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1月27日訊】(中央社台北27日電)美國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Trek)的粉絲對拖曳光束(tractor beam)應該都不陌生,現在,蘇格蘭和捷克科學家已把這個構想化為現實,不過可能還要等個數年,這項技術才能有實際用途。
電視影集中,拖曳光束通常用來把太空船或其他物體,拖近至另一艘太空船發出的光源點。根據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他們已經研發出如何用光束牽引物體。
「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報導說,聖安德魯大學和捷克科技儀器協會(ISI)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光學場,能用來逆轉光壓。
德國天文學家喀卜勒(Johannes Kepler)1619年發現,彗星的「彗尾」會遠離發光點太陽,而聖安德魯和ISI研究團隊正企圖扭轉這個現象。
根據研究團隊發表於「自然科學光電」(Nature Photonics)期刊的報告,他們目前已能夠在顯微層級移動細小粒子。
聖安德魯醫學院研究負責人席吉瑪(Tomas Cizmar)說,這項新科技潛力無窮。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拖曳光束對粒子性質很『挑』,能藉此從混合物中『吸』出特定物質。比方說,總有一天,這項科技可用來分離血液中的白血球。」
科學家希望拖曳光束技術能在醫學領域發光發熱,不過他們並不期望它可用來捕捉、搬運像太空船這類的大型物體。
席吉瑪說:「很可惜,這涉及能源轉換,在顯微規模這是OK的,但若把規模放大,會產生大問題。」「這會對物體過度加熱,比方說太空梭,所以搬運星艦是不可能的。」
電視影集中,拖曳光束通常用來把太空船或其他物體,拖近至另一艘太空船發出的光源點。根據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他們已經研發出如何用光束牽引物體。
「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報導說,聖安德魯大學和捷克科技儀器協會(ISI)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光學場,能用來逆轉光壓。
德國天文學家喀卜勒(Johannes Kepler)1619年發現,彗星的「彗尾」會遠離發光點太陽,而聖安德魯和ISI研究團隊正企圖扭轉這個現象。
根據研究團隊發表於「自然科學光電」(Nature Photonics)期刊的報告,他們目前已能夠在顯微層級移動細小粒子。
聖安德魯醫學院研究負責人席吉瑪(Tomas Cizmar)說,這項新科技潛力無窮。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拖曳光束對粒子性質很『挑』,能藉此從混合物中『吸』出特定物質。比方說,總有一天,這項科技可用來分離血液中的白血球。」
科學家希望拖曳光束技術能在醫學領域發光發熱,不過他們並不期望它可用來捕捉、搬運像太空船這類的大型物體。
席吉瑪說:「很可惜,這涉及能源轉換,在顯微規模這是OK的,但若把規模放大,會產生大問題。」「這會對物體過度加熱,比方說太空梭,所以搬運星艦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