至600万年,才侵蚀形成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
NASA探测器揭示月球撞击历史
研究团队利用美国航天局(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LRO)数据,对这些峡谷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这艘自2009年持续绕月运行的探测器,使研究人员能够绘制该区域地图,并确认这些峡谷是由撞击抛射的碎片形成的。
科学家推测,撞击月球的天体时速超过34,000英里(约55,000公里),产生了直径320公里(约200英里)的薛丁格撞击盆地,并抛射出大量碎片。这些碎片以时速3,600公里(2,237英里)的速度重新撞击月球表面,最终形成了这两条峡谷。
科学家推测,这场撞击发生在约43亿年前,但只有岩石样本分析才能确定其准确年龄。由于地球上的撞击坑多已因自然侵蚀而消失,月球上的撞击坑则为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线索,帮助理解数十亿年前地球的环境。
NASA计划登月探测月球南极
NASA的LRO探测器已为科学家提供NASA行星科学探索史上最大规模的数据集。由于该探测器及其仪器仍保持良好运行状态,NASA已延长LRO的任务期,并将其作为推进月球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这也是LRO的第五次延展科学任务(ESM5)。研究这一区域对NASA的“阿耳忒弥斯计划”(Artemis missions)至关重要,因为NASA已选定该区域作为未来载人登月计划的一部分。
NASA计划于2026年底执行“阿耳忒弥斯三号”(Artemis III)任务,将人类送上这片鲜有人探索的月球南极区域。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