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3月29日訊】如果不是3月初的那場輿論風暴,這座叫長治的山西省東南部地級市,還在以一種備受爭議的方式「悶聲發大財」。中國青年報記者27日在這座風暴中心的小城看到,儘管已被輿論「沖刷」過一輪,大部分官員對上述招商舉措仍然信心滿滿。但在當地一些百姓眼裡,不過是一場政府與投資商合謀的「圈地盛筵」。(3月28日《中國青年報》)
無需猜測,「圈地盛筵」一定是權力盛宴,這桌「酒席」也只有政府辦得起。然而,權力盛宴許多時候不會有那麼明確的主題,往往被當做「小吃」而習以為常了。對於「圈地」,恐怕不是山西長治的獨家發明,問題出在長治把「圈地」當做「當家菜」了。對此,該市委副祕書長李建平也意識到,「其實這些招商政策,外地也在搞,有的比長治早。只是我們把精髓提煉了出來,落在了紙面上。」
既然這樣,對於「圈地盛筵」,就「圈地」而言,也就失去了評論的焦點。如果說「山西長治官員為保官位與投資商合謀圈地賺錢」,那麼,這頂帽子也非是給長治政府量身定做的,有關土地問題,都離不開相關政府官員「保官位」的政績考量。有了這個前提,至於在圈地中圈多圈少,用什麼手法來圈,都成了相關政府部門對政績的追求熱情和實施力度上的差別。在土地財政一直遭社會詬病的語境下,抨擊長治的「圈地盛筵」,只剩下論點上的重述了——對土地財政的輿論譴責還少麼?
筆者倒是注意到了長治能把圈地弄成「盛宴」的手法。在這桌「盛宴」中,發現了幾道「好菜」。
在長治的「圈地盛筵」中,可以讓人首先看到,政府部門只要把一件事當做實事來做,必定雷厲風行、立竿見影。當「招商引資被當作了實現該目標的『第一要務』,按照這位一把手的要求,長治每個縣一年的招商項目不得少於15個;縣委書記、縣長每人每年要引進1個億元以上項目;每個縣的15個項目,要有70%的落地率。」長治就形成了一場經濟「突圍」,取得了一年引資接近4275億、GDP增幅15%等漂亮的成績。儘管在當地一些百姓眼裡,不過是一場政府與投資商合謀的「圈地盛筵」,但「政績」是有目共睹的。如果用同樣的精力,同樣的手段解決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效果應該是一樣的。這就說明了,政府部門想辦的事,是一定能辦成的,關鍵就在是不是想辦,是不是全力以赴地去辦。
其次,政府部門對投資環境上的缺陷,職能部門的不作為是瞭如指掌的。長治市招商局副局長王建強向記者透露,有些條款「不中聽、特中用」,相當於讓一些鄉鎮政府戴上了「緊箍咒」:讓他們在以一些「土政策」刁難投資商時,能有所忌憚。其中,唯一感覺遺憾的是,政府部門在誠心上自己的項目時,就有辦法用「緊箍咒」制止「土政策」的刁難。那麼,一旦相關政府部門想誠心誠意為老百姓服務時,對社會環境的治理,都是可以做到令行禁止的。
再則,從長治的「圈地盛筵」中可以看出,只要政府部門把人民利益當做自己的切身利益,就能想方設法解決各種各樣的困難,哪怕是資金上的困難。按照招商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的說法,一個來投資的企業只有1億元的實力時,往往敢劃下兩億的盤子。「土地、廠房都建起來了,資金鏈斷了,怎麼辦?等!」他表示,項目沒進展,區縣領導臉上掛不住了,會找銀行給企業拉貸款。所謂領導一帶頭,群眾有勁頭並非標語口號,「領導說話了,職能部門哪個不是一路綠燈?」
雖然這些行之有效的政府行為,在山西長治烹飪出了一桌「圈地盛筵」,但這種實事實辦的政府行為,何嘗不是這桌「圈地盛筵」中的幾道「好菜」?由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政府作風的轉變,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麼,在整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或其他社會問題,相關政府部門的問題不是昭然若揭了麼?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無需猜測,「圈地盛筵」一定是權力盛宴,這桌「酒席」也只有政府辦得起。然而,權力盛宴許多時候不會有那麼明確的主題,往往被當做「小吃」而習以為常了。對於「圈地」,恐怕不是山西長治的獨家發明,問題出在長治把「圈地」當做「當家菜」了。對此,該市委副祕書長李建平也意識到,「其實這些招商政策,外地也在搞,有的比長治早。只是我們把精髓提煉了出來,落在了紙面上。」
既然這樣,對於「圈地盛筵」,就「圈地」而言,也就失去了評論的焦點。如果說「山西長治官員為保官位與投資商合謀圈地賺錢」,那麼,這頂帽子也非是給長治政府量身定做的,有關土地問題,都離不開相關政府官員「保官位」的政績考量。有了這個前提,至於在圈地中圈多圈少,用什麼手法來圈,都成了相關政府部門對政績的追求熱情和實施力度上的差別。在土地財政一直遭社會詬病的語境下,抨擊長治的「圈地盛筵」,只剩下論點上的重述了——對土地財政的輿論譴責還少麼?
筆者倒是注意到了長治能把圈地弄成「盛宴」的手法。在這桌「盛宴」中,發現了幾道「好菜」。
在長治的「圈地盛筵」中,可以讓人首先看到,政府部門只要把一件事當做實事來做,必定雷厲風行、立竿見影。當「招商引資被當作了實現該目標的『第一要務』,按照這位一把手的要求,長治每個縣一年的招商項目不得少於15個;縣委書記、縣長每人每年要引進1個億元以上項目;每個縣的15個項目,要有70%的落地率。」長治就形成了一場經濟「突圍」,取得了一年引資接近4275億、GDP增幅15%等漂亮的成績。儘管在當地一些百姓眼裡,不過是一場政府與投資商合謀的「圈地盛筵」,但「政績」是有目共睹的。如果用同樣的精力,同樣的手段解決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效果應該是一樣的。這就說明了,政府部門想辦的事,是一定能辦成的,關鍵就在是不是想辦,是不是全力以赴地去辦。
其次,政府部門對投資環境上的缺陷,職能部門的不作為是瞭如指掌的。長治市招商局副局長王建強向記者透露,有些條款「不中聽、特中用」,相當於讓一些鄉鎮政府戴上了「緊箍咒」:讓他們在以一些「土政策」刁難投資商時,能有所忌憚。其中,唯一感覺遺憾的是,政府部門在誠心上自己的項目時,就有辦法用「緊箍咒」制止「土政策」的刁難。那麼,一旦相關政府部門想誠心誠意為老百姓服務時,對社會環境的治理,都是可以做到令行禁止的。
再則,從長治的「圈地盛筵」中可以看出,只要政府部門把人民利益當做自己的切身利益,就能想方設法解決各種各樣的困難,哪怕是資金上的困難。按照招商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的說法,一個來投資的企業只有1億元的實力時,往往敢劃下兩億的盤子。「土地、廠房都建起來了,資金鏈斷了,怎麼辦?等!」他表示,項目沒進展,區縣領導臉上掛不住了,會找銀行給企業拉貸款。所謂領導一帶頭,群眾有勁頭並非標語口號,「領導說話了,職能部門哪個不是一路綠燈?」
雖然這些行之有效的政府行為,在山西長治烹飪出了一桌「圈地盛筵」,但這種實事實辦的政府行為,何嘗不是這桌「圈地盛筵」中的幾道「好菜」?由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政府作風的轉變,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麼,在整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或其他社會問題,相關政府部門的問題不是昭然若揭了麼?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