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4月26日訊】(美國世界日報24日社論)季春起始,就來到所謂春夏之交時節。北京的春夏之交,多年來都乍暖還寒,今年過得特別的敏感,因為在特別的背景下,中共當局身處兩個戰場。在經濟的領域中,已開打一場通膨遏制戰,在政治的層面上,正打一場政權保衛戰。
中共面對兩個戰場的形勢,既有特別的歷史淵源,又有特殊的現實背景。歷史淵源,是過去30年間,中共曾有被通膨和政治挑戰夾擊的歷史,不言而喻,當年通膨後的全國搶購潮,及其後的六•四事件,人們仍記憶猶新。這令執政當局每當有通膨威脅時,就對政治挑戰極為留心,而每當有政治挑戰時又特別留意有無通膨、通縮之類降臨。
(博訊 boxun.com)至於特殊的現實背景,則有三大方面的考量,一是中共今年7月1日建黨90周年,要大鑼大鼓地慶祝外,也遭遇回顧、展望之類政治闡述的政治壓力。二是今年進入中共18大的組織準備期,具體來說是四級中共黨委的大屆,在以黨代政、黨政合一的政治體制下,這種執政黨黨委的換屆,等於一場從下到上的權力更迭鋪墊;三是今年是中國第12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既要求穩和又不能不求變,產生強烈的矛盾衝擊。
在這種特別的歷史淵源和特殊的現實背景下,在喊了不短時間的「通脹預期」之後,通貨膨脹實實在在地來臨。按國家統計局公佈的首季經濟資料,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5.4%,創下32個月來的新高,顯示通膨壓力相當之大,再也不能用「預期」來遮掩。為此,主管當局以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一起使出,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商品物價用行政部門「約談」的方式禁漲。
通膨壓力本來就大,還伴隨著經濟結構性問題爆發,目前經濟保持較高的成長,新公佈首季數字達到9.7%。伴隨著經濟高成長的,是從汽車到電器等商品銷售放緩。消費市場仍靠房地產在支撐,而當局又不能不重手打壓樓價。而外貿進出口方面,首季進口雖創出歷史新高,但出口不斷受壓,對經濟的拉動減少。 同時,在貨幣政策收緊後,投資本應受到制約,但首季信貸規模仍高過預期,顯示貨幣政策還要收緊。
於此,中共不能不展開遏制通膨之戰,如果經濟手段不能達致預期效果,調控政策將進一步收緊,行政手段會進一步加力,壓通膨、穩經濟、調結構、擴內需這些政策目標不可能同步達致,既有通膨加劇壓力,又有通縮展現威脅,還有經濟硬著陸風險。
再看政治層面的權力保衛戰,其特別之處在於,對執政當局的挑戰之風,剛出青萍之末,當局已判定民間的反對力量已大到要動員專政機器的全面開動來應對。
這主要表現為,自中東北非變局以來,中共當局已相信「茉莉花革命」將要在中國爆發,及對中共政權形成挑戰。這表現對實際尚未成氣候的「中國茉莉花革命」,當局已視為外國勢力和中國國內政治異見者合力謀事,出現類似六•四事件的威脅,以最高規格是全面、高調、多方出手。上到由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來宣布不准搞多黨輪流執政等五個不搞,下到拘捕「特立獨行」的藝術家、作家、維權律師等等。而對宗教界、媒體等的管制,更進一步收緊。
執政當局表現得如此慌亂,不能說全無根據。外有埃及、突尼斯變色,利比亞生亂,看似鞏固的政權,可能一夕變天。而更進一步的,是由貧富差距、 社會管治亂等種種問題,令中國社會的矛盾,已積聚到一點就著的地步,而官員隊伍的腐敗,更令政權基礎全面弱化。由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工 程帶出的大國崛起榮景,正在消散,代之而來的,是不顧形象,放手止蝕。
如果說對遏制通脹之戰,當局是採用「大事化小」、「多做少說」,則政權保衛戰在放手進行,高調鋪開。而兩個戰場的戰事,又都是在中共黨內黨外激 烈的爭論中進行。中共領導層的近期目標,是要確保春夏之交安然度過,先重手施「堵」,遠期是否要「疏」,又如何去疏,則放到入夏之後再行考量。
