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1月7日訊】濟南市一名初二女生孫曉曉在初二升初三時退學了。退學後,15歲的孫曉曉專心讀《論語》、背《周易》。學國學是別人的業餘愛好,卻成了她的主業。她未來目標很清晰:學習中醫,給人治病,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情。
讀《論語》、《周易》、《莎士比亞詩文集》、《論語別裁》
11月1日,孫曉曉的課表是上午讀《論語》、《周易》,下午讀《周易》和《莎士比亞詩文集》。開學兩個月來,她在課堂上背的書隻有這3種。《周易》已經背到了第15卦“謙卦”,教材是學校統一發的,大大的漢字配著拚音。
課堂上,隻是單純地誦讀,老師的職責並不是講解,而是檢查每個人背得怎麼樣。對於《周易》,孫曉曉多有不解,比如讀到“謙卦”中“謙受益、滿招損”時,她總要停下來琢磨一會兒,書上沒有注解,“不懂有什麼關係呢,以後有了經曆自然會參悟。”爸爸和老師都這樣告訴過她。
吃過外送的午飯後,孫曉曉在有著黃色桌椅的小教室裡練習鋼筆字。中午,暖暖的陽光灑滿教室,她就安靜地坐在陽光裡看課外書。
“讀書真的是件很快樂的事,不覺得其他的有什麼好玩的。”放學回家後,孫曉曉會接著讀經典、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讀爸爸書架上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直到晚上10點睡覺。
“你退學做什麼呢?”和從前學校裡的老同學見麵,孫曉曉總免不了被這麼一問,“就是讀書啊,讀經典和自己喜歡的書。”孫曉曉說,總是能從老同學眼裡看出幾分羨慕,“我能想像出他們的初三生活,不斷地考試、點評試卷,太苦了。”
學了國學後 學習中醫給人治病
真正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學生有幾個能看懂《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的?紮實的國學基本功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
孫曉曉的爸爸孫德建是1990年通過高考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畢業後分配到一家事業單位一年後,就下海經商。他認為,如果沒有應試教育以及其他配套的選拔,像他這樣的農家子弟就很難走出農村。然而,他還是帶著孩子選擇了逃離學校。“我不是說應試教育不好,隻是我們的時間來不及了。”
女兒讀初一時,孫德建到青島聽了一場講座,他形容那場講座為他打開了國學的一麵窗,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弟子規》、《論語》這些經典,不是為小孩子準備的,大人也要讀,我們尋覓的很多道理其實都已經存在於老祖宗的經典裡了。”孫德建真正了解國學,不過是在今年元旦之後。他堅信,國學終有一天會有用武之地。
學了國學做什麼?幸好女兒自己給出了一個答案:學習中醫,給人治病!
孫德建認定,紮實的國學基本功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真正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學生有幾個能看懂《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的?”因此,真才實學的人總是少之又少,“現在的國學班就是在打基礎,這個時間是3年。”
“她隻是換了一種學習方式”
“我女兒成績一般,如果她考不好,我就幫她找找問題,成績好了也會鼓勵。”孫德建說,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學得好不好不僅表現在分數上,他告訴女兒,知識不分主科副科,誰說勞動課就沒用?“還有許多東西也很重要,比如好的性格和習慣。”
從孫曉曉小時候起,孫德建就常對她說:“你會做家務比考100分都讓爸爸高興,這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他發現這句話還真起作用,女兒小學五年級起,寒暑假的午飯自己解決,煮麵條、炒雞蛋都做得來。
孫曉曉的爸爸說:“孩子其實沒有退學,她隻是換了一種學習方式。”孫曉曉以後要學中醫,給人治病,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孫德建搬出厚厚的家譜,上麵一段沒有句讀的文言文記載著,孫家的一位名德立的先人,會治眼疾,凡經濟不富裕的求診問藥,家近的送藥送錢,家遠的留下病人吃住,直到病愈。“這是傳統中醫的精神。”
