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七日電)五十八歲的林先生不菸不檳榔,偶爾喝點小酒,身體一向健康,日前肚臍上方長出花生米大小又不痛不癢的東西,診所醫師當成是粉瘤,但後來到國泰醫院診斷為胃癌,國泰外科醫師藉由這個案例,提醒民眾要定期檢查,注意皮下腫瘤的異常徵兆,及早發現癌症轉移。
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梁子豪說,林先生皮膚外觀沒有異常,觸診顯示是長在皮下腹壁深部的圓形腫瘤,直徑約一點五公分大,奇怪的是邊緣偏硬,又不太能推動,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看到密度高、邊緣界線模糊的異常腫瘤,以胃鏡檢查取得病理切片,診斷為「腸胃腺癌的腹壁轉移」。
林先生並沒有胃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頭昏等胃癌徵兆,也沒有接受定期健檢,現在確診為胃腺癌第四期,正在化學治療中。
梁子豪說,皮下腫瘤多為良性,以脂肪瘤、俗稱「粉瘤」的表皮囊腫和淋巴腺腫大最常見,林先生腹腔內癌症轉移到肚臍之類的病例並不常見,文獻上的案例以女性佔多數,若以惡性皮下腫瘤來源區分,最多是來自腸胃道及生殖泌尿道、少數來自血癌、肺癌及乳癌,少部分找不到來源。
他說,當民眾發現不明的皮下硬塊時,最好還是找有經驗的醫師檢查,如有懷疑,可再尋求第二意見,並養成定期健檢習慣,不要怕胃鏡檢查,藉此常可發現無徵兆的第一期胃癌,否則等到症狀出現,往往已至三、四期,其治癒存活率與第一期相比,相差六到八成。
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梁子豪說,林先生皮膚外觀沒有異常,觸診顯示是長在皮下腹壁深部的圓形腫瘤,直徑約一點五公分大,奇怪的是邊緣偏硬,又不太能推動,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看到密度高、邊緣界線模糊的異常腫瘤,以胃鏡檢查取得病理切片,診斷為「腸胃腺癌的腹壁轉移」。
林先生並沒有胃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頭昏等胃癌徵兆,也沒有接受定期健檢,現在確診為胃腺癌第四期,正在化學治療中。
梁子豪說,皮下腫瘤多為良性,以脂肪瘤、俗稱「粉瘤」的表皮囊腫和淋巴腺腫大最常見,林先生腹腔內癌症轉移到肚臍之類的病例並不常見,文獻上的案例以女性佔多數,若以惡性皮下腫瘤來源區分,最多是來自腸胃道及生殖泌尿道、少數來自血癌、肺癌及乳癌,少部分找不到來源。
他說,當民眾發現不明的皮下硬塊時,最好還是找有經驗的醫師檢查,如有懷疑,可再尋求第二意見,並養成定期健檢習慣,不要怕胃鏡檢查,藉此常可發現無徵兆的第一期胃癌,否則等到症狀出現,往往已至三、四期,其治癒存活率與第一期相比,相差六到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