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率新常委首次集體活動的重要政治含義

2012年12月08日中國時局
【新唐人2012年12月8日訊】(新唐人記者田飛綜合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率領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在就任之後,第一次集體公開活動,就是到國家歷史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的展覽。有香港媒體分析,習近平率新常委進行的首次集體活動,政治含義重大,表明中共所喊的口號式目標再一次更換,成了「大國復興」。

中共提出的國家發展目標口號曾經一改再改,最初就用大國崛起,後來改成了大國發展,到現在則成了民族復興。

香港《東方日報》分析了這三個目標的由來和變更的原因。

文章認為,「大國崛起」是中共一時得意心雄之作,主要是為了起到激勵民眾人心之效。然而由於「崛起」這個詞語,太有威有勢,反而引起國際社會的不安,和「中國威脅論」正好對號入座。所以「大國崛起」的口號,內銷一流,但出口就大打折扣。

中共由此改用非常中性的「大國發展」作宣傳。不過這個口號雖然對外是減低了威脅力,但卻有點溫吞水。所以「大國發展」出口可以,內銷的吸引力卻不足。

在一改再改下,平衡內外需要,中共終於用上了「大國復興」的口號。因為「復興」一詞對內具有強烈的感召人心之力,對外又沒有挑釁性。

文章認為,以民族復興為國家的目標,是有相當大的氣魄,所謂全力建設小康社會,只是復興道路中間的一個小站,小康本身的目標不算高,而且只是局限於經濟層面,格局不大,不能用來團結和激勵全國的目標口號。而要走上復興之路不能只靠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政治體制上的建設。

文章還表示,現時國家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就是貪污腐敗。如果復興是目標,現時中共官員貪腐的作風就不可容忍。

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曾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不過,香港《蘋果日報》指出,所謂的中國特色從理論上看,就是在於堅持一黨專政,負面的特色有三:政治腐敗空前、經濟貧富懸殊、社會誠信盡失。

《德國之聲》則引述《新蘇黎世報》文章表示,習近平及其同仁所進行的每一種所謂的改革都旨在強化中共的統治。而對於近期的反腐風浪,只要黨依然大於法,依然是閉門調查,人們就有理由相信,新領導層重視的不過是一種走過場行為,而非真正的變革。文章強調,中國的問題最終還是要歸結於中共的獨裁製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