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佩昌:從總統說謊事件看德國社會風氣的淨化

2012年01月22日評論
【新唐人2012年1月22日訊】德國總統伍爾夫最近遇到了真正的麻煩。據德國媒體爆料,三年前時任下薩克森州州長的伍爾夫想購買一處房產,由於手上錢不夠,於是從企業家格爾肯斯(EgonGeerkens)的妻子處得到了一筆50萬歐元的貸款。因為伍爾夫與格爾肯斯是朋友關係,所以得到了4%的優惠私人貸款利率,而當時的銀行利率是5%。後來伍爾夫從銀行貸款,還清了欠格爾肯斯的債務。

根據德國的有關法律,官員獲得私人低息貸款並不算貪污。伍爾夫的問題在於,當年有議員質詢他是否有私人貸款時,他對此矢口否認。否認的原因可能是羞於承認自己經濟條件不是太好,害怕別人恥笑。從這點來看,至少說明德國州長(相當於中國的省長)很沒有油水。

如果伍爾夫沒有當上德國總統,恐怕這件事情也就過去了。但是,德國媒體太厲害,他們特別喜歡盯住政府高官。這次,德國的最高領導者(儘管是象徵性的)成了他們的目標。媒體的看法是,貸款當然沒有啥問題,但官員不能說謊。伍爾夫身為德國總統,本應為道德楷模、誠信的標竿,但他當年說謊的做法很難相信他能勝任總統一職。

如果伍爾夫就此道歉,事情可能就大事化小了。可惜伍爾夫想到了摀蓋子的方法,這是世界上所有統治者的固定思維模式,可惜民主國家的領導人沒有絕對權力讓媒體閉嘴,德國政府也沒有宣傳部,不能發文通知對某話題禁言。貴為總統的伍爾夫只好親自給《圖片報》主編迪克曼打電話,試圖說服他放棄對此事的報導。由於迪克曼在外面出差,沒有接到電話,伍爾夫給主編的語音信箱留言。他「威脅」到:如果一定要做「不實報導」,圖片報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並斷絕與該報的聯繫。伍爾夫指責圖片報的做法是挑起戰爭。可惜圖片報主編並不買總統的賬,直接公開了伍爾夫留下的語音記錄,讓輿論一片嘩然。德國民眾普遍認為,總統的做法一方面是隱瞞真相,另一方面是干涉了新聞自由。在野黨要求總統對此作出解釋,政界不少人也認為,如果總統這樣阻止新聞報導,那將是不值得尊敬的。

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是伍爾夫沒有想到的。他只好表示道歉:「我應該主動澄清私人貸款的問題,因為這件事沒有任何需要隱瞞的東西」。至於打電話給《圖片報》主編,伍爾夫承認,「那是個重大錯誤,對此我非常抱歉」。可惜,道歉來得有些晚了,有關他的話題在各種媒體上已經鋪天蓋地,雖然伍爾夫不一定會因此辭職,但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不可挽回。目前,伍爾夫在下薩克森州的發言人格萊塞克(OlafGlaeseker)的住所已經被檢察官搜查,他被指控於2007年-2009年期間從施密特組織的「北南對話」活動中獲得了不法收益。雖然檢察官只是調查格萊塞克,但是明眼人都清楚,檢察官劍指其背後的高位者-德國總統,因為格萊塞克是伍爾夫的親信,是「除了總統夫人外對伍爾夫最瞭解的人」。一旦發現伍爾夫與其有共同貪腐的證據,總統辭職將是唯一的選擇。

整個事件看似複雜,其實也很簡單:伍爾夫雖然是州長但並沒有太多的錢,甚至連50萬歐元都拿不出(這恐怕要被某些國家的科級幹部笑話),為了買房只好從朋友處貸款。後來議員質詢時他否認有這回事,這給其留下了隱患。他擔任總統後,該問題被媒體挖掘出來,使其誠信出現了問題,最後帶來了更多更大的麻煩。

如果伍爾夫事件發生在其他國家,應該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甚至有可能被歌頌為清廉的楷模,被邀請到各處進行演講,宣傳他是如何拒腐蝕、做清官的。可惜他生在德國,在那裡高官沒有太多貪腐的機會,兜裡沒有錢是很正常的事情,就連說話都得小心翼翼,尤其說謊早晚都會付出代價。

但凡是人,甭管是中國人還是德國人都很難免有貪慾。做清廉、不說謊的道德楷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德國政治家為何甘於清貧,不去撈點油水呢?道理很簡單:作為政治家,他們每四年有一道檻,這就是選舉。對於一個黨派,一個政治家而言,如果選民給你四年機會,你不做出成績來,而天天公款喝酒應酬、泡妞、出國旅遊、把錢往自己兜裡裝,把老婆孩子送國外,那麼,四年之後你就得滾蛋下台。所以,聰明人和聰明的黨派想出了一個絕好的辦法:把選舉這個坎取消掉,讓自己和兒子、孫子們千秋萬代撈錢而不必有任何顧慮。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