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酋午:現代文明型國家 政治、經濟、文化的多元化

2011年12月19日評論
【新唐人2011年12月19日訊】社會是政治、經濟、文化系統競爭協同的綜合體,再簡單的社會也離不開政治、經濟、文化這些因素。雖然社會跨越式的發展主要是科技力量推動的結果,比如,從農業社會結構範式到工業社會結構範式的轉換,沒有工業革命的發生和發展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但社會進步往往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表現出來的。社會越向前發展就越複雜,從現代看來,簡單的社會是落後的表現。社會複雜主要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的多元化。古代文明型國家或人治文明型國家總是企圖阻止社會的多元化,比如我國的毛澤東時代,政治上實行中共的一元化領導、經濟上實行有計劃的公有制一元化經濟、文化上實行馬列毛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一元化文化。毛的一元化,造成的結果是政治專制、經濟停滯、文化凋零。1978年我國進行改革開放,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經濟上已顯現多元化,但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還在抗拒多元化。這是不符合歷史前進的方向的,歷史前進的方向只能是多元化,因為歷史是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的,複雜就意味著多元化。與古代文明型國家相反,現代文明型國家鼓勵多元化,比如,在政治上實行三權分立、多黨競選制,在經濟上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在文化上多種思想共生。現代文明型國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國家。我國要進步就必須向現代文明型國家轉型,實行社會多元化。

在社會這個各種因素的競爭協同綜合體中,政治這一因素往往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歷史上,政治一開始就是圍繞國家權力來展開的,表現為人們攫取、維護、建設、執行、制約國家權力的全部活動。在現代,政治已成為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巨大社會力量。

不少西方語言中的「政治」一詞(法語politique、德語Politik、英語politics),都來自希臘語πολις,這個詞可以考證出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在《荷馬史詩》中,最初的含義是城堡。在古希臘,「政治」一詞一開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參與統治、管理、參與和鬥爭等各種公共生活行為的總和。我國先秦也使用過「政治」一詞。最早出自於《尚書•畢命》「道洽政治,澤潤生民」這句話中,但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將「政」與「治」分開使用。「政」主要指國家的權力、制度、秩序和法令,例如「大亂宋國之政」;「治」則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實現安定的狀態等,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國古代的這些「政治」的含義,與古希臘的「政治」含義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種君主和大臣們維護統治、治理國家的活動。

古希臘的政治是城邦政治。年滿20歲的公民(不包括婦女、奴隸和外邦人)都參與城邦的管理和統治工作。羅馬共和國的政體本質上是一種和古希臘一樣的城邦政體。在古羅馬共和國的政治中,對共和國的建立和維持是其核心。在古羅馬共和國時期的人看來,王權統治是一種奴役。因此羅馬人設立了兩名執政官和保民官來維持這種統治。我國古代的政治和古希臘古羅馬共和國的政治有很大不同。我國古代的政治很大意義上是君主和大臣管理和統治國家的活動。這種政治被宣揚為上承天命。中世紀的歐洲政治是處於古代政治和現代政治的轉型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城邦體制被破壞,逐漸形成了賞賜和分封體制,政治已經不再是所有公民平等參與的公共活動,而成為了國王和大臣們的活動,變成了暴力和戰爭,成為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現代的政治是從近代的國家上發展出來的,來自於市民社會的興起。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越來越小,現在政治的含義也包括處理國際事務。

孫中山認為「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我比較贊同這個說法,我認為,政治是對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這種分配往往通過國家政權來進行,所以政治也就是治理國家的活動,是奪取或保存權力的行為,是權力鬥爭。放在現代語境裡說,政治就是人們在安排公共事務中表達個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種活動,也就是處理公共事務,制定和執行法律、政策的過程。

