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愛之適足以害之

2010年06月05日評論
【新唐人2010年6月5日訊】近日沸沸揚揚的「富士康」事件,在郭台銘盡力安撫並以加薪30%之多等實際動作下,似乎已平靜下來,不過,該事件所引申出的一些問題卻很值得討論。其中,時下連中國大陸年輕人都無法「吃苦」,是否父母「愛之適足以害之」教養方式的結果就是一種。

我們知道,這次富士康跳樓員工年齡介於18~24歲之間,正是中國「一胎化」政策下長大成人的世代,合理的推測是其父母對唯一的寶貝孩子溺愛,乃至無法吃苦。就在富士康事件的熱潮之際,傳出中國一胎化政策下的獨生子女留學印度遭拒收,因為需要帶褓姆,而且比較嬌氣,自理能力差,學校不想惹麻煩,乾脆拒收。不過,父母對子女的過度保護,恐怕不是一胎化政策下中國的父母親獨有。

我們不是時常聽到父母親「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嗎?所謂「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者當然都是最疼自己子女的。由於子女們年幼無知,對於未來無法作任何抉擇,於是父母基於自己的體驗,便替子女預為設想,並舖陳一條通往自認為光明前程的大道。一方面,罔顧子女的天賦、性向、偏好等等,強迫子女做這做那、學這又學那;另一方面,也為了呵護子女,一切的瑣事都幫忙處理,而對日常生活中的處世道理及方法,都不放心讓子女去體驗。在東方社會,這種普遍以升學為唯一目的的僵化教育體制裡,更加強這種情況的瀰漫。如果我們能做實況的訪問調查,相信為人子女者都會牢騷滿腹,而且,他日踏入社會時也難以立即調適。畢竟,個人都是基於自己「主觀」的判定,以成本效益準則來作行為的抉擇依據,任何的其他人是無法「越俎代庖」的。

家庭裡的故事也會在社會上看到,父母的角色換由政府當局扮演,子女當然就是人民了。基於好意,政府為要確保人民得到完善的服務,通常將郵政、交通運輸等歸公營,但結果卻使人民只能消受價高質劣的服務。而為使本國產業免遭外國業者的鉗制,於是政府乃以關稅、禁止進口、設限等方式來保護幼稚國內產業。結果是,消費者得到價高質劣的產品,而且無法享有多樣化產品的消費;另一方面,受保護的業者,在缺乏競爭的激勵下,不會惕勵經營,以致效率低、進步慢,等到有一天不得不與外界競爭時,因為不堪一擊而又哀求政府救濟了。這些都是信手拈來的「愛之適足以害之」例子。

重大的啟示是,對「任何人」而言,絕對要經由不斷學習、親身在「試誤」過程中才能長大成「頂天立地」的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 轉自《大紀元》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