中共面對兩個戰場的形勢,既有特別的歷史淵源,又有特殊的現實背景。歷史淵源,是過去30年間,中共曾有被通膨和政治挑戰夾擊的歷史,不言而喻,當年通膨後的全國搶購潮,及其後的六•四事件,人們仍記憶猶新。這令執政當局每當有通膨威脅時,就對政治挑戰極為留心,而每當有政治挑戰時又特別留意有無通膨、通縮之類降臨。
(博訊 boxun.com)至於特殊的現實背景,則有三大方面的考量,一是中共今年7月1日建黨90周年,要大鑼大鼓地慶祝外,也遭遇回顧、展望之類政治闡述的政治壓力。二是今年進入中共18大的組織準備期,具體來說是四級中共黨委的大屆,在以黨代政、黨政合一的政治體制下,這種執政黨黨委的換屆,等於一場從下到上的權力更迭鋪墊;三是今年是中國第12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既要求穩和又不能不求變,產生強烈的矛盾衝擊。
在這種特別的歷史淵源和特殊的現實背景下,在喊了不短時間的「通脹預期」之後,通貨膨脹實實在在地來臨。按國家統計局公佈的首季經濟資料,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5.4%,創下32個月來的新高,顯示通膨壓力相當之大,再也不能用「預期」來遮掩。為此,主管當局以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一起使出,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商品物價用行政部門「約談」的方式禁漲。
通膨壓力本來就大,還伴隨著經濟結構性問題爆發,目前經濟保持較高的成長,新公佈首季數字達到9.7%。伴隨著經濟高成長的,是從汽車到電器等商品銷售放緩。消費市場仍靠房地產在支撐,而當局又不能不重手打壓樓價。而外貿進出口方面,首季進口雖創出歷史新高,但出口不斷受壓,對經濟的拉動減少。 同時,在貨幣政策收緊後,投資本應受到制約,但首季信貸規模仍高過預期,顯示貨幣政策還要收緊。
於此,中共不能不展開遏制通膨之戰,如果經濟手段不能達致預期效果,調控政策將進一步收緊,行政手段會進一步加力,壓通膨、穩經濟、調結構、擴內需這些政策目標不可能同步達致,既有通膨加劇壓力,又有通縮展現威脅,還有經濟硬著陸風險。
再看政治層面的權力保衛戰,其特別之處在於,對執政當局的挑戰之風,剛出青萍之末,當局已判定民間的反對力量已大到要動員專政機器的全面開動來應對。
這主要表現為,自中東北非變局以來,中共當局已相信「茉莉花革命」將要在中國爆發,及對中共政權形成挑戰。這表現對實際尚未成氣候的「中國茉莉花革命」,當局已視為外國勢力和中國國內政治異見者合力謀事,出現類似六•四事件的威脅,以最高規格是全面、高調、多方出手。上到由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來宣布不准搞多黨輪流執政等五個不搞,下到拘捕「特立獨行」的藝術家、作家、維權律師等等。而對宗教界、媒體等的管制,更進一步收緊。
執政當局表現得如此慌亂,不能說全無根據。外有埃及、突尼斯變色,利比亞生亂,看似鞏固的政權,可能一夕變天。而更進一步的,是由貧富差距、 社會管治亂等種種問題,令中國社會的矛盾,已積聚到一點就著的地步,而官員隊伍的腐敗,更令政權基礎全面弱化。由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工 程帶出的大國崛起榮景,正在消散,代之而來的,是不顧形象,放手止蝕。
如果說對遏制通脹之戰,當局是採用「大事化小」、「多做少說」,則政權保衛戰在放手進行,高調鋪開。而兩個戰場的戰事,又都是在中共黨內黨外激 烈的爭論中進行。中共領導層的近期目標,是要確保春夏之交安然度過,先重手施「堵」,遠期是否要「疏」,又如何去疏,則放到入夏之後再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