從古至今,任何政治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政治體制下進行。政治體制是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形式,是管理國家政治事務的規範體系,具體指與國家根本制度相適應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等具體制度。政治體制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和管理形式以及有關國家政治活動的制度。它首先指國家政權的形式,包括國家的政體形式(如君主立憲制、議會共和制、總統共和制及委員會制),結構形式(如單一制、聯邦制與邦聯制)以及國家政權機構的組織與活動原則(如三權分立原則);其次它還包括與國家政權相聯繫的其他組織和政治行為的制度(如政黨制度、選舉制度)。現代文明型國家政治體制的典型形式是多黨民主制。當今,多黨民主製成為工業化國家通行的政治模式。

多黨民主制鼓勵政治多元化,這主要表現在國家公共權力機構設計上體現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與制衡和多黨競選制上。三權分立就是立法、行政、司法平等分立,這是三個權力中心而不是一個權力中心,這就是權力中心多元化。多黨競選制度就是允許多黨存在並能競爭各級權力,黨與黨之間是平等的,不能淩駕於任何組織和國家之上,任何政黨也只是一個政治組織,不能握有宣傳、軍隊、員警和司法大權。這是現代文明型國家採用的政治體制,與此相反,古代文明型國家,最終只有一個權力中心,君主制君王是權力中心,一黨專政制,統治黨的常委會是權力中心,儘管表面上也有各種分權實際上是虛假的。比如,我國,從1949年中共建政以後直到現在一直是中共在統治,它握有宣傳、軍隊、員警和司法大權,不允許反對黨的存在,引伸出形式化的選舉和徒有虛名立法、司法制度。這就是政治上的一元化。

現代文明型國家之所以要實行政治多元化,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保護人權,二是防治腐敗。人權是近現代文明最核心的價值理念,要保障人權首先就要實行憲政。憲政實踐的目標之一就是促成法定人權向實有人權的轉化。在一黨制下,儘管也有一部憲法,但由於統治黨淩駕於憲法之上,憲法規定的權利無法落實。在多黨制下由於沒有任何的一個黨能掌握所有的權力,不能淩駕於憲法之上,都要遵守憲法,憲法規定的權利能夠加以落實。憲法規定的權利是應然權力,應然權利實然化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最直接的要求是要對權力進行監督。權利與權力有密切的關係,前者是後者的來源,權力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權利。但經驗表明,如果權力不受監控的話,就會在某些時候被濫用。考慮到權利與權力之間存在的緊張關係,理性的作法是對權力進行監督,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權分立和制衡就能更好地對權力進行監督。任何腐敗都是在權力運作的過程中實現的,腐敗損害公平正義。人類社會治理的實踐和學說發展至今,主要證明了四種制衡權力的有效方式——多黨制下的反對黨制衡、自由競選制度下的選民制衡、三權分立下的相互制衡以及言論自由下的輿論監督。從現代文明型國家的歷史經驗來看,遏制腐敗既要通過三權分立來制衡,更要通過多黨制來進行制約。

除了美國之外,內生型的現代文明型國家都是在工業革命之後,工業化國家的經濟模式最終都是實行市場經濟。在200多年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現代文明型國家都經歷了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兩種形態,現在的經濟已處於發達的公私混合經濟階段,即真正的經濟多元化階段。這種經濟的主要內容是,現代文明型國家的經濟是一種以私人和私人集團產權佔有為基礎的公、私混合型的經濟,以企業自主分散決策為主,以完善、規範和法制化的市場機制為資源配置主要手段,並輔之以必要的宏觀間接調控手段運作的市場經濟。

現代文明型國家的經濟,存在著兩大不同的類型。一種是所謂「萊茵模式」(西歐、北歐模式),另一種是盎格魯•撒克遜模式(英美模式)。這兩種現代模式都屬於「混合經濟」類型的現代經濟模式。在投資形式上,「萊茵模式」的市場經濟主要依賴銀行而非直接資本市場。英美模式則主要依賴資本市場而非銀行。不管是何種類型的經濟,其在所有制上,主要包括四種形式:(1)個人所有制;(2)公司(股份公司)所有制;(3)國家所有制;(4)合作社(集體股東)所有制。現代文明型國家的經濟雖然存在「萊茵模式」(德法模式)與「盎格魯模式」(英美模式)的區別,但其基礎都已成為「混合經濟」。混合經濟並不是一種出自事先構想的制度,而是工業化國家發展其制度演化的產物。

