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土家族建築吊腳樓

2013年05月12日民風民俗
【新唐人2013年5月12日訊】在中國的鄂西地區,泛指湖北西部,包括宜昌等地。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土家族。而土家族的居住建築吊腳樓著實體現了土家人民智慧結晶。

土家人大多居住在山區,現在的住房仍不失其遺風特色。吊腳樓一般傍山而建,房前屋後,竹林笆蕉簇擁。富裕人家還要在屋頂上裝飾向天飛檐,在廊洞下雕龍畫鳳,裝飾陽台木欄。古香古色,仔細看來回味悠遠。別於現代都市鋼筋水泥,稜角分明,冷酷的感覺。

土家吊腳樓多為木質結構,因地勢而建,對高坎地勢,則要立柱或築牆,才能與正屋跑平合檐,故稱「吊腳樓」。

早先土司王嚴禁土民差瓦,只許蓋杉皮、茅草,叫「只許買馬,不準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歸流」後才興蓋瓦。

吊腳樓其獨特之處是前低後高,側面有走廊,後有陽台,俗稱「走馬轉角樓」。一般為橫排四扇三間,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中間為堂屋,供歷代祖先神龕,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據地形,樓分半截吊、半邊吊、雙手推車兩翼吊、吊鑰匙頭、曲尺吊、臨水吊、跨峽過洞吊。

上下兩層或叄層的吊腳樓,下層關畜、上層住人(或放物),具有通風防潮、防毒蛇猛獸等優點。而屋頂有蓋泥瓦的(覆瓦),也有蓋茅草和石板的,各有所喜,亦各有其說,蓋泥瓦的人家會說:「黃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蓋茅草的人家會說:「茅草屋裡臘肉香」;蓋石板的人家會說:「石板底下有福享」。這都體現了土家人的樂觀、風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土家族愛群居,但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篁,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屋,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吊腳樓的由來

傳說土家人祖先因家鄉遭了水災才遷到鄂西來,那時鄂西古木參天、荊棘叢生、豺狼虎豹隨處可見。土家人們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獸襲擊。人們為了安全就燒起樹蔸子火,裡面埋起竹子節節,火光和爆竹聲嚇走了來襲擊的野獸,但還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脅。

後來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小夥子們利用現成的大樹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鋪上野竹樹條,在頂上搭架子蓋上頂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飯睡覺都在上面,從此再也不怕毒蛇猛獸的襲擊了,這種建造「空中住房」的辦法傳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們都按照這個辦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後來,這種「空中住房」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吊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