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2月3日訊】(新唐人記者楊雪綜合報導)蔣介石在中國現代史上曾經風雲一時。不過中共一直以來對他進行蓋棺定論為“賣國賊”。近年來,蔣介石日記的曝光,以及隨著歷史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大陸民眾對蔣介石的看法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最近,法國廣播電臺《人與社會》欄目邀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教授談論了蔣介石對中國未來的啟示。胡星斗認為蔣介石是中國現代第一偉人。很多方面值得大陸學習。
胡星斗對蔣介石做出高度的評價:蔣介石終身寫日記反省自己,領導打敗日寇,廢除近代中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參與組建聯合國,使中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制定第一流憲法,宣布實行憲政,抨擊蘇聯暴政,倡導民生、均富,成為提出「中國經濟學」的第一人。
胡星斗認為蔣介石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的成就超過他的老師王陽明和曾國藩。
分析當年腐敗的原因
胡星斗首先承認,蔣介石執政期間中國社會非常腐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分析,當時內憂外患、社會動盪,在抗日那樣的大背景下,很多事情沒有經過法制,經過民主監督。都是靠領袖或者是官員個人的指揮。所以必然造成嚴重的腐敗問題。
胡星斗指出,當時有一種錯誤的理念,從孫中山到蔣介石,都主張節制資本,都主張發展國有的市場經濟,把很多資源都收歸國家所有。胡星斗認為,這的確是有助於中國人民最終打敗日寇。因為集中國家的資源,運用到抗戰,這樣能夠保障抗戰的需要。
不過,這種國有的經濟也造成了嚴重的腐敗。當時顯赫一時的四大家族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這種國有經濟確實在是造成了腐敗。
胡星斗認為,蔣介石到臺灣區以後,就此進行了深刻的反省,此後,把這種國有的市場經濟改變為民營的市場經濟。讓國有的成分越來越少,主要是發展民營市場經濟。
胡星斗表示,在上個世紀初,不僅僅是孫中山、蔣介石,像康有為等其他一些知識份子也都有這樣錯誤的認識:認為要節制資本,要把更多的資源掌握在國家的手中,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社會公平。
胡星斗指出,事實可能又正好相反,資源掌握在所謂的“國家”手中,實際上是掌握在官員手中。它的結果是普遍的腐敗,最後反而使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蔣介石當年主張憲政
胡星斗認為,蔣介石能夠給中國未來發展提供很多的思考,或者是給未來中國的發展提供很多的啟示。
蔣介石在中國大陸的時候,盡管還沒有條件全面實行民主。他主要實行的要實行憲政,言論自由的。大家可以比較自由的辦報,社會還是比較寬鬆的。
蔣介石到臺灣去以後,從一九五零年就開始搞民意代表的直選,搞鄉鎮長或縣市長的直選。胡星斗認為,經過幾十年的民主訓練,最終使得臺灣的民主理念,民主運作,越來越成熟。
胡星斗指出,儘管蔣介石也進行過鎮壓,比如六零年那個時候的鎮壓。實際上他是放緩了臺灣的民主的步伐,但是他並沒有扼殺臺灣的民主。而臺灣經過幾十年的民主訓練,終於在民主政治方面結出了碩果。
蔣介石重視教育
胡星斗認為,蔣介石還特別重視教育。
胡星斗曾經提出中國大陸應該實行“教育第一”或者“科教優先”的發展戰略。但是後來才發現,蔣介石在六十年代,在臺灣就提出了類似的說法,大概也是“教育第一”,“科教優先”這樣一個說法。蔣介石不僅僅是這麼說的,他的確是把教育放在了首位。
據胡星斗說,哪怕是在中國大陸抗戰的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蔣介石政府的財政支出,教育都是僅次於國防的投入。而最為特別是,為學者提供了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的環境。
胡星斗認為,象西南聯大等等一流的大學可以說是光照後人。在當今中國社會,現在大家敬仰的學術大師都是當時培養出來的,或者是當時出名的這樣一些人。連現代我們中國人都非常懷念那個時候的中國的大學。
蔣介石重視文人治國
胡星斗指出,蔣介石特別重視文人治國,在他的政府中,絕大多數都是文人:蔣介石自己雖然是個軍人,但他特別重視教育,特別重視文人的作用。蔣介石在逃到臺灣之前,要把中國大陸的一流學者搶救到臺灣去,就可見在他心目中,保留中國學術文化的種子非常關鍵。
此前,有報導指出,蔣介石最早認清共產主義和共產黨,最早指出「共產革命不適於中國,以恨為動機的革命,決不適於中國的民族性,因為動機既然是恨,行動一定是殘酷和卑污,而且要損人利己的,這完全和中國的民族性相反」。
中國社會越流氓越取勝
