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徽州特色民居

2013年03月12日民風民俗
【新唐人2013年3月12日訊】徽州建築作為極具個性特徵的文化現象,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環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嶽,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們服賈四方,功成巨富榮歸故裡,將域外更高層次的文化引入境內,窮極土木,廣侈華麗以明得志,構築起一幢幢精巧別致的民居建築,從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築風格。


獨特的民居



安徽現存的古村落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徽州建築風格。古村落選址一般按照陰陽五行學說,周密地觀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時、地利、人和與諸吉兼備,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臨街巷,粉牆黛瓦,鱗次櫛比,散落在山麓或叢林之間,濃綠與黑白相映,形成獨特的風格。同時有大量的文化建築,如書院、樓閣、祠堂、牌坊、古塔和園林雜陳其間,使得整個環境富有文化氣息和園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見白牆青瓦,層層疊疊,跌宕起伏,借落有致。


如畫的村落(網絡圖片)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層層跌落的馬頭牆高出屋脊,有的中間高兩頭低,微見屋脊坡頂,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兩端跌落數階,簷角青瓦起墊飛翹。在蔚藍的天際間,勾出民居牆頭與天空的輪廓線,增加了空間的層次和韻律美,體現了天人之間的和諧。


錯落有序的馬頭牆(網絡圖片)



民宅多為樓房,以四水歸堂的開井院落為單元,少則2-3個,多則10多個,最多達24個、36個。隨著時間推移和人口增長,單元還可以不斷增添、擴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幾代同堂、幾房同堂的習俗。民居前後或側旁,設有庭院和小花園,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魚池,植花卉果木,造流泉、飾漏窗,與自然和諧一體。


栩栩如生的木雕(網絡圖片)



在內部裝飾上力求精美,梁棟檁板無不描金繪彩,尤其是充分運用木、磚、石雕藝術,在斗拱飛簷、窗櫺(木鬲)扇、門罩屋翎、花門欄杆、神位龕座上,精雕細縷。內容有日月雲濤、山水樓臺等景物,花草蟲魚、飛禽走獸等畫面,傳說故事、神話歷史等戲文,還有耕織漁樵、仕學孝悌等民情。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雕刻精美,活生生一部民間風情長卷,賦予原本呆滯、單調的靜體以生命,使之躍躍欲動,栩栩如生。


徽派建築中,不可缺少的牌坊。(網絡圖片)



近年來,古色古香的徽式建築更新了人們對中國傳統建築的印象。徽派建築作為徽州文化的亮點,十分奪人眼球。徽式建築與周圍環境,在佈局上的相融雖是人為,卻吻合得宛若天成,美得驚心動魄。徽派建築依託著徽州文化進行自我沉澱,彌漫著歷史的滄桑,透露出豐富的歷史內涵。在其中游走,使人深刻感受到歷史與現代文明之間的路徑其實是相通的。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