孫德建在省城經營一家廣告公司,每天大部份時間打發在了書上。在孫德建看來,養活自己也是很容易的事,無非就是有口飯吃、有地方住,“不幸福主要是欲望太多。”
文章來源:博園網
讀《論語》、《周易》、《莎士比亞詩文集》、《論語別裁》
11月1日,孫曉曉的課表是上午讀《論語》、《周易》,下午讀《周易》和《莎士比亞詩文集》。開學兩個月來,她在課堂上背的書隻有這3種。《周易》已經背到了第15卦“謙卦”,教材是學校統一發的,大大的漢字配著拚音。
課堂上,隻是單純地誦讀,老師的職責並不是講解,而是檢查每個人背得怎麼樣。對於《周易》,孫曉曉多有不解,比如讀到“謙卦”中“謙受益、滿招損”時,她總要停下來琢磨一會兒,書上沒有注解,“不懂有什麼關係呢,以後有了經曆自然會參悟。”爸爸和老師都這樣告訴過她。
吃過外送的午飯後,孫曉曉在有著黃色桌椅的小教室裡練習鋼筆字。中午,暖暖的陽光灑滿教室,她就安靜地坐在陽光裡看課外書。
“讀書真的是件很快樂的事,不覺得其他的有什麼好玩的。”放學回家後,孫曉曉會接著讀經典、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讀爸爸書架上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直到晚上10點睡覺。
“你退學做什麼呢?”和從前學校裡的老同學見麵,孫曉曉總免不了被這麼一問,“就是讀書啊,讀經典和自己喜歡的書。”孫曉曉說,總是能從老同學眼裡看出幾分羨慕,“我能想像出他們的初三生活,不斷地考試、點評試卷,太苦了。”
學了國學後 學習中醫給人治病
真正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學生有幾個能看懂《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的?紮實的國學基本功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
孫曉曉的爸爸孫德建是1990年通過高考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畢業後分配到一家事業單位一年後,就下海經商。他認為,如果沒有應試教育以及其他配套的選拔,像他這樣的農家子弟就很難走出農村。然而,他還是帶著孩子選擇了逃離學校。“我不是說應試教育不好,隻是我們的時間來不及了。”
女兒讀初一時,孫德建到青島聽了一場講座,他形容那場講座為他打開了國學的一麵窗,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弟子規》、《論語》這些經典,不是為小孩子準備的,大人也要讀,我們尋覓的很多道理其實都已經存在於老祖宗的經典裡了。”孫德建真正了解國學,不過是在今年元旦之後。他堅信,國學終有一天會有用武之地。
學了國學做什麼?幸好女兒自己給出了一個答案:學習中醫,給人治病!
孫德建認定,紮實的國學基本功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真正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學生有幾個能看懂《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的?”因此,真才實學的人總是少之又少,“現在的國學班就是在打基礎,這個時間是3年。”
“她隻是換了一種學習方式”
“我女兒成績一般,如果她考不好,我就幫她找找問題,成績好了也會鼓勵。”孫德建說,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學得好不好不僅表現在分數上,他告訴女兒,知識不分主科副科,誰說勞動課就沒用?“還有許多東西也很重要,比如好的性格和習慣。”
從孫曉曉小時候起,孫德建就常對她說:“你會做家務比考100分都讓爸爸高興,這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他發現這句話還真起作用,女兒小學五年級起,寒暑假的午飯自己解決,煮麵條、炒雞蛋都做得來。
孫曉曉的爸爸說:“孩子其實沒有退學,她隻是換了一種學習方式。”孫曉曉以後要學中醫,給人治病,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孫德建搬出厚厚的家譜,上麵一段沒有句讀的文言文記載著,孫家的一位名德立的先人,會治眼疾,凡經濟不富裕的求診問藥,家近的送藥送錢,家遠的留下病人吃住,直到病愈。“這是傳統中醫的精神。”
孫德建在省城經營一家廣告公司,每天大部份時間打發在了書上。在孫德建看來,養活自己也是很容易的事,無非就是有口飯吃、有地方住,“不幸福主要是欲望太多。”
文章來源:博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