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俄烏和談的一大籌碼令中共最扎心

2025年02月24日時政評論
在沙特阿拉伯的美俄第一輪會談後,輿論更加關注俄烏停戰談判進程,歐洲各國普遍緊張。中共不甘於被邊緣化,但又無可奈何。美俄關係的改善是俄烏和談的一大前提,也成為了美國獨有的一大籌碼,更是川普(特朗普)分化莫斯科和北京的關鍵一步,令中共最扎心。

莫斯科急於改善美俄關係

2月18日,美國和俄羅斯談判團隊在沙特阿拉伯會談,中南海緊盯會談情況。2月19日,新華社發文《俄外長:俄美關係正常化進程已啟動》。文章引用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的話說,俄美兩國的國家利益不完全一致,「但在它們一致的地方,應盡一切努力實現互利最大化」。拉夫羅夫還稱,「不僅要解決烏克蘭危機,還要為恢復和建立俄美兩國在貿易、經濟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夥伴關係創造條件。」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則表示,普京和川普可能在2月底之前、也可能會更晚一些時候舉行會談。
莫斯科正緊緊抓住川普遞來的橄欖枝,積極地要改善美俄關係,克裡姆林宮沒有和中南海聯合對抗美國之意,卻希望美俄「實現互利最大化」,並恢復「夥伴關係」。中共當然對此最揪心。
莫斯科估計已認識到,中共不自量力地公開挑戰美國,如今勝負的天平已經傾斜,俄羅斯若想恢復國際地位,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才是上策;假如選擇站在中共一邊,最終俄羅斯也會成為輸家,甚至為中共陪葬。
莫斯科早就希望能有機會做選擇,怎奈美國前任政府的策略是最大限度地拖垮俄羅斯,同時迫使中南海不敢輕舉妄動。川普以儘快結束俄烏停戰為契機,希望莫斯科靠攏美國、遠離中共,克裡姆林宮迅速做出了選擇。
莫斯科清楚,假如做出錯誤選擇,要對抗的不僅僅是美國,而是不斷擴大的整個北約;不但仍難以在戰爭中獲勝,還會耗盡元氣,甚至自身可能走向分崩離析,也無法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
如果俄羅斯能和美國改善關係,也就有機會改善與北約的關係。俄羅斯當然還想要更多烏克蘭領土,但付出的代價已經足夠高,現在收場還能有一些籌碼,否則就難說了。

美國為何先獨自與俄羅斯談判?

2月18日美俄第一輪會談引發了不少爭議,烏克蘭無法參與,歐洲各國也無法參與。然而,從談判的角度看,俄烏雙方直接會談尚無基礎。美國作為第三方的斡旋者,先和當事的兩方分別接觸,再創造機會安排俄烏代表面談,應該算一個常識。
歐洲各國對川普的質疑似乎可以理解,但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美國和歐洲的盟友一樣,過去三年在俄烏戰爭問題上一直站在莫斯科的對立面。換句話說,美國、北約與俄羅斯處於敵對關係。
北約全力援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入侵,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極限制裁,各國武器彈藥不斷被輸送到烏克蘭,各國還提供情報、培訓和作某些作戰策劃服務,就差直接派兵參戰了。美國是所有援助中最賣力的一個,提供了最多的武器,包括海馬斯火箭和戰術導彈、愛國者防空系統、M1坦克、M2裝甲車、155毫米火炮和炮彈、標槍反坦克導彈以及各類輕武器等,多國轉讓的F-16戰鬥機也是美國生產的。
美國一直在帶頭對抗俄羅斯,現在要推動和談,也需要第一個與俄羅斯結束敵對關係,美俄在沙特的第一輪會談是雙方的破冰之舉,達成的四點共識包括:
(一)建立一個磋商機制,以解決影響美俄雙邊關係的因素,目標是採取必要措施,使兩國各自外交使團的運作正常化。
(二)任命各自的高級別團隊,開始致力於以持久的、可持續的和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儘快結束俄烏衝突。
(三)為今後在「共同的地緣政治利益」問題上的合作以及成功結束俄烏衝突所帶來的歷史性經濟和投資機遇鋪路。
(四)參加會議的各方承諾保持接觸,確保這一進程以及時且富有成效的方式向前推進。
從這四點內容可以看出,美俄只是剛剛恢復了正常外交接觸,緩解了敵對關係。俄方團隊應首先提出了美俄改善關係的要求,也提出了俄烏停戰的諸多條件;但雙方估計還沒有進入實質的討價還價階段,達成的四點共識主要關乎美俄關係的改善。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表示,美俄關係的回升「是從非常低的基礎開始的」;儘管「前面的路很艱難」,但兩國「已經開始以積極的、專業的方式進行對話」。