鄧小平在中國重新掌握權力後對社會主義經濟進行改革,在30多年的經濟改革中,已經建立了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這實質上是一種國有企業為主導的混合經濟。

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它要求產權主體多元化,混合經濟構建不同所有權主體,不同交換主體和不同利益的主體,而多元利益主體的存在是廣泛的市場交易發揮基礎作用的前提。混合經濟具有很強的所有權相容力,混合所有制經濟由於是財產權的聯合,因此,在一種更廣闊的範圍實現了私有權和公有權的融合。這是一種更開放、更具相容力的所有權運行的制度安排,能更合理地配置社會資源。混合經濟的分配方式就是一種具有明顯的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能堅持效率和公平兼顧,既能促進經濟發展,又能保持社會穩定。

人類在走向政治和經濟多元化的過程也就是走向文化多元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同一的。政治和經濟多元化的進一步發展更加促進利益的多元化,處於不同經濟和政治地位的人,其認識水準肯定是會不同的,這就是思想的多元化。這種思想多元化不可避免地要產生文化多元化,儘管它在某些時候會受到各種限制,但從長遠來看,它最終是會衝破各種限制趨向多元化的。從古至今,古代文明型國家由於實行專制主義在文化上往往是推行一元化的文化。其表現在於指導思想是一元的,由於指導思想是一元的,不符合這種指導思想的文化創作或者被禁止或者其作者要受到無情的政治或宗教迫害,這實質上是一種文化迫害,文化一元論就是文化迫害。古代文明型國家指導思想一元化原則最受詬病的是阻礙了文化學術的發展與繁榮,扼殺人的創造性,製造文字獄等等,我國歷史上製造文字獄規模最大的可謂是「毛皇帝」,1957年,他用引蛇出洞之計搞一個「反右」,結果被的右派就有五十五萬。

由於人的天然層次不同後天的個人經歷又有不同,文化需要也就自然會不同;由於人的文化需要不同,文化自然應是要多元的,因為只有多元的文化才能滿足各類人群的需要。現代文明型國家就是為了照顧人的各種需要而實行文化多元化。文化應該是一種多元化生形態,這樣可以確保文化走向一種健康發達、充滿活力的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既充分承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尊重文化的歷史傳統,同時,又能與異質文化容納共處,形成一種「和而不同」的良性關係狀況。現在是多種文化並存的世界,各種文化都有優缺點,這就說明各種文化之間不能相互替代。既然如此,各文化之間就要有寬容精神,事實上只有文化寬容才會有文化自由。現代文明型國家實行文化多元化就是文化寬容和文化自由。

現在我國已是多種文化共生,各種文化之間也只能共存競爭。但中共當局仍然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這是不符合文化多元論的。在今天全球開放的時代,企圖抬高一種學說作為指導思想,已經不可能了,現時代需要的是文化多元化。實際上,我國現在的文化已經是多元化的了,只是官方還在打壓。我國應該向現代文明型國家轉型,承認文化多元的現實。同時,不斷創造新文化,創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精品。文化創新最終要展現的是文化多元的前景,這就需要為文化多元創設制度前提。

現代文明型國家實行政治、經濟和文化多元化,這當然是一個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來中,雖然充滿各種艱辛和阻力,但是現在世界大多數民族走過來了。在這些國家,充滿人權自由、福利豐富、公平正義,一切人,只要擁有人品和才能皆能成功,誠實仁義必定不會被嘲笑。我們中國人也應該過這樣的生活,我們應該嚮往政治、經濟、文化的多元化美好前景。但要改變,就需要我們行動。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