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8日訊】(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特稿)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共同得主之一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原是整型外科醫師,曾被譏笑技術差,後來從事研究工作,也曾因研究環境不佳,一度罹患憂鬱症。
50歲的山中出生於大阪市,小學到大學1年級居住在奈良市。他唸高中時,因閱讀醫師德田虎雄的著作「只有生命是平等的」而深受影響,決定學醫。
山中的父親是經營裁縫機零件的小工廠老闆,山中小時候就喜愛分解機械、時鐘等,但都無法將機械恢復原狀,常被母親責罵。後來父親勸他學醫,這是山中學醫的另一個機緣。
山中喜愛打橄欖球,起初希望成為整型外科醫師,認為這樣可治療因運動造成的骨折。
1987年他自神戶大學畢業後,在大阪醫院整型外科擔任臨床研修醫師。他曾透露,別的醫師20分鐘可以動完的手術,他大約要花2小時。
他的姓氏山中在日文發音是 yamanaka,但常被開玩笑唸成「邪魔中(jamanaka)」,意思是礙手礙腳。
山中曾負責醫治1名重症風濕關節炎女患者,看到患者嚴重關節變形的模樣,感到很震撼,立志研究如何拯救這類重症患者。
在接觸罕見疾病或受重傷的病患後,他了解到分析病因的基礎研究很重要,於是走上研究之路。
山中後來在大阪市立大學研究所開始藥理學研究,於1993年4月到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附設的葛萊德史東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當博士研究員,開始研究iPS細胞。之後返國成為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
回到日本醫學界後,他對日本醫學界研究環境嚴峻感到絕望,還一度導致神經衰弱、憂鬱症。
就在他準備放棄基礎研究,想從研究醫師變成薪資較高的臨床醫師之際,看到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在徵人,應徵後被錄取,山中獲得類似在美國的研究環境。
他曾表示,一度想放棄研究,但有兩件事「救了」他。1998年美國博士湯姆森(James A. Thomson)成功培養出人類的多功能幹細胞,可從人的多功能幹細胞大量培植出神經、心臟、胰臟等的細胞。這讓正在研究實驗鼠幹細胞的他十分興奮。
另外是1999年他在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首度擁有自己的研究室。他認為只要他提出願景,學生應該會來他的研究室跟他學習。
他在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成功開發了iPS細胞,後來成為京都大學再生醫科學研究所教授,2008年1月成為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iPS細胞研究中心的負責人,2010年4月成為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曾獲得多項國際醫學、生理學獎。
50歲的山中出生於大阪市,小學到大學1年級居住在奈良市。他唸高中時,因閱讀醫師德田虎雄的著作「只有生命是平等的」而深受影響,決定學醫。
山中的父親是經營裁縫機零件的小工廠老闆,山中小時候就喜愛分解機械、時鐘等,但都無法將機械恢復原狀,常被母親責罵。後來父親勸他學醫,這是山中學醫的另一個機緣。
山中喜愛打橄欖球,起初希望成為整型外科醫師,認為這樣可治療因運動造成的骨折。
1987年他自神戶大學畢業後,在大阪醫院整型外科擔任臨床研修醫師。他曾透露,別的醫師20分鐘可以動完的手術,他大約要花2小時。
他的姓氏山中在日文發音是 yamanaka,但常被開玩笑唸成「邪魔中(jamanaka)」,意思是礙手礙腳。
山中曾負責醫治1名重症風濕關節炎女患者,看到患者嚴重關節變形的模樣,感到很震撼,立志研究如何拯救這類重症患者。
在接觸罕見疾病或受重傷的病患後,他了解到分析病因的基礎研究很重要,於是走上研究之路。
山中後來在大阪市立大學研究所開始藥理學研究,於1993年4月到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附設的葛萊德史東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當博士研究員,開始研究iPS細胞。之後返國成為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
回到日本醫學界後,他對日本醫學界研究環境嚴峻感到絕望,還一度導致神經衰弱、憂鬱症。
就在他準備放棄基礎研究,想從研究醫師變成薪資較高的臨床醫師之際,看到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在徵人,應徵後被錄取,山中獲得類似在美國的研究環境。
他曾表示,一度想放棄研究,但有兩件事「救了」他。1998年美國博士湯姆森(James A. Thomson)成功培養出人類的多功能幹細胞,可從人的多功能幹細胞大量培植出神經、心臟、胰臟等的細胞。這讓正在研究實驗鼠幹細胞的他十分興奮。
另外是1999年他在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首度擁有自己的研究室。他認為只要他提出願景,學生應該會來他的研究室跟他學習。
他在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成功開發了iPS細胞,後來成為京都大學再生醫科學研究所教授,2008年1月成為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iPS細胞研究中心的負責人,2010年4月成為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曾獲得多項國際醫學、生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