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4月23日訊】蘆山地震之後,官方呼籲民眾不要自行到災區救援。很正常嘛,是不是?救災這回事,應該留待政府處理,對不對?這個既有的觀點,不易改變。
2005 年美國東南一帶被巨風卡特裡娜(Katrina)吹襲。在美國聯邦緊急事故管理機構(FEMA)仍然未來得及去反應時,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幾乎在風暴平息之後的一天,就將緊急物資,運送到災區分發。
另一個案例,就是2004年聖誕節前夕發生的南亞海嘯。當時,最先到達災區的物資,特別是食品藥物等,都是由跨國大企業如美國的可口可樂(Coca Cola)、輝端(Pfizer)、法國達能(Danone)的捐出;分發運輸,由物流公司如DHL和聯邦快遞(FedEx)包辦。整個救援組織,背後的管理和技術支援,有國際商業機械(IBM)以及許多投資銀行金融機構等等去負責。
如此緊密的協作,神奇嗎?不。這些企業,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市場運作。
市場,就是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交織出的一張關係網。在這個市場的網絡裡面,每個人,每間企業,存在的意義,都是在於尋找別人的需要,亦同時尋找資源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用現代的說法,市場是有機的組織;優點,就會靈活和彈性。
從另一個角度看,政府亦有動機去隔絕其他國內外的各種公私營機構的救援協助,因為人民越是依賴政府,行為上也越會服從。當然,要是一個政府絕對地慈悲為懷,有無邊法力,依賴就依賴。可惜, 政府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社會的需要。
畢竟,滿足人的需要,是市場的專長。市場雖然不是完美,但總比政府優勝。天災時,市場和商業機構的能力,就更加難能可貴。
「企業只管捐錢就是。」有不少人都如此相信。
對不起,捐錢,不等於做善事。企業的能力,絕對不止是賺錢。事實上,在個人層面,道理也是一樣。任何人,抑或企業,做善事不單是將財富分出來,最重要是出於善心去明白別人的需要,在過程中也帶動更多人行善助人。
將捐錢當做完成了善舉,其實是一種很懶散的行善心態,甚至可以說是扭曲善的本意。香港,就是因為福利的過份膨脹,而且香港的官僚非常有效率,資源也多,導致民間慈善組織自七十年代起,存在空間蕩然無存。
這是政府壟斷慈善救災的後遺症之一,就是行善沒有行動,只有募捐。香港的慈善基金,例如公益金,實在沒有人知道它在服務甚麼人,只知道它的功能是分派資金。最諷刺地,像公益金等的存在,變成了一種「贖罪」的慈善;任何企業或個人,賺取了公眾眼中的不義之財,許多時就說句:「全數撥捐公益金。」就好像洗清了罪孽,再沒有任何責任。
社會的善心,是一種集體的習慣。一個國度的人民,要是慣了依賴政府,善心也會漸漸變得薄弱。有人說,在美國,幾乎每一個社會問題,都會有一個相應的慈善組織;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每個社會問題的背後,卻有一個政府官僚部門。
在中國呢?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2005 年美國東南一帶被巨風卡特裡娜(Katrina)吹襲。在美國聯邦緊急事故管理機構(FEMA)仍然未來得及去反應時,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幾乎在風暴平息之後的一天,就將緊急物資,運送到災區分發。
另一個案例,就是2004年聖誕節前夕發生的南亞海嘯。當時,最先到達災區的物資,特別是食品藥物等,都是由跨國大企業如美國的可口可樂(Coca Cola)、輝端(Pfizer)、法國達能(Danone)的捐出;分發運輸,由物流公司如DHL和聯邦快遞(FedEx)包辦。整個救援組織,背後的管理和技術支援,有國際商業機械(IBM)以及許多投資銀行金融機構等等去負責。
如此緊密的協作,神奇嗎?不。這些企業,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市場運作。
市場,就是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交織出的一張關係網。在這個市場的網絡裡面,每個人,每間企業,存在的意義,都是在於尋找別人的需要,亦同時尋找資源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用現代的說法,市場是有機的組織;優點,就會靈活和彈性。
從另一個角度看,政府亦有動機去隔絕其他國內外的各種公私營機構的救援協助,因為人民越是依賴政府,行為上也越會服從。當然,要是一個政府絕對地慈悲為懷,有無邊法力,依賴就依賴。可惜, 政府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社會的需要。
畢竟,滿足人的需要,是市場的專長。市場雖然不是完美,但總比政府優勝。天災時,市場和商業機構的能力,就更加難能可貴。
「企業只管捐錢就是。」有不少人都如此相信。
對不起,捐錢,不等於做善事。企業的能力,絕對不止是賺錢。事實上,在個人層面,道理也是一樣。任何人,抑或企業,做善事不單是將財富分出來,最重要是出於善心去明白別人的需要,在過程中也帶動更多人行善助人。
將捐錢當做完成了善舉,其實是一種很懶散的行善心態,甚至可以說是扭曲善的本意。香港,就是因為福利的過份膨脹,而且香港的官僚非常有效率,資源也多,導致民間慈善組織自七十年代起,存在空間蕩然無存。
這是政府壟斷慈善救災的後遺症之一,就是行善沒有行動,只有募捐。香港的慈善基金,例如公益金,實在沒有人知道它在服務甚麼人,只知道它的功能是分派資金。最諷刺地,像公益金等的存在,變成了一種「贖罪」的慈善;任何企業或個人,賺取了公眾眼中的不義之財,許多時就說句:「全數撥捐公益金。」就好像洗清了罪孽,再沒有任何責任。
社會的善心,是一種集體的習慣。一個國度的人民,要是慣了依賴政府,善心也會漸漸變得薄弱。有人說,在美國,幾乎每一個社會問題,都會有一個相應的慈善組織;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每個社會問題的背後,卻有一個政府官僚部門。
在中國呢?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