川普如願拿到獨有的一大籌碼

2月12日普京和川普通話,同意就結束烏克蘭戰爭「立即開始談判」。克裡姆林宮隨後證實,普京邀請川普訪問莫斯科,川普表示可以安排先在第三國會面。
美俄改善關係是俄烏停戰的一大前提,假如雙方仍保持敵對,和平談判就無從談起。美國要推動和談,俄羅斯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改善兩國關係,俄羅斯才可能信任美國,美國才有可能一手托兩家。
莫斯科急於改善美俄關係,應該最希望美國能儘早解除對俄羅斯的種種制裁,包括恢復美元交易系統等。很難想像在美國維持各種制裁的情況下,莫斯科會願意簽署停戰協議。因此,改善美俄關係是莫斯科願意參加和談的一大訴求,川普也希望將其作為一大籌碼。
2月18日雙方第一輪接觸後,川普如願拿到這一籌碼。假如莫斯科的態度比較含糊,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川普就需要再添一把柴,才能逼迫莫斯科表態。不過,莫斯科態度比較明確,克裡姆林宮清楚內外危機多麼嚴重,應該也不敢輕易招惹川普,在第一輪的互相摸底中,沒有冒著風險玩遊戲。
雙方第一次互相摸底後,川普基本獲得了一大獨有的籌碼。如果俄羅斯不肯就範,美俄關係就難以改善,各種制裁將延續,川普還可能加碼,包括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更先進的武器。這些只有美國能真正做到,歐洲國家更多是配合,因此美國在俄烏談判中必然占據主導地位,美俄改善關係和俄烏停戰談判交織在一起,不可或缺。
川普自然不會放棄主導權,充分利用獨特的籌碼,以儘量掌控俄烏停戰談判進程。

美國努力掌控和談進程

歐洲國家對美俄獨自談判反應強烈,擔心川普不顧盟友和烏克蘭的利益,獨自對莫斯科讓步。然而,各國都應該知道,美俄談判團隊在第一次接觸中應該都沒有被授權做出讓步,只有川普和普京會面,才可能產生某些真正的成果。
美俄先接觸,正式打開了談判的大門。美方代表隨後前往烏克蘭,再了解基輔的想法,共同權衡、討論俄羅斯的籌碼。這符合停戰談判的基本操作,俄烏直接會談的時機尚未成熟。
如果烏克蘭認為可以商談,美國應會推動俄烏代表面談。假如烏克蘭認為俄羅斯提出的條件無法接受,雙方儘早面談的可能性就很小;美國應會再次兩頭斡旋。這些都是談判必經的回合,雙方分歧越大,回合就可能越多。
在此期間,美國應會向歐洲盟友通報相關信息,傾聽各國的建議,但仍會起主導作用。美國國務卿盧比奧明確表示,談判進程尚未真正開始;如果談判真正開始,烏克蘭將「必須參與」其中;歐洲國家也將參與其中,因為他們對普京和俄羅斯都實施了制裁;「我們只是還沒有達到那個階段而已」。
俄烏停戰談判,兩個當事方將需要決定做出哪些讓步,其它國家可以施加影響力,但不能代替它們做決定。
真正能對俄烏兩國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仍然主要是美國,歐洲國家對烏克蘭或許有些影響力,但比較有限。要保證停戰協議或和平協議真正執行,美國才是關鍵,美國對俄烏兩國的影響力顯而易見,兩國也都最想得到美國的保證。普京希望與川普會面,就是想得到川普的親口保證。
美國本就是俄烏停戰談判的主角,川普在這麼重大的交易中,他應該十分慎重,並千方百計地爭取各種籌碼、壓制對手,不會輕易讓步。

美國盟友的真正擔憂

各國真正擔憂的恐怕不是川普搞砸了,而是難以再坐順風車了。長期以來,歐洲主要依靠美軍的保護,雖然北約把俄羅斯作為最大的假想敵,但歐洲各國投入的軍費始終不達標。川普第一任期內曾強制北約成員國軍費必須達到2%,引發了不小的反彈;川普回歸後,又提出了5%的目標,各國更不情願。
川普推動俄烏談判的風格和手段,令歐洲各國認識到,川普動真格的了,北約盟友再難搭美國的順風車了。美國明確不會在烏克蘭派駐維和部隊,意味著美國很可能也不會出錢;歐洲要完全自己出兵、自己出錢,各國都覺得吃不消,不願承擔。
這大概是各國真正的擔憂所在。美國的盟友們都想獲得談判的一些發言權,但又都明白沒有實力左右談判進程,真正想做的還是對美國施加某種影響力,最終想要的結果就是:美國最好能把所有的事全包了。然而,川普明確不會再這樣幹,歐洲國家當然要擔憂了。
中共被邊緣化,但仍試圖趁機攪局。2月18日,新華社發文《美俄沙特開談 歐烏擔心「出現在菜單上」》。中共還是惟恐天下不亂,本來是中南海被晾在了一邊,但文章卻說,「歐烏被晾在一邊」。新華社不斷傳遞莫斯科的聲音,但此時卻最痛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正抓緊和白宮做夥伴,中共必然感覺被拋棄、甚至被出賣了。
2月14日,中共外長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泰然處之,巋然不動。」這完全是中共的自我解嘲之詞,中共應該很想動,但無計可施。
美俄都有改善關係的願望,川普也將其作為推動俄烏停戰談判的一大籌碼,要先分化莫斯科和北京。川普和普京會面時,普京應會希望得到川普的保證,川普應會明確要求普京遠離中共。
美國與盟友都希望和平,合作關係早晚得理順;俄烏在現實面前可能終究要各自讓步、結束戰爭;而真正坐立不安、走投無路的是中南海。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