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俊:解讀「舌尖上的國企」

2013年05月20日評論
【新唐人2013年5月20日訊】問題出現在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中國鐵建上周遭遇「天降橫禍」,這家公司年報中出現的超8億元「業務招待費」一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2012年的年報中,17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業務招待費」,共計133億元。其中,招待費排名前十的均為國企,這十家上市公司去年用於吃喝應酬的費用共計29.07億元。其中,上海建工和葛洲壩的招待費超過年利潤的11%。在「招待費」這個名目背後,中國商業社會中拉關係的作用在資料中得以凸顯。(2013年5月13日《新京報》)

「招待費」不排除商業社會中拉關係的作用,但真正用於商業拉關係的又占幾成?有會計師指出,企業都不願意把費用放在招待中報銷,這是因為招待費只能按60%的發生額扣除後納稅,而其他費用是全額扣除,這意味著從納稅有利的角度,企業很少會把其他費用計入「業務招待費」,只可能少計,不可能多計。所以民營企業會儘量控制「業務招待費」,這是因為民企賺的錢屬於生產經營者個人,而國企賺的錢屬於公共財富。國企吃喝招待無論花多少錢,都不會傷害國企高管們的自身利益,更重要的是為避風險,「業務招待費」用得再多,是為了「業務」,不是貪污行賄,一般來說,很難追究責任。事實也是如此,10家國企一年吃掉了29億,有誰由此承擔了責任而受處罰?其實「招待費」猶如一個菜籃子,什麼青菜都可以裝,一些不能報不好報的費用,只要開成「招待費」就萬事大吉。比如回扣是不能報銷的,但可以用「招待費」來解決,節日送給領導們的禮金是不能報銷的,也用「招待費」來解決,甚至小姐三陪的費用也是用「招待費」來解決……

說起「舌尖上的國企」,我們不會忘記中石化廣東分公司「內部員工」曝光出的「天價酒單」,該公司所進酒水多為「拉菲」等名貴洋酒及高價茅臺酒。其中一瓶拉菲1996(750ml)的無稅進價就高達11846元;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所開的發票顯示,中石化廣東分公司一次性購買了近82萬元的茅臺酒。(2011年4月13日《北京商報》)「天價酒單」被曝光,是因為這些天價酒大都被「一把手」享用。由於「業務招待費」並不是必須披露的子專案,營業規模大於中鐵建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工商銀行等國企並沒有披露,如果披露「業務招待費」會不會比中國鐵建的8億元大得更驚人?

有專家曾稱,全國三公費用達9000億元。這9000億元是不是專指政府招待費?那些事業單位、國企是不是包括在內?按理國企也應歸屬於公款招待,這是由國企的性質決定的。國企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所謂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質就是企業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雖然國企是「歸全體人民」,但「全體人民」並沒有享受到國企帶來的紅利。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國企都是壟斷行業,反而在攫取「全體人民」的血汗錢。眾所周知,中國的國有企業主體最初是通過「沒收官僚資本歸全民所有」建立起來的,並且在接下來的三十年時間裡,它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和主要支出管道,如今仍然是國家財政的「錢袋子」。因此說,國企的「招待費」應屬於公款招待。

報導還說,中國交建2012年的營業收入為2962億元,但達到了7.79億的業務費用, 2011年營業收入2953億元,業務招待費為6.45億元,營業收入幾乎持平,卻為何業務招待費上升了21%?由於對國企監督失控,才造成這些國企大佬們「招待費」大得驚人,還以驚人的速度增大。有些國企雖然虧損,但所謂的業務招待費也同樣大得驚人。而這背後卻恰好包含了壟斷、自肥、制約乏力且無奈、博弈失衡等諸問題。

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奢侈似乎總是與這些國企有關,在社會的蹺蹺板上,這些行為不但沒有起到一個大型國企的社會責任,反而朝反方向刺痛了社會的神經。當然,找準病因並不難,關鍵還在於如何醫治。國企運作不透明、缺乏監督,揮霍與腐敗成為常態,早已成詬病,要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就是對社會有足夠的資訊公開,讓公眾有監督管道,否則,要改變「舌尖上的國企」這個痼疾就難。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