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4日訊】(新唐人綜合報導)中國著名英達父親導演英若誠被曝光曾在1950年為情報單位收集情報,與當年著名的清華「間諜」案密切相關,導致兩名美國學者入獄4年。
綜合媒體報導,英若誠是著名教育家英千裡的兒子,他精通英語,話劇、電影、電視劇都有涉獵,他還是一九八七年奧斯卡金像獎九項大獎電影「末代皇帝」的男配角。
英家家世顯赫,他的祖父英斂之曾創辦《大公報》和輔仁大學,外祖父是天津大學(即北洋大學)的創辦者;父親英千裡曾是倫敦經濟學院的高才生,輔仁大學的教授,精通英、法、西、拉丁語,在平津戰役期間被國民黨政府安排獨自來到臺灣,後來為臺灣各級學生編寫英文教科書,桃李滿天下;英若誠在母親撫養長大,母親曾受教於天津的聖約瑟夫女子學校,後來主管靜宜女學……
英若誠晚年自爆當共諜
英若誠在03年年底已過世,晚年在病榻上的他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回顧,用英語向美國學者康開麗講述了自己一生的故事。《水流雲在》就是康開麗根據其談話錄下的四十一盤錄音帶整理而成的,2008年先是在美國出版,2009年才翻譯成中文在大陸出版。
但他的自傳「水流雲在」在08年出英文版時自曝,他和妻子吳世良從1950年起,就為中國共產黨擔負以交友方式收集在華外國友人和駐華外交人員的情報。由於他倆的情報,導致到大陸利用工作生活之便為美國海軍搜集中國社會情況、百姓思想的兩名美國富布萊特學者李克和李又安夫婦在1951年被捕入獄4年。
「水流雲在」中披露,情報收集工作貫穿英若誠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殊工作,在那個特殊年代,他得以無顧慮地在家接待外賓,也因此受到政府的厚待,能得到普通市民很難得到的食品。
這部分也披露了著名的清華「間諜」案,康開麗寫道:「在清華,英若誠夫婦已經和美國受到富布賴特基金資助的講師(Fulbright scholar-lectur-ers)Allyn 和Adele Rickett 成為好朋友。1950年安全部門到清華大學宿捨裡找了英和吳,警告他們Rickett夫婦是間諜,讓他們協助搜集這兩名美國人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隨後,這對外國夫婦入獄。」
美國夫婦出獄回國後曾寫回憶錄
這對美國夫婦出獄回國後曾寫回憶錄《Prisoners of Liberation》(《解放之囚》,又名《兩個美國間諜的自述》)。Allyn Rickett(李克)當時看到拘捕證思考哪些地方露了馬腳時,曾回憶到1951年6月和7月他的「清華最好的一個聯系人」的兩次拜訪,而這兩次拜訪讓他感到事情有些不妙,感到忐忑不安。
雖然李克沒指明這位老朋友是誰,但從其是「清華老學生」、「父親在臺灣,是一個國民黨官員」、「新出生了小女孩」等信息中不難得出印證:李克夫婦的這個老朋友其實就是英若誠。
英若誠不願在傳記中講自己當共諜
在《Voices Carry》的「前言」中,英若誠向康開麗坦陳不願在傳記中講自己做情報搜集的工作。他解釋說,「擔心這樣會把別人牽涉到危險之中」,他「不希望自己的回憶錄造成麻煩,尤其不能影響到英氏家族」。
英若誠兒子英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說,「我父親一生有保密的習慣」,「很多話題在當時是很危險的」。
英達說:「他在《水流雲在》還在為他認為值得維護的東西說假話,比如他說監獄裡不打人,頂多就是罰跪。但是他的難友們跟我提到過,我父親挨過很重的打,有些刑罰可以說是慘絕人寰。」
《水流雲在》中英若誠反思道:「我費這麽大勁兒,冒這麽大風險圖的是什麽呢?這恐怕得由受過訓練的心理咨詢師來分析,但我們需要保護自己。經過這麽多年政治上的困惑,在沒完沒了的政治運動上浪費了這麽多時間,我們是『凡事往最壞處想』。」
康開麗也曾說,英若誠做情報搜集工作及「文革」後本可以離開而沒有離開中國大陸的原因,一個簡單的回答就是:他熱愛這片土地,這個他的祖父幫助建設、他的父親被迫流亡的地方。
大陸媒體也為英若誠解釋稱,那個時代「在忠誠與背叛成為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隨時都要面臨考驗的社會裡,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英若誠也不例外。」
