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槓少年": 針對黨文化的網路狂歡

2011年05月06日評論
【新唐人2011年5月7日訊】兩三歲開始看新聞聯播、七歲開始讀《人民日報》和《參考消息》、官味十足的站姿與微笑……13歲的黃藝博在短短四五天之內迅速走紅網路,不僅引起公眾對兒童教育的關注,這種關注更演化成為媒體對黨文化的冷嘲熱諷與大眾狂歡。

正如當年斜眼看人的“小胖”走紅網路一樣,英姿颯爽的黃藝博“一夜成名”也註定將成為中國互聯網的經典案例。這個13歲的小朋友或許有些委屈,但恐怕還不能完全理解圍繞他所發生的一切,然而他的父母卻已經真切感受到了“人言可畏”的含義。

相比紙媒的克制,網路上的群情洶湧顯然要聲勢浩大得多,短短三四天時間裡,黃藝博的博客已經顯示有140多萬次的點擊量,在google上搜索“黃藝博”有近120萬項結果,在新浪微博上也有83000多條相關內容。大大小小的“意見領袖”們對黃藝博本人及其父母口誅筆伐。這種“人言可畏”已經促使黃藝博的父母在微博上做出蒼白無力的解釋後,被迫清空了博客上的全部照片和文字。

但是,原本為數不多的照片和博文已經傳播到互聯網的每個角落,並且成為各種版本的調侃與惡搞的素材——“五道槓總隊長”擊斃了本-拉登,打敗了超 人,痛揍了鋼鐵俠,使奧運童星“終身有靠”,《五道槓少年之歌》開始傳唱、開國領袖返老還童、山寨版阿迪達斯的標誌又增加兩槓,幾乎所有的卡通人物都有機 會佩戴上五道槓……甚至連同班小朋友的撇嘴,都成為媒體津津樂道的談資。

這種表面上針對孩子的大眾狂歡已經隱隱顯示出某種輿論暴力的色彩。在自己的孩子剛剛步入這場風暴中心的時候,黃藝博的父母曾經憤憤不平地質問:為什麼有的人要把對社會的不滿發洩在我兒子的身上?這種質問卻激起了圍觀者更猛烈的反擊,甚至上升到“妖魔化”線民的高度。然而,黃家父母的問題本質其實並沒 有錯,線民本來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不過用“對社會的不滿”來指控,實在是太籠統、太人民日報、太政治正確了。

事實上,已經有數不勝數的線民在發言中提到,他們並無意同黃藝博小朋友本人過不去,他們的矛頭所指,毋寧說是父母刻意塑造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少不更 事就揚言要獻身“中華民族之復興,續寫漢唐之盛世”的偽崇高,是“堅信中國雄居東方稱霸世界,必將在我們這代實現”體現的紅衛兵式虛妄,是“五道槓”體現 的黨文化中深入骨髓的官僚等級特徵。正如韓寒在博文《黃藝博是個好幹部》中俏皮地諷刺的,當他做到兩道槓的中隊長時,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做到了成功的百分之 六十六,到今天才知道,其實還不到成功的百分之四十。

這場典型的網路狂歡,事後卻被證明為起源於一個子虛烏有的標誌。根據少先隊這個“共產黨事業的接班人”體系中的規定,模仿軍事化建制的隊銜分類多達十級,分別由橫槓、斜槓和星星火炬組合而成,而其中卻根本沒有五道槓出現,換言之,黃副總隊長的心愛標誌,只是武漢市少工委心血來潮的地方性獨創而已。

這種成人的心血來潮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人們尚不得而知。相對於“救救孩子”、“我們今天該怎樣做父母”等層出不窮的反思,八零後一代反而顯得淡 定許多,韓寒以他標誌性的口吻提到,青春期前的一切洗腦,都將在他們經歷的青春期認識到了這個世界以後灰飛煙滅,甚至變本加厲地反過來。同樣,清華才女蔣 方舟也舉重若輕地說,高中時身邊也有曾經的五六七八槓,市長小助理,做到少年兒童屆最高領袖的人,退位後照樣交混混男友戀愛談得痛不欲生。相信黃小朋友會 成為正常人

歷史的天機總是以歪打正著的方式來展現。與“五道槓少年”事件幾乎同時,有人發現延安城外的英文指示牌上,sacred被錯標為scared,於是 “革命聖地”搖身變為“革命瘮地”。同樣,黃藝博小朋友的博客——“乾坤如袖”,寧願“乾坤乳臭”才是它的正解,對於乳臭未乾的小小少年來說,革命黨文化 的乾坤袋太危險,或許機器貓的百寶箱才是符合童真天性的好去處。

──轉自《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