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天下無冤

2013年11月12日民風民俗
【新唐人2013年11月12日訊】張釋之,字季,西漢南陽堵陽(今河南方城東)人。曾事漢文帝、漢景帝二朝,官至廷尉。以工作務實,執法公正,不畏權貴而聞名於世。他為人公正廉明,愛民如子,受到了漢文帝的重用。民間流傳著許多張釋之盡忠職守、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的故事。

張釋之早先只是一個位階不高的小官,稱為偈者僕射。


張釋之畫像(網絡圖片)


有一次,他隨皇帝到皇家野生動物園遊玩。文帝問這園子的負責人這裡有多少種類的禽獸,數量多少等問題。這個負責人平日裡並沒有想到對這些情況做調查,因而一時間被文帝問得瞠目結舌,答不上來。這時他旁邊的一個人主動上前回答文帝提出的問題,並夸夸其談,顯示出很健談的樣子。

文帝聽了,很讚賞他,要下旨提拔這個人。張釋之看這個人說話有點言過其實,就上前阻止說:「您認為絳侯周勃和東陽侯張相如這兩個人怎麼樣?」

文帝說:「他們兩個人都是忠厚長者。」

張釋之說:「您既然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忠厚長者,為什麼還要提拔一個巧舌如簧的人呢?周勃和張相如平時說話雖然有點口吃,不能很好地表達他們的意思,但他們的人品為人稱道,當官一樣很稱職。難道您要讓大家學這個夸夸其談、嘴尖舌巧的人嗎?」

文帝聽後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沒有提拔這個人。回宮後,反倒把張釋之提拔為負責皇宮警衛的公車令。

張釋之任公車令期間,太子(劉啟)與梁王共車入朝,他倆到了皇宮的大門口還不下車,直闖入宮。違反當時宮衛令「諸出入殿門公車司馬門,乘軺傳者皆下,不如令,罰金四兩」。張釋之是負責皇宮警衛工作的,飛奔上前攔阻,不准他倆進宮,並且向皇上彈劾他倆不敬之罪。事情鬧到了太後那裡,文帝脫下帽子請罪說:「是我沒有教導好兒子。」太後讓人拿了寬赦兩個皇子的詔書送到張釋之那裡,張釋之才准許兩位皇子進宮。

這件事,讓文帝看到了張釋之剛正不阿的品格,於是提拔他為中郎將。

一次,張釋之隨文帝去霸陵,文帝登上北山,對隨行人員說:「如果用北山上堅硬的石頭做棺木的外槨,再用萱麻、絲棉調上漆,塞在棺木的外槨之間,還有誰能撬開它呢?」
隨從大臣好多人都說文帝說的對。

這時張釋之走上前說:「如果用很多的金銀珠寶進行厚葬,就會使人產生慾念去盜墓。那麼,即使用鐵水把棺木包起來,也會有空隙讓人偷盜。如果不用金銀珠寶而薄葬,就不會引起他人盜墓的慾念,即使不用堅石做棺木,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文帝聽了張釋之這番話,沉默不語,心中暗暗贊賞張釋之的深明大義,之後,又提拔他擔任了廷尉。廷尉是當時國家最高的司法機構的負責人。

後來漢文帝駕崩前留下遺囑,要求對自己的喪事要一切從簡。再後來,發生赤眉之亂時,其他幾任皇帝和後妃的陵墓幾乎均遭盜掘,唯漢文帝陵墓完好,因為盜墓者都知道漢文帝墓中沒有貴重物品。

張釋之當上了廷尉之後,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剛直不阿,依法辦事,受到了皇帝信任和和百姓的好評。

一次,漢文帝出巡至中渭橋,有人違反蹕(交通管制)令,突然從橋下竄出,驚嚇到文帝乘馬。文帝大怒,把這人交給廷尉張釋之治罪。經審訊表明,此人在橋下躲避皇上的車駕,誤以為車駕已過,急著回家,沒想到驚嚇了御馬。張釋之認為此人是偶然的過失,只是違反了「清道令」,張釋之依法「蹕先至而犯者罰金四兩」判處罰金後釋放。文帝認為判決過輕。張釋之以「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為由,拒絕加重判決。


漢文帝出巡至中渭橋,有人突然從橋下竄出,驚嚇到文帝的坐騎。(網絡圖片)


有一次,有人偷竊了漢高祖廟中神座前的玉環。漢文帝對竊賊敢於盜祖廟大為惱怒。盜賊很快就被抓到了。漢文帝下令把盜廟賊交給廷尉嚴加懲治。張釋之依據西漢法律中規定的偷竊宗廟的珍寶、服飾、器物的條款,判處盜賊斬首示眾的「棄市」刑罰。

張釋之把這個判決上奏,漢文帝勃然大怒,責問張釋之:「這個賊無法無天,為非作歹,竟敢盜竊皇家祖廟中的玉環器物。我所以把此案交給廷尉去處治,就是要你嚴加懲處,判以滅族重刑。可是你卻像辦平時其它案子一樣,只是按照法律條文的規定,上報判處的意見。你這樣處置他,怎麼能夠維護先帝的尊嚴呢?再說也違背了我尊奉祖先,恭敬、孝順的心意。」

張釋之脫帽叩頭謝罪,口裡卻依然據理力爭地辯駁說:「根據法律規定將竊賊判處『棄市』就是最重的了。到底是判斬首棄市罪還是判滅族罪,應該按照罪行情節的輕重來定。現在要是對盜竊了宗廟中的玉環器物的賊就判以滅族罪的話,那麼有朝一日,再有個膽大妄為的亡命之徒,若公然去挖掘祖廟,到那時陛下又將用什麼刑罰來加以懲治了呢?」
漢文帝聽後沉思不語,下朝後與太後商量,並接受了張釋之的判決。

由於張釋之執法嚴明,依法辦事,不以個人好惡來論罪,對皇上也不阿諛逢迎,所以在他任廷尉期間避免了許多冤案,得到了當時百姓的稱頌。歷史上記載說:「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

當然,張釋之不阿諛權貴,依法辦事,也招來達官貴族的忌恨。漢文帝死後,漢景帝即位。張釋之知道有人會藉機報復,故託病準備辭官。這時,有一個叫王生的老人來到張釋之辦公的衙門,當著眾多的公卿大人,對張釋之說:「你替我把襪子脫下來。」張釋之照做了。過了一會兒又對張釋之說:「你給我把襪子穿上。」張釋之當著眾人,跪下來為王生老人穿好了襪子。過後,許多人責備王生老人為什麼要在衙門當著眾人這樣侮辱廷尉張釋之?太過分了!

王生意味深長地說:「我又老又貧賤,自己這一生都沒有對廷尉張釋之做過什麼好事,也不知怎麼樣來報答他。張廷尉是如今全國有名的德高望重的大臣。所以我故意耍弄他,讓他為我脫襪穿襪,是想藉此提高他的聲望。」

張釋之沒有責怪王生的無禮,反而恭恭敬敬的按照老人的要求去做,使當時在場的公卿大臣更加敬重張釋之的為人。

王生老人為了提高張釋之在君臣中的聲望,甘冒犯戲弄大臣之罪的危險。這說明張釋之受到了當時廣大臣民的敬慕。他公正廉明、以法治國的精神歷來受到稱頌。


張釋之祠堂。(網絡圖片)



(轉載自《新三才》 柳東緣 整理)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