綜合媒體報導,英若誠是著名教育家英千裡的兒子,他精通英語,話劇、電影、電視劇都有涉獵,他還是一九八七年奧斯卡金像獎九項大獎電影「末代皇帝」的男配角。
英家家世顯赫,他的祖父英斂之曾創辦《大公報》和輔仁大學,外祖父是天津大學(即北洋大學)的創辦者;父親英千裡曾是倫敦經濟學院的高才生,輔仁大學的教授,精通英、法、西、拉丁語,在平津戰役期間被國民黨政府安排獨自來到臺灣,後來為臺灣各級學生編寫英文教科書,桃李滿天下;英若誠在母親撫養長大,母親曾受教於天津的聖約瑟夫女子學校,後來主管靜宜女學……
英若誠晚年自爆當共諜
英若誠在03年年底已過世,晚年在病榻上的他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回顧,用英語向美國學者康開麗講述了自己一生的故事。《水流雲在》就是康開麗根據其談話錄下的四十一盤錄音帶整理而成的,2008年先是在美國出版,2009年才翻譯成中文在大陸出版。
但他的自傳「水流雲在」在08年出英文版時自曝,他和妻子吳世良從1950年起,就為中國共產黨擔負以交友方式收集在華外國友人和駐華外交人員的情報。由於他倆的情報,導致到大陸利用工作生活之便為美國海軍搜集中國社會情況、百姓思想的兩名美國富布萊特學者李克和李又安夫婦在1951年被捕入獄4年。
「水流雲在」中披露,情報收集工作貫穿英若誠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殊工作,在那個特殊年代,他得以無顧慮地在家接待外賓,也因此受到政府的厚待,能得到普通市民很難得到的食品。
這部分也披露了著名的清華「間諜」案,康開麗寫道:「在清華,英若誠夫婦已經和美國受到富布賴特基金資助的講師(Fulbright scholar-lectur-ers)Allyn 和Adele Rickett 成為好朋友。1950年安全部門到清華大學宿捨裡找了英和吳,警告他們Rickett夫婦是間諜,讓他們協助搜集這兩名美國人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隨後,這對外國夫婦入獄。」
美國夫婦出獄回國後曾寫回憶錄
這對美國夫婦出獄回國後曾寫回憶錄《Prisoners of Liberation》(《解放之囚》,又名《兩個美國間諜的自述》)。Allyn Rickett(李克)當時看到拘捕證思考哪些地方露了馬腳時,曾回憶到1951年6月和7月他的「清華最好的一個聯系人」的兩次拜訪,而這兩次拜訪讓他感到事情有些不妙,感到忐忑不安。
雖然李克沒指明這位老朋友是誰,但從其是「清華老學生」、「父親在臺灣,是一個國民黨官員」、「新出生了小女孩」等信息中不難得出印證:李克夫婦的這個老朋友其實就是英若誠。
英若誠不願在傳記中講自己當共諜
在《Voices Carry》的「前言」中,英若誠向康開麗坦陳不願在傳記中講自己做情報搜集的工作。他解釋說,「擔心這樣會把別人牽涉到危險之中」,他「不希望自己的回憶錄造成麻煩,尤其不能影響到英氏家族」。
英若誠兒子英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說,「我父親一生有保密的習慣」,「很多話題在當時是很危險的」。
英達說:「他在《水流雲在》還在為他認為值得維護的東西說假話,比如他說監獄裡不打人,頂多就是罰跪。但是他的難友們跟我提到過,我父親挨過很重的打,有些刑罰可以說是慘絕人寰。」
《水流雲在》中英若誠反思道:「我費這麽大勁兒,冒這麽大風險圖的是什麽呢?這恐怕得由受過訓練的心理咨詢師來分析,但我們需要保護自己。經過這麽多年政治上的困惑,在沒完沒了的政治運動上浪費了這麽多時間,我們是『凡事往最壞處想』。」
康開麗也曾說,英若誠做情報搜集工作及「文革」後本可以離開而沒有離開中國大陸的原因,一個簡單的回答就是:他熱愛這片土地,這個他的祖父幫助建設、他的父親被迫流亡的地方。
大陸媒體也為英若誠解釋稱,那個時代「在忠誠與背叛成為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隨時都要面臨考驗的社會裡,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英若誠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