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4月07日訊】(中央社台北7日電)對抗肥胖就從改變大腦控制胃口的神經細胞下手。英國科學家認為可在幾年內找到永久對抗肥胖的方法,服用藥丸影響大腦細胞以減低食慾,並且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吃藥!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原認為與食慾有關的大腦神經細胞,在母親子宮裡便開始發展,而且無法改變。但新研究在老鼠大腦的下視丘部位,辨識出一組幹細胞,可以觸發新的食慾調節神經元。
倫敦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科學家,希望可在5至10年內將此項發現應用在人體上。
東安格利亞大學教授哈吉霍西尼(Mohammad Hajihosseini)說:「和節食不同,這項發現的運用,最終可提出對付肥胖的永久性解決方案。」
他說:「下視丘神經細胞失去功能或功能不全是造成例如肥胖等飲食障礙的主因。直到最近,我們一直以為這個部位所有神經細胞在胚胎時期就已發育,控制食慾的神經迴路已確立。」
他又說:「但是新研究發現,控制食慾的神經迴路數量並未確立,仍可能改變以應付飲食障礙。」
他說:「我們希望藥物可影響這些幹細胞,生成更多抑制食慾的神經元。這表示肥胖母親的嬰兒,可從嬰兒時期便開始少吃。」
為特別檢視調節食慾的神經細胞,研究人員運用一套基因圖譜技術,在動物一生當中特定時間點,追蹤幹細胞及分裂細胞的發展。
哈吉霍西尼說:「相關訊息可進一步理解大腦幹細胞,進而用來發展藥物,以控制食慾調節神經元的數量或功能。」
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原認為與食慾有關的大腦神經細胞,在母親子宮裡便開始發展,而且無法改變。但新研究在老鼠大腦的下視丘部位,辨識出一組幹細胞,可以觸發新的食慾調節神經元。
倫敦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科學家,希望可在5至10年內將此項發現應用在人體上。
東安格利亞大學教授哈吉霍西尼(Mohammad Hajihosseini)說:「和節食不同,這項發現的運用,最終可提出對付肥胖的永久性解決方案。」
他說:「下視丘神經細胞失去功能或功能不全是造成例如肥胖等飲食障礙的主因。直到最近,我們一直以為這個部位所有神經細胞在胚胎時期就已發育,控制食慾的神經迴路已確立。」
他又說:「但是新研究發現,控制食慾的神經迴路數量並未確立,仍可能改變以應付飲食障礙。」
他說:「我們希望藥物可影響這些幹細胞,生成更多抑制食慾的神經元。這表示肥胖母親的嬰兒,可從嬰兒時期便開始少吃。」
為特別檢視調節食慾的神經細胞,研究人員運用一套基因圖譜技術,在動物一生當中特定時間點,追蹤幹細胞及分裂細胞的發展。
哈吉霍西尼說:「相關訊息可進一步理解大腦幹細胞,進而用來發展藥物,以控制食慾調節神經元的數量或功能。」
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