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月:打醬油與南海對峙

2012年04月25日評論
【新唐人2012年4月25日訊】小時候看過一則笑話:有父母交待孩子去打醬油。孩子出去了,卻遲遲沒有回來。父親不放心,說我去看看。父親看見孩子與某人站在僅容一人的小橋上,雙方如鬥雞般對峙著,誰也不肯讓路,都說自己是先走上橋的。父親說,孩子,你先把醬油送回家,爸爸替你頂著。如此,父親和對方就一直對峙著,不知何時結束。

這笑話像極了如今的中菲在黃岩島艦艇對峙的情景。當然,事關國家海權,就沒像笑話那麼好玩了。寸土不退,這是在民族主義推搡下國家主權強硬的力量宣示。誰先退,似乎就意味著該方力量的薄弱、意志的不堅定和對主權宣示不夠有力。對峙,就成了一個糾結,乃至演變成讓各類目光圍觀的事端。此時的對峙雙方,已各自有了盤算和戰略考量。或許,如此巧合的對峙,也是力量雙方暗自期待和沙盤推演的結果。

既然退讓表示軟弱和心虛,堅守就意味著責任和力量。這場國家間的對峙就必然掉進這則笑話未卜的結局裡。孩子回去了,父親接著孩子頂著,如果父親累了,母親再過來接班;對方肯定也不甘示弱,也會有人過來接替。儲備力量輪流接替,各方目光匯成交集,對峙周邊就成了熱鬧場所,各方在分析誰能堅持到最後。對峙雙方傾訴對方應該讓路的理由。一方說,是我先上的這座橋;另一方說,這橋就在我家門口,我愛怎麼上就怎麼上。這樣的爭執是個死結,關鍵不在於誰的理由對誰的依據錯,而取決於雙方的智慧和力量。這樣一場較量,看的人多了,且家裡人也出來了,對峙就關乎家族生存的尊嚴。

打醬油對峙笑話裡折射的是人的心態。在社會中,因不肯退讓,我們往往會因小失大,讓下路有那麼難嗎?可在現代政治博弈中,退讓是有限度、有底線、有策略的。一味的退讓,往往會導致氣勢上的潰敗。當國家意志和民族力量在宣示著要頂上去時,我們頂上一月、一年乃至更久又有何妨?

可一直對峙著不是我們期待的美好結果。關鍵是,我們想好對峙的下一步了嗎?決心下了嗎?我們覺得現在是屬於攀緣而上把握機遇的時機呢,還是該罷手則罷手繼續以忍讓來贏取戰略機遇期呢?我想,無論是買醬油對峙,還是南海對峙,最後都無非是兩種結果:

第一種:雙方實在覺得繼續對峙下去是耗體力的事,乾脆來個君子協定,同時撤退。並且各說各話,各行聲明:我並沒有輸!我是為了對方,也是為了自己。但若有一方在撤退時心有不甘,耍些擺勝利姿態的小動作,必然會造成新一輪對峙。姿態很重要,姿態猶如人的心態,不夠陽光的人,遲早被周邊人厭倦;不講信用胡攪蠻打之人,也必然被鄰國所冷落。

第二種,有威望高,雙方都能說得上話且無私者過來勸架,雙方體面撤離。這取決於有沒有這樣的人選,他願不願意這樣做。如今,惟恐別人不衝突、幸災樂禍的人不少。但真鬧到打群架波及自己,有些人也不樂意。所以,體面收場是需要恰當的時機和媒引的。你看南海,老美終於出來說出和解對話的的話了。中菲真打起來,老美的日子也不好過。

第三種,對峙過久,肝火上升,忍耐力下降,難免從語言過激演變成肢體衝突。此時,一切由力量說話。身材靈活且強韌者,固然可以一腳把對方踹入河中,但必然顧及圍觀者的言論,他等著對方先動手呢。所以,最後的勝利者,必然屬於頭腦清醒等待機遇並獲得輿論理解的一方。

現在,我以超強的耐心和興趣等待著這場對峙,看有沒有出我意料之外的結果。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