胡星斗最後說,現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往往是“成王敗寇”的思想,好像蔣介石打敗了,所以他就一無是處。在中國當今這個社會,越流氓越取勝,越不擇手段,越能夠戰勝那種守規則、守底線的人。
所以,胡星斗認為,失敗的不一定就不是偉人,也許從人品,從各個方面來看,他反而更是偉人。
相關視頻新聞;【禁聞】郝柏村解讀蔣介石日記 揭歷史真容
胡星斗對蔣介石做出高度的評價:蔣介石終身寫日記反省自己,領導打敗日寇,廢除近代中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參與組建聯合國,使中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制定第一流憲法,宣布實行憲政,抨擊蘇聯暴政,倡導民生、均富,成為提出「中國經濟學」的第一人。
胡星斗認為蔣介石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的成就超過他的老師王陽明和曾國藩。
分析當年腐敗的原因
胡星斗首先承認,蔣介石執政期間中國社會非常腐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分析,當時內憂外患、社會動盪,在抗日那樣的大背景下,很多事情沒有經過法制,經過民主監督。都是靠領袖或者是官員個人的指揮。所以必然造成嚴重的腐敗問題。
胡星斗指出,當時有一種錯誤的理念,從孫中山到蔣介石,都主張節制資本,都主張發展國有的市場經濟,把很多資源都收歸國家所有。胡星斗認為,這的確是有助於中國人民最終打敗日寇。因為集中國家的資源,運用到抗戰,這樣能夠保障抗戰的需要。
不過,這種國有的經濟也造成了嚴重的腐敗。當時顯赫一時的四大家族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這種國有經濟確實在是造成了腐敗。
胡星斗認為,蔣介石到臺灣區以後,就此進行了深刻的反省,此後,把這種國有的市場經濟改變為民營的市場經濟。讓國有的成分越來越少,主要是發展民營市場經濟。
胡星斗表示,在上個世紀初,不僅僅是孫中山、蔣介石,像康有為等其他一些知識份子也都有這樣錯誤的認識:認為要節制資本,要把更多的資源掌握在國家的手中,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社會公平。
胡星斗指出,事實可能又正好相反,資源掌握在所謂的“國家”手中,實際上是掌握在官員手中。它的結果是普遍的腐敗,最後反而使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蔣介石當年主張憲政
胡星斗認為,蔣介石能夠給中國未來發展提供很多的思考,或者是給未來中國的發展提供很多的啟示。
蔣介石在中國大陸的時候,盡管還沒有條件全面實行民主。他主要實行的要實行憲政,言論自由的。大家可以比較自由的辦報,社會還是比較寬鬆的。
蔣介石到臺灣去以後,從一九五零年就開始搞民意代表的直選,搞鄉鎮長或縣市長的直選。胡星斗認為,經過幾十年的民主訓練,最終使得臺灣的民主理念,民主運作,越來越成熟。
胡星斗指出,儘管蔣介石也進行過鎮壓,比如六零年那個時候的鎮壓。實際上他是放緩了臺灣的民主的步伐,但是他並沒有扼殺臺灣的民主。而臺灣經過幾十年的民主訓練,終於在民主政治方面結出了碩果。
蔣介石重視教育
胡星斗認為,蔣介石還特別重視教育。
胡星斗曾經提出中國大陸應該實行“教育第一”或者“科教優先”的發展戰略。但是後來才發現,蔣介石在六十年代,在臺灣就提出了類似的說法,大概也是“教育第一”,“科教優先”這樣一個說法。蔣介石不僅僅是這麼說的,他的確是把教育放在了首位。
據胡星斗說,哪怕是在中國大陸抗戰的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蔣介石政府的財政支出,教育都是僅次於國防的投入。而最為特別是,為學者提供了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的環境。
胡星斗認為,象西南聯大等等一流的大學可以說是光照後人。在當今中國社會,現在大家敬仰的學術大師都是當時培養出來的,或者是當時出名的這樣一些人。連現代我們中國人都非常懷念那個時候的中國的大學。
蔣介石重視文人治國
胡星斗指出,蔣介石特別重視文人治國,在他的政府中,絕大多數都是文人:蔣介石自己雖然是個軍人,但他特別重視教育,特別重視文人的作用。蔣介石在逃到臺灣之前,要把中國大陸的一流學者搶救到臺灣去,就可見在他心目中,保留中國學術文化的種子非常關鍵。
此前,有報導指出,蔣介石最早認清共產主義和共產黨,最早指出「共產革命不適於中國,以恨為動機的革命,決不適於中國的民族性,因為動機既然是恨,行動一定是殘酷和卑污,而且要損人利己的,這完全和中國的民族性相反」。
中國社會越流氓越取勝
胡星斗最後說,現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往往是“成王敗寇”的思想,好像蔣介石打敗了,所以他就一無是處。在中國當今這個社會,越流氓越取勝,越不擇手段,越能夠戰勝那種守規則、守底線的人。
所以,胡星斗認為,失敗的不一定就不是偉人,也許從人品,從各個方面來看,他反而更是偉人。
相關視頻新聞;【禁聞】郝柏村解讀蔣介石日記 揭歷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