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7月19日訊】 7月11日,江西贛縣發生企業挖掘機碾死村民事件。這一回總算乾脆了,碾死不再被說成死者自己「不慎」丟命。
記憶猶新的是,半年前河南正陽縣的「李莉命案」,當地村民多認為李莉被水利施工人員故意碾壓而死,電視台播出的手機視頻中可見當地現場公安、水利工作人員未積極施救,而最終調查稱,被碾壓而死的李莉,是「不慎從河坡上滑下」而意外死亡,因為她正好「倒在正在施工的挖掘機上盤後部」。
「不慎滑倒」而死,自然沒有人可以負責。故而這一條被碾死的生命,在水利部門一次性賠償60萬元後了結,有幾個官員受到了「通報批評」的查處。
5月中旬河南還宣判了一起碾死村民案件,4名被告人分別被處以3年至12年徒刑,受害人家屬獲賠11萬餘元。這起案件,是許昌縣周店村一村民因徵地款問題而試圖阻止施工機械時被碾死,案件被定罪為故意傷害,被追究的4人為該村黨支書等4人,受害人家屬認為應定罪為故意殺人。
這起案件,因公路拓寬工程而起,最終卻似乎變成了村民內部糾紛而死人。村民之間,大概碾死是不必叫做「意外滑倒死亡」的吧。
江西贛縣的碾死事件,是工業小區一企業施工時發生,報導稱企業未與當地村民達成協議,強行施工,前往阻止的一個村民被碾壓致死。這是一個坦率的說法。當然,我們還沒有得知細節,碾死是怎樣發生的,是倒車碾死,還是前行碾死,是意外碾壓還是故意碾壓,是故意碾死還是意外碾死,所以,也不能推測處理結果會是怎樣。
其實還有不少慘烈的事情,因為詞語的運用而轉化為不慘烈。例如被碾是意外滑倒所致,拆遷中的自焚最後往往成了「風力作用」、「意外引燃」,從屋頂跳下則多是「不慎摔落」。總之,我們雖然經常看到慘烈的事件,但描述基本上會朝向使人大感安慰的方向發展。
慘烈事件的不時發生,又可見這片土地不是以消滅慘烈事件,而是以消滅慘烈描述的方式,來應對可能的心驚肉跳反應。這也可見,這片土地並非不瞭解悲欣和是非,只是需要一種特殊的「事件描述學」。這種「事件描述學」,是由「慘烈遮蓋學」、「歡樂誇張學」、將悲劇轉變為凱歌的「悲劇轉換學」以及因身份派定而分配素材的「故事編撰學」組成。某種程度上,這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社會修辭學」。
穿過這「社會修辭學」,我們才有可能還原社會生活的真實圖景。否則,我們所得到的社會圖景就是種種有意曲飾的東西。這可以說是當代生活給未來預設的「考據學」命題,從而以特殊的方式為未來的知識生產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這樣的「社會修辭學」甚至開創了特殊的「知識考古學」遠景,例如像河南正陽的「李莉命案」,即使已經定論為「不慎滑倒而死」,從而減弱了碾壓而死的慘烈,現在也已經只能搜索到不多的網頁記錄,時間再久一些,說不定所有網頁都會悄然無跡,那樣事件就相當於沒有過了。
我們是信息公開的,而在特有的「事件描述學」、「社會修辭學」之下,我們未必瞭解到真實。輔之以「搜索控制」和「頁面消失」,我們也不再成為歷史的存在,而只在飛速而逝的現在裡。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記憶猶新的是,半年前河南正陽縣的「李莉命案」,當地村民多認為李莉被水利施工人員故意碾壓而死,電視台播出的手機視頻中可見當地現場公安、水利工作人員未積極施救,而最終調查稱,被碾壓而死的李莉,是「不慎從河坡上滑下」而意外死亡,因為她正好「倒在正在施工的挖掘機上盤後部」。
「不慎滑倒」而死,自然沒有人可以負責。故而這一條被碾死的生命,在水利部門一次性賠償60萬元後了結,有幾個官員受到了「通報批評」的查處。
5月中旬河南還宣判了一起碾死村民案件,4名被告人分別被處以3年至12年徒刑,受害人家屬獲賠11萬餘元。這起案件,是許昌縣周店村一村民因徵地款問題而試圖阻止施工機械時被碾死,案件被定罪為故意傷害,被追究的4人為該村黨支書等4人,受害人家屬認為應定罪為故意殺人。
這起案件,因公路拓寬工程而起,最終卻似乎變成了村民內部糾紛而死人。村民之間,大概碾死是不必叫做「意外滑倒死亡」的吧。
江西贛縣的碾死事件,是工業小區一企業施工時發生,報導稱企業未與當地村民達成協議,強行施工,前往阻止的一個村民被碾壓致死。這是一個坦率的說法。當然,我們還沒有得知細節,碾死是怎樣發生的,是倒車碾死,還是前行碾死,是意外碾壓還是故意碾壓,是故意碾死還是意外碾死,所以,也不能推測處理結果會是怎樣。
其實還有不少慘烈的事情,因為詞語的運用而轉化為不慘烈。例如被碾是意外滑倒所致,拆遷中的自焚最後往往成了「風力作用」、「意外引燃」,從屋頂跳下則多是「不慎摔落」。總之,我們雖然經常看到慘烈的事件,但描述基本上會朝向使人大感安慰的方向發展。
慘烈事件的不時發生,又可見這片土地不是以消滅慘烈事件,而是以消滅慘烈描述的方式,來應對可能的心驚肉跳反應。這也可見,這片土地並非不瞭解悲欣和是非,只是需要一種特殊的「事件描述學」。這種「事件描述學」,是由「慘烈遮蓋學」、「歡樂誇張學」、將悲劇轉變為凱歌的「悲劇轉換學」以及因身份派定而分配素材的「故事編撰學」組成。某種程度上,這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社會修辭學」。
穿過這「社會修辭學」,我們才有可能還原社會生活的真實圖景。否則,我們所得到的社會圖景就是種種有意曲飾的東西。這可以說是當代生活給未來預設的「考據學」命題,從而以特殊的方式為未來的知識生產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這樣的「社會修辭學」甚至開創了特殊的「知識考古學」遠景,例如像河南正陽的「李莉命案」,即使已經定論為「不慎滑倒而死」,從而減弱了碾壓而死的慘烈,現在也已經只能搜索到不多的網頁記錄,時間再久一些,說不定所有網頁都會悄然無跡,那樣事件就相當於沒有過了。
我們是信息公開的,而在特有的「事件描述學」、「社會修辭學」之下,我們未必瞭解到真實。輔之以「搜索控制」和「頁面消失」,我們也不再成為歷史的存在,而只在飛速而逝的現在裡。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