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5月17日訊】(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坎城16日專電)今年台灣電影在坎城影展的重頭戲「台北工廠」,今天中午在Croisette戲院「導演雙週」單元世界首映,受到來自世界各地影迷的熱烈歡迎。
台北工廠(Taipei Factory)是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經過半年籌備與推動,終於順利和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達成合作的計畫,由雙方共同挑選出8名青年導演,以1名台灣導演搭配1名國際導演的方式,合力拍攝4部15分鐘的短片。
台北工廠影片選在導演雙週開幕當天的中午和下午放映,可見導演雙週對台北工廠計畫的重視。導演雙週主席溫多普(Edouard Waintrop)指出,雙邊合作時機來得再好不過。
溫多普認為,坎城影展應不只是放映電影、走紅毯,他希望讓電影人真正交流、面對問題、交換心得,導演雙週是坎城影展的藝術心臟,也是提拔新導演的單元,台北工廠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希望這個計畫能持續。
這個由台北市撥款、文化部贊助的台北工廠,是以台灣為背景的4部15分鐘的短片,藉由讓年輕的台灣導演與年輕的國際導演,彼此交流切磋及共同創作,進而協助這些新銳人才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8名導演自去年11月開始互通e-mail,溝通創作理念,在今年2月25日到3月15日間,4組人馬分別在台北市取景拍攝。
影片首先是由台灣導演陳芯宜和南韓導演Jero Yun合拍的「豬」,描述1隻祭祀的神豬、1個流離失所的家庭與1個期盼雨水的城市的相互牽絆,共同祈求生存。
其次是趙德胤與法國導演Joana Preiss合拍的「沉默庇護」,講述1名法國紀錄片導演拍攝1群緬甸難民,受困於城市中的廢棄公寓,述說著自身苦難。
沈可尚與智利導演Luis Cifuentes的「美好的旅程」,講的是1名都市女子的離別派對是為了慶祝工作外派與職務升遷,卻更像是對於過去的告別式。
張榮吉與伊朗導演Alireza Khatami共同創作的「老張的新地址」,則敘述老張的家不知不覺消失在地表後,他的人生有了極大轉變,他賦予自己找尋「家」的使命,過程中也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身分與存在。
今天中午的放映,吸引許多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前來觀看。來自阿爾薩斯的電影工作室負責人大衛(PierreDavid)在看完影片後說,他非常喜歡這部影片,讓他認識了台灣和當地風俗民情。
另1名來自德國的電影工作者戴尼斯說,這部影片太棒了,不同國家的導演合作可以激發出這麼有想像力的影片,他覺得很難得可以看到這麼清新的影片。
影迷亨瑞(Henri)表示,他最喜歡老張的新地址,非常具有詩意。
唯一看完2部就走出劇場的法國影迷說,大概是他和年輕導演有代溝,他覺得影片很沉悶。
中華民國駐法國代表呂慶龍和文化部巴黎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都專程到場觀看影片。呂慶龍表示,台北工廠是國際合作的好案例,有文化差異的導演最終完成影片,得來不易,台灣導演言之有物,達到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發聲效果。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也指出,17天內能夠拍出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台北工廠的整體方向沒錯,影委會將繼續和導演雙週合作。
台北工廠(Taipei Factory)是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經過半年籌備與推動,終於順利和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達成合作的計畫,由雙方共同挑選出8名青年導演,以1名台灣導演搭配1名國際導演的方式,合力拍攝4部15分鐘的短片。
台北工廠影片選在導演雙週開幕當天的中午和下午放映,可見導演雙週對台北工廠計畫的重視。導演雙週主席溫多普(Edouard Waintrop)指出,雙邊合作時機來得再好不過。
溫多普認為,坎城影展應不只是放映電影、走紅毯,他希望讓電影人真正交流、面對問題、交換心得,導演雙週是坎城影展的藝術心臟,也是提拔新導演的單元,台北工廠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希望這個計畫能持續。
這個由台北市撥款、文化部贊助的台北工廠,是以台灣為背景的4部15分鐘的短片,藉由讓年輕的台灣導演與年輕的國際導演,彼此交流切磋及共同創作,進而協助這些新銳人才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8名導演自去年11月開始互通e-mail,溝通創作理念,在今年2月25日到3月15日間,4組人馬分別在台北市取景拍攝。
影片首先是由台灣導演陳芯宜和南韓導演Jero Yun合拍的「豬」,描述1隻祭祀的神豬、1個流離失所的家庭與1個期盼雨水的城市的相互牽絆,共同祈求生存。
其次是趙德胤與法國導演Joana Preiss合拍的「沉默庇護」,講述1名法國紀錄片導演拍攝1群緬甸難民,受困於城市中的廢棄公寓,述說著自身苦難。
沈可尚與智利導演Luis Cifuentes的「美好的旅程」,講的是1名都市女子的離別派對是為了慶祝工作外派與職務升遷,卻更像是對於過去的告別式。
張榮吉與伊朗導演Alireza Khatami共同創作的「老張的新地址」,則敘述老張的家不知不覺消失在地表後,他的人生有了極大轉變,他賦予自己找尋「家」的使命,過程中也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身分與存在。
今天中午的放映,吸引許多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前來觀看。來自阿爾薩斯的電影工作室負責人大衛(PierreDavid)在看完影片後說,他非常喜歡這部影片,讓他認識了台灣和當地風俗民情。
另1名來自德國的電影工作者戴尼斯說,這部影片太棒了,不同國家的導演合作可以激發出這麼有想像力的影片,他覺得很難得可以看到這麼清新的影片。
影迷亨瑞(Henri)表示,他最喜歡老張的新地址,非常具有詩意。
唯一看完2部就走出劇場的法國影迷說,大概是他和年輕導演有代溝,他覺得影片很沉悶。
中華民國駐法國代表呂慶龍和文化部巴黎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都專程到場觀看影片。呂慶龍表示,台北工廠是國際合作的好案例,有文化差異的導演最終完成影片,得來不易,台灣導演言之有物,達到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發聲效果。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也指出,17天內能夠拍出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台北工廠的整體方向沒錯,影委會將繼續和導演雙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