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10日訊】今年廣東省高考作文題「你想生活的時代」引起熱烈反響,成為網絡熱門話題。網民爭相替考生答題,答案五花八門,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反正不是生活在這個時代」。
人類本來就沒有選擇「活在何時」的權利,此考題意在引導考生感悟「每個時代都可以活出精彩」、「年輕人應當珍惜當下」等生活哲理,然而這卻觸動了無數老百姓的敏感神經,引發他們發洩對現實生活的不滿、無奈及嘲弄。
「如果選擇一個時代度過自己最美好的日子,我不會選擇今生的百年盛世」;「我想生活在沒有三聚氰胺,沒有地溝油的時代裡」;「我想生活在人人有機會上升的時代」……鋪天蓋地的網上留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民眾對現實生活的極度不滿。更搞笑的是,獲得最多網民追捧的貼子是「我想生活在新聞聯播裡」,無情譏諷官方媒體粉飾太平、營造虛假繁榮。
有篇題為「我想生活在民國時代」的網文寫道:如果活在民國,天很藍,水很清,沒有這麼多拆遷,祖宅都是明清好幾百年的;如果活在民國,知識分子可以胡說八道,也可以參加五四運動,思想隨便自由化;如果活在民國,只要膽子夠大,運氣好,很可能拿起菜刀或筆桿子鬧革命,混個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導師什麼的玩玩;如果活在民國,可以上《圍城》方鴻漸的那所學校,雖然簡陋,卻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
一道考題觸動國人神經,只能說明這個社會實在脆弱。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國人的感受與官方宣傳的「百年盛世」相差十萬八千裡,因此他們寧可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價低、世風淳、鐵飯碗的時代,甚至回到一九四九年前的民國時代,也不願在當今所謂的百年盛世中痛苦掙扎。這對於口口聲聲執政為民的當局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實事求是的說,當今老百姓的生活都有了普遍的提高,但在他們的眼裡,當今中國權貴當道、司法不公、貪腐橫行、貧富懸殊、誠信蕩然、道德淪喪、生態惡化,整個社會動盪不安,幸福生活只是水中月鏡中花,他們看不到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想回到毛時代的,不要罵他們毛左,想回到民國的,也不要罵他們封建資產階級餘孽。當今中共官場腐敗已超過歷朝歷代,貪官污吏橫行霸道,與民為敵,老百姓看在眼裡,恨在心頭,尤其是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發生後,民眾對中央的信心與信任全面動搖。當局只有痛下決心,重塑形象、重建道德,才能凝聚人心,否則沒有人願意活在當下!
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 一書中發現歷史上的大革命即暴力革命並非發生在貧窮時期,而是發生在經濟上升並帶來社會兩極分化之後。因為在這種歷史時刻,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底層的民眾特別容易把憤懣轉變為戰火。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人類本來就沒有選擇「活在何時」的權利,此考題意在引導考生感悟「每個時代都可以活出精彩」、「年輕人應當珍惜當下」等生活哲理,然而這卻觸動了無數老百姓的敏感神經,引發他們發洩對現實生活的不滿、無奈及嘲弄。
「如果選擇一個時代度過自己最美好的日子,我不會選擇今生的百年盛世」;「我想生活在沒有三聚氰胺,沒有地溝油的時代裡」;「我想生活在人人有機會上升的時代」……鋪天蓋地的網上留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民眾對現實生活的極度不滿。更搞笑的是,獲得最多網民追捧的貼子是「我想生活在新聞聯播裡」,無情譏諷官方媒體粉飾太平、營造虛假繁榮。
有篇題為「我想生活在民國時代」的網文寫道:如果活在民國,天很藍,水很清,沒有這麼多拆遷,祖宅都是明清好幾百年的;如果活在民國,知識分子可以胡說八道,也可以參加五四運動,思想隨便自由化;如果活在民國,只要膽子夠大,運氣好,很可能拿起菜刀或筆桿子鬧革命,混個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導師什麼的玩玩;如果活在民國,可以上《圍城》方鴻漸的那所學校,雖然簡陋,卻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
一道考題觸動國人神經,只能說明這個社會實在脆弱。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國人的感受與官方宣傳的「百年盛世」相差十萬八千裡,因此他們寧可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價低、世風淳、鐵飯碗的時代,甚至回到一九四九年前的民國時代,也不願在當今所謂的百年盛世中痛苦掙扎。這對於口口聲聲執政為民的當局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實事求是的說,當今老百姓的生活都有了普遍的提高,但在他們的眼裡,當今中國權貴當道、司法不公、貪腐橫行、貧富懸殊、誠信蕩然、道德淪喪、生態惡化,整個社會動盪不安,幸福生活只是水中月鏡中花,他們看不到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想回到毛時代的,不要罵他們毛左,想回到民國的,也不要罵他們封建資產階級餘孽。當今中共官場腐敗已超過歷朝歷代,貪官污吏橫行霸道,與民為敵,老百姓看在眼裡,恨在心頭,尤其是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發生後,民眾對中央的信心與信任全面動搖。當局只有痛下決心,重塑形象、重建道德,才能凝聚人心,否則沒有人願意活在當下!
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 一書中發現歷史上的大革命即暴力革命並非發生在貧窮時期,而是發生在經濟上升並帶來社會兩極分化之後。因為在這種歷史時刻,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底層的民眾特別容易把憤懣轉變為戰火。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