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仁:烏鴉嘴 中國還有橋翻翻!

2013年02月04日評論
【新唐人2013年2月4日訊】2月1日,連霍高速公路河南三門峽段義昌大橋伴隨爆炸聲塌了80米一段,掉下去多輛車子,死傷了一些人,給春運的司機和行旅蒙上了一層心理陰影。

大河網一則消息算是在這個沉悶氣氛中製造了一把輕鬆,曝出點笑料逗逗樂子:「據事故現場指揮部消息稱,義昌大橋事故系因惡劣天氣造成車輛爆炸引發橋面垮塌……」人們現在已經知道現場同時存在很多「事故因素」要件,如天氣、路況、追尾、煙花爆竹運輸車輛、大橋超荷載等,它們或相互遞進或互為因果,都可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因素,其中的因果關係總有一個合乎邏輯的排列方式,或許可以這樣推理:惡劣天氣造成多輛車追尾,追尾引起裝有爆炸物的車輛爆炸,爆炸引發存在缺陷的大橋橋面垮塌。無論如何,「惡劣天氣造成車輛爆炸引發橋面垮塌」是不成立的。

我們按媒體的主流認識來分析,就是說,因為裝載煙花爆竹的車輛爆炸炸塌了橋面。從常識上講,煙花爆竹使用的並不是高爆炸藥,又由於其炸藥是分裝在紙質的爆竹體內的,不能形成太高的瞬間衝擊力,且通過車輛減震彈簧、輪胎的緩衝,傳遞到橋面的力量不至於炸毀大橋。對南斯拉夫電影《橋》的場面人們還記憶猶新,想炸都不容易。但是,哈爾濱的橋被壓垮了,義昌大橋又被煙花爆竹炸垮了,這是不爭的事實。是什麼原因屢屢造成事故?

哈爾濱塌橋後,筆者寫過分析,認為哈爾濱的塌橋事故並非匝道箱梁斷塌,也不像哈爾濱官方所稱的「側滑」,更像是「側翻」。也就是外側缺少支撐力的「探頭跳」,當外側受力過大時,側翻就如蹺蹺板。與蹺蹺板稍有不同的是,縱向改為橫向,不是兩頭翹,是兩邊翹。並認為還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四平八穩」好一些。或者在外側增加柱子,或者將集中在橋樑中線附近的「腿」向左右「劈開」一點,在不增加建設成本的情況下,橋樑的承載力會提高很多。

從三門峽義昌大橋圖片看,同樣存在設計思路問題。形象一點,就像用幾根筷子支著一塊菜板。俗話說,立木頂千斤,這樣的結構有很好的垂直載荷能力,但抗扭距能力差,一旦突然出現斜向作用力,這個結構就有不穩定的隱患。這次的塌橋事故,絕不會是被煙花爆竹直接「炸毀」的,只能解釋為,爆炸點不在橋樑的垂直受力重心上,所形成的衝擊波有槓杆效應,掀翻了本不穩定的橋體結構。從報導中得知的橋面翻轉,更能證明這個判斷。

繼三門峽義昌大橋事故之後,還會不會有接二連三?現在矗立在我國各處的大橋、高架橋,橫斷面大多呈「V」形結構,最底部支撐點的總寬度大大小於橋面寬度,即便在彎道段也是千篇一律,如何承受得起高速重載車輛形成的離心力?而我國運輸業發展又是如此迅猛,車輛超載、大橋超負荷已經變成了一種不得已的「必然」。雖然每起事故起因不同,但橋樑設計問題都參與在其中,是否是偶然中的必然呢?但願不再有更多的「橋翻翻」,否則筆者就是一個烏鴉嘴。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