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污百億無效 專家稱恢復難

2012年02月01日尼泊爾強震
【新唐人2012年2月1日訊】最近,大陸一則「太湖治污20年投百億無效果」的消息,揭露了中共當局在極力推動都市開發的發展過程中,對環境被破壞的不重視。專家認為,這導致「太湖」的水質難以回復健康。

面積2400平方公裡的太湖,是大陸第三大淡水湖。是上海、蘇州、無錫等地區最重要的供水來源。太湖流域交織的河網,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動脈。

根據太湖流域聯合編製的水質評價,1983年流域內污染河道長度約佔40%,到了1996 年提升到86%。1993年之後的太湖已全部富營養化。

北京水環境學者王建:「太湖主要是有機污染﹔它周邊農業上使用大量的化肥、氮肥、磷肥有關係﹔這些肥料對太湖造成富營養化﹔再有一個,它的水產養殖,對水的污染是非常非常厲害的,也是造成富營養化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

據新華社1號的報導,太湖流域管理局人員說,「1980年代以來,由於無序的過度開發等原因,太湖水域嚴重富營養化,太湖流域陷入了『無好水可用』的尷尬境地。」

北京水環境學者王建:「解決這個環境的問題,它置後的時間是非常長的。像過去農業都是靠有機,它就是給調整到原來的那個狀態,而且得經過很常很長的時間,這個不是靠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夠解決的。」

報導中說,早在1991年和1998年,中共兩度啟動《太湖環境治理計劃》,之後十數年間投資超過百億﹔但是,監測結果顯示太湖水質惡化程度並沒得到遏制。在2011年底的前5年間,從太湖打撈藍藻達280萬噸。

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政策博士葉科:「中共當局發展的模式,它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另外太湖本身由於涉及的範圍非常大,地方政府只要它有自己的利益﹔必須是通過整個區域的層級才能夠起到作用。」

去年11月初,中共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坦承,太湖流域60%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劣於三類。

新唐人記者梁欣、蘭竹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