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7月23日訊】「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但你可以炸醒一個裝睡的人!」這句透著殺氣、令人毛骨悚然的話在T3爆炸案後迅速流傳於網絡之上。隨後,疑犯冀中星之前的悲慘身世和不公正遭遇也被網友從其博客中挖了出來,「脊椎粉碎性骨折、下肢癱瘓、女友離他而去、大小便失禁、大腿傷口潰爛……」
面對這樣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悲苦個體,儘管人們對他製造的T3爆炸案仍心有餘悸,但絕大多數人都對其表示了同情,尤其是知道他在引爆炸彈之前仍不忘提醒周圍的人不要靠近這個細節之後,許多網友幾乎都要為其奔走呼喊了。當網絡之上瀰漫著對冀中星的同情之時,《北京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同情冀中星就是鼓勵暴力」。文章中進一步指出,不傷及無辜應是人性的基本底線,無論結果如何,他的行為本身都涉嫌違法。提醒周圍人,造成的惡果會少一點,但不等於他就是正義的化身。對其廉價同情,本質是鼓勵暴力行為。
對於這種「同情冀中星就是鼓勵暴力」的論調,著名律師劉曉原在微博上反駁道,他被打殘時,你們不說這是暴力;他被逼走上絕路,殘上加殘了,竟然還不讓人們同情。說同情了他,就是鼓勵暴力。難道要落井下石,再打殘一次,再踏上一隻腳,就是鼓勵非暴力?對此,這位活躍於公眾視野的律師還不解氣,之後再次在微博上寫下如下這段話:治安隊把冀中星毆打致殘了,你們不談人性底線;冀中星多年上訪多次遭截訪,你們也不談人性底線;現冀中星在國際機場自殘了,你們就大談人性底線,譴責他危及別人安全。
相比於劉曉原的義憤填膺,北京新聞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博則顯得理性了許多,他在其認證微博上寫道,前有陳水總公車爆炸,今有冀中星機場爆炸,大面積血腥與殘酷的暴力執法導致的社會仇恨是這一切的根源。人道的同情不意味著可以縱容暴力報復,但可以肯定,當暴力執法變得合法,那麼以暴制暴就成為必然。不希望陳水總、冀中星們前赴後繼,憲政是走向光明唯一的方向。
諸多理性者對「憲政」這個倍受官方意識形態痛恨和打壓的詞彙的呼籲,以及先後爆發的一系列惡性維權事件,都凸顯了一個極為嚴重的事實,即官權的暴力和冷漠正在逐漸消磨民間非暴力維權的耐心和信心,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已經被消磨殆盡,現實中的利益失落者對官權的不滿正在從制度內的和平上訪走向制度外的暴力反抗。正如我曾在悍匪周克華之死中所評論的那樣,「作為社會最底層的一員,他只是這個現行制度下的失敗者和犧牲品,作為被這個制度拋棄的一份子,他以一種決然而慘烈的方式向這個制度發起挑戰。或許,正因為他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命運,所以他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與這個國家對抗,最終選擇了害人害己的不歸路。」
在基本權利得不到制度化保障的當下,公平正義已經成為極其稀缺的匱乏資源。隨著民智已開,民眾的權利意識已然覺醒,其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就愈發強烈,在這雙重因素之下,與民眾利益發生直接接觸的部門就成為了民眾怨恨和報復的重災區,如警局、法院、基層政府等。近年來爆發的一系列惡性案件很大程度上都與這些部門相關,如楊佳襲警案、雲南巧家爆炸案、貴州甕安事件等等。
在中國,不被制衡的權力和受箝制的輿論讓民眾在公權力面前有著天然的劣勢,這種懸殊的力量對比使得公權欺民之甚以致無所顧忌,民眾在自身權利遭受侵害之後無法得到有效及時的輿論救濟和司法援助,當所有依法維權的途徑都被堵死,單個個體耗費所有個人資源並窮盡全部合法維權途徑而依然無效之時,民眾只好鋌而走險,走上暴力報復的不歸路,此之謂「逼上梁山」。
可以說,民間日益崛起的暴力維權反映的是民眾對當局政府的絕望和無奈,而這種民間暴力與國家暴政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國家暴政是催生個人暴力最邪惡的土壤,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二者就如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正是因為國家暴力的肆無忌憚,所以才促使個人暴力的鋌而走險,在面對暴力事件之時,只譴責暴民而不反抗暴政的這種做法顯然難逃懦弱與投機的嫌疑,作為同樣被剝奪正當權利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應該且必須在警惕個人暴力的同時批判國家暴力。
因為,相比於單個個體,擁有軍隊、警察、監獄等國家機器的國家更具備實施暴力的特質和潛力,相比於個人暴力帶來的傷害,掌握了全部國家機器的政府,其暴力更具破壞性和殺傷力。如果社會個體實施暴力,固然會造成一定人數的人員傷亡,但倘若國家實施暴力,那必定會造成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更為重要的是,個體的暴力是植根於國家的暴力之上的,而國家制度性的暴力維穩只能是飲鴆止渴。
近年來,由農村徵地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已經成為村民與基層政府的殊死博弈,而頻頻爆發的自焚更是城市拆遷中市民用血與火書寫的絕望抗爭。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我們就算再三譴責製造爆炸的冀中星又能怎樣呢?緩解當下暴力對抗的首要責任必須且只能是由手握全部國家機器的政府來承擔,如果真能如楊博所言,走憲政之路,放棄暴力維穩,或許才是中國之幸,才是中國以最小代價完成從極權到現代的轉型。
