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4月14日訊】(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14日電)34歲男子發現小便顏色像紅茶,2個月瘦8公斤,以為肝出問題,赴醫院檢查發現是胰臟癌。醫生今天說,胰臟癌早期並無症狀。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聰蓉說,擔任工程師的34歲男子,2年前因工作壓力過大辭職,日前發現小便顏色變深,且臉色變黃,疲倦、暴瘦等症狀。
他說,男子原以為肝臟出問題,赴醫院檢查發現,胰臟有1顆2公分腫瘤,壓迫到總膽管下端,造成膽汁無法排出併發黃疸,病理報告證實為胰臟癌。
林聰蓉表示,病人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和周邊器官後,術後還要持續輔助性放射和化學治療;一般診斷出罹患胰臟癌時,只有1到2成可開刀治療,即使開刀,5年內存活率仍不到2成。
他說,診斷胰臟癌方法,可先做腹部超音波,再進一步檢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若病患可開刀,手術前不需穿刺,若無法開刀,利用放射或化學治療等緩和性療法。
林聰蓉表示,胰臟癌病人年紀很少低於45歲,男性比女性多;此案例病患僅34歲,且家族無胰臟癌病史,較為罕見。
他說,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肥胖、慢性胰臟炎等,只有1成病患是由家族遺傳;常見症狀有體重減輕、上腹痛、黃疸等,也有病患有反胃、背痛和腹瀉狀況,但胰臟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聰蓉說,擔任工程師的34歲男子,2年前因工作壓力過大辭職,日前發現小便顏色變深,且臉色變黃,疲倦、暴瘦等症狀。
他說,男子原以為肝臟出問題,赴醫院檢查發現,胰臟有1顆2公分腫瘤,壓迫到總膽管下端,造成膽汁無法排出併發黃疸,病理報告證實為胰臟癌。
林聰蓉表示,病人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和周邊器官後,術後還要持續輔助性放射和化學治療;一般診斷出罹患胰臟癌時,只有1到2成可開刀治療,即使開刀,5年內存活率仍不到2成。
他說,診斷胰臟癌方法,可先做腹部超音波,再進一步檢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若病患可開刀,手術前不需穿刺,若無法開刀,利用放射或化學治療等緩和性療法。
林聰蓉表示,胰臟癌病人年紀很少低於45歲,男性比女性多;此案例病患僅34歲,且家族無胰臟癌病史,較為罕見。
他說,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肥胖、慢性胰臟炎等,只有1成病患是由家族遺傳;常見症狀有體重減輕、上腹痛、黃疸等,也有病患有反胃、背痛和腹瀉狀況,但胰臟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