然而,就在我快要落筆之時,我看到冀中星家鄉的鄄城政府與東莞政府的相互指責,我不禁心生悲涼,公權力對民眾生命的逝去何以冷漠至此啊!今天,冀中星製造的爆炸聲仍飄蕩在中國的上空,但這來自底層民眾的絕望聲音依然無法驚醒一個沉溺於自身編造的中國幻夢。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面對這樣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悲苦個體,儘管人們對他製造的T3爆炸案仍心有餘悸,但絕大多數人都對其表示了同情,尤其是知道他在引爆炸彈之前仍不忘提醒周圍的人不要靠近這個細節之後,許多網友幾乎都要為其奔走呼喊了。當網絡之上瀰漫著對冀中星的同情之時,《北京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同情冀中星就是鼓勵暴力」。文章中進一步指出,不傷及無辜應是人性的基本底線,無論結果如何,他的行為本身都涉嫌違法。提醒周圍人,造成的惡果會少一點,但不等於他就是正義的化身。對其廉價同情,本質是鼓勵暴力行為。
對於這種「同情冀中星就是鼓勵暴力」的論調,著名律師劉曉原在微博上反駁道,他被打殘時,你們不說這是暴力;他被逼走上絕路,殘上加殘了,竟然還不讓人們同情。說同情了他,就是鼓勵暴力。難道要落井下石,再打殘一次,再踏上一隻腳,就是鼓勵非暴力?對此,這位活躍於公眾視野的律師還不解氣,之後再次在微博上寫下如下這段話:治安隊把冀中星毆打致殘了,你們不談人性底線;冀中星多年上訪多次遭截訪,你們也不談人性底線;現冀中星在國際機場自殘了,你們就大談人性底線,譴責他危及別人安全。
相比於劉曉原的義憤填膺,北京新聞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博則顯得理性了許多,他在其認證微博上寫道,前有陳水總公車爆炸,今有冀中星機場爆炸,大面積血腥與殘酷的暴力執法導致的社會仇恨是這一切的根源。人道的同情不意味著可以縱容暴力報復,但可以肯定,當暴力執法變得合法,那麼以暴制暴就成為必然。不希望陳水總、冀中星們前赴後繼,憲政是走向光明唯一的方向。
諸多理性者對「憲政」這個倍受官方意識形態痛恨和打壓的詞彙的呼籲,以及先後爆發的一系列惡性維權事件,都凸顯了一個極為嚴重的事實,即官權的暴力和冷漠正在逐漸消磨民間非暴力維權的耐心和信心,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已經被消磨殆盡,現實中的利益失落者對官權的不滿正在從制度內的和平上訪走向制度外的暴力反抗。正如我曾在悍匪周克華之死中所評論的那樣,「作為社會最底層的一員,他只是這個現行制度下的失敗者和犧牲品,作為被這個制度拋棄的一份子,他以一種決然而慘烈的方式向這個制度發起挑戰。或許,正因為他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命運,所以他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與這個國家對抗,最終選擇了害人害己的不歸路。」
在基本權利得不到制度化保障的當下,公平正義已經成為極其稀缺的匱乏資源。隨著民智已開,民眾的權利意識已然覺醒,其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就愈發強烈,在這雙重因素之下,與民眾利益發生直接接觸的部門就成為了民眾怨恨和報復的重災區,如警局、法院、基層政府等。近年來爆發的一系列惡性案件很大程度上都與這些部門相關,如楊佳襲警案、雲南巧家爆炸案、貴州甕安事件等等。
在中國,不被制衡的權力和受箝制的輿論讓民眾在公權力面前有著天然的劣勢,這種懸殊的力量對比使得公權欺民之甚以致無所顧忌,民眾在自身權利遭受侵害之後無法得到有效及時的輿論救濟和司法援助,當所有依法維權的途徑都被堵死,單個個體耗費所有個人資源並窮盡全部合法維權途徑而依然無效之時,民眾只好鋌而走險,走上暴力報復的不歸路,此之謂「逼上梁山」。
可以說,民間日益崛起的暴力維權反映的是民眾對當局政府的絕望和無奈,而這種民間暴力與國家暴政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國家暴政是催生個人暴力最邪惡的土壤,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二者就如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正是因為國家暴力的肆無忌憚,所以才促使個人暴力的鋌而走險,在面對暴力事件之時,只譴責暴民而不反抗暴政的這種做法顯然難逃懦弱與投機的嫌疑,作為同樣被剝奪正當權利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應該且必須在警惕個人暴力的同時批判國家暴力。
因為,相比於單個個體,擁有軍隊、警察、監獄等國家機器的國家更具備實施暴力的特質和潛力,相比於個人暴力帶來的傷害,掌握了全部國家機器的政府,其暴力更具破壞性和殺傷力。如果社會個體實施暴力,固然會造成一定人數的人員傷亡,但倘若國家實施暴力,那必定會造成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更為重要的是,個體的暴力是植根於國家的暴力之上的,而國家制度性的暴力維穩只能是飲鴆止渴。
近年來,由農村徵地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已經成為村民與基層政府的殊死博弈,而頻頻爆發的自焚更是城市拆遷中市民用血與火書寫的絕望抗爭。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我們就算再三譴責製造爆炸的冀中星又能怎樣呢?緩解當下暴力對抗的首要責任必須且只能是由手握全部國家機器的政府來承擔,如果真能如楊博所言,走憲政之路,放棄暴力維穩,或許才是中國之幸,才是中國以最小代價完成從極權到現代的轉型。
然而,就在我快要落筆之時,我看到冀中星家鄉的鄄城政府與東莞政府的相互指責,我不禁心生悲涼,公權力對民眾生命的逝去何以冷漠至此啊!今天,冀中星製造的爆炸聲仍飄蕩在中國的上空,但這來自底層民眾的絕望聲音依然無法驚醒一個沉溺於自身編造的中國幻夢。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