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月30日訊】中國大陸的經濟正面臨非常棘手的困境,這已是海內外的一種共識。關於中國經濟或將出現大幅放緩的預估也開始增長,但對是否會出現難以逆轉的信貸危機,經濟學家們還再爭論不休。
1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與全球宏觀部主管魯吉•夏爾馬撰寫的一篇討論中國經濟前途的專稿,揭示了信貸瘋狂擴張的國家終將以嚴重信貸危機收場對鐵律,他認為,同樣信貸瘋狂擴張的中國,避免遭遇嚴重信貸危機的機會不大。
這篇題為《中國上空的債務陰雲》的專稿開篇直言:「2014年新興市場的重頭戲將是籠罩在中國上空的債務陰雲。」
文章表示,「信貸擴張差額」(credit gap)是預示一場金融危機迫在眼前的最可靠信號。所謂「信貸擴張差額」,也就是最近五年裡私有部門信貸占經濟產值比例的增長值。而在中國,自2008年以來這一數字足足擴大了71個百分點,導致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上升至230%。
回顧過去50年,關注一下史上最極端(排在前0.5%之列)的信貸繁榮例子,一共可以找到33起,其中最低的信貸擴張差額為42個百分點。在這些國家中,有22個在隨後五年裡遭遇了信貸危機,所有國家都出現了經濟放緩。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二者同時倖免。
在這33個出現極端信貸擴張的例子中,相關國家的GDP增速在後來下降了一半以上。如果中國也走上類似軌道,今後五年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長率將在4%到5%之間。
文章稱,泰國、馬來西亞、智利、辛巴威和拉脫維亞這五個發展中國家,過去就曾出現過規模與中國相似的信貸繁榮,其信貸擴張差額都曾超過60個百分點,而這些信貸瘋狂擴張的國家全都以嚴重信貸危機收場。
文章表示, 預測信貸危機的關鍵不是看債務規模,而是看債務增長速度。這是因為在信貸快速增長期間,越來越多的貸款會被投入缺乏效益的項目。這正是中國的現狀。
5年前,在中國只需要1美元的債務就能獲得1美元的經濟增長。而到2013年,要實現1美元的增長,卻需要近4美元的債務,並且現在有三分之一的新債被用於償付舊債。
當前,也有一些相信中國例外論的人表示,中國有特殊的防護機制。中國擁有大量外匯儲備作為後備基金,經常項目也處於盈餘狀態,這降低了中國對外國資本的依賴。中資銀行能得到規模巨大的國內儲蓄的支持,貸存比也很低。
針對上述觀點,魯吉•夏爾馬在文章中表示,歷史證明,儘管這些因素可能有助於避免某些麻煩,比如貨幣危機或國際收支危機,但它們卻無法保證不會出現國內信貸危機。
實際上,這些防護機制過去就曾失效過。1995年,儘管台灣外匯儲備與GDP的比例為45%——略高於中國今天的水平,台灣還是遭遇了銀行業危機。台灣銀行業的貸存比同樣很低,卻依然無法避免信貸緊縮。
文章最後總結說:「在中國之前出現的那33個最極端信貸狂歡的湮滅表明,中國正面臨重大風險,至少是經濟有可能顯著放緩。這樣的結果也許還能夠避免,但機會不大,即便是像中國這麼特別的國家。」
近日,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發布研究報告稱,中誠信託旗下的一支規模30億人民幣的信託投資產品正徘徊在違約的邊緣。一旦中國信託產品出現違約,可能引發信貸危機。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月31日,中誠信託旗下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將到期。
美銀美林策略師崔巍、Tracy Tian和Katherine Tai在研究報告中寫道,中誠信託產品的根本問題是公司部門資不抵債的問題,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產品違約。
這些分析師們寫道,他們懷疑,到某個時點,當事方將要麼不願意要麼沒能力提供援助,從而可能引發信貸危機。
此外,《匯通網》1月28日也報導稱,隨著中國政府試圖控制雷曼危機後的槓桿繁榮(信貸佔GDP的比重超過180%,目前仍在攀升,面臨巨大風險),中國正經歷信貸收緊的階段(credit tapering)。在該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信貸崩盤的風險也上升。
據報導,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分析師表示,中國增長速度可能差於官方目標水平7.5%或低於市場預期7%左右,基於持續的中國信貸危機風險加大,他們建議:做空與中國貿易聯繫極為緊密的貨幣。
1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與全球宏觀部主管魯吉•夏爾馬撰寫的一篇討論中國經濟前途的專稿,揭示了信貸瘋狂擴張的國家終將以嚴重信貸危機收場對鐵律,他認為,同樣信貸瘋狂擴張的中國,避免遭遇嚴重信貸危機的機會不大。
這篇題為《中國上空的債務陰雲》的專稿開篇直言:「2014年新興市場的重頭戲將是籠罩在中國上空的債務陰雲。」
文章表示,「信貸擴張差額」(credit gap)是預示一場金融危機迫在眼前的最可靠信號。所謂「信貸擴張差額」,也就是最近五年裡私有部門信貸占經濟產值比例的增長值。而在中國,自2008年以來這一數字足足擴大了71個百分點,導致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上升至230%。
回顧過去50年,關注一下史上最極端(排在前0.5%之列)的信貸繁榮例子,一共可以找到33起,其中最低的信貸擴張差額為42個百分點。在這些國家中,有22個在隨後五年裡遭遇了信貸危機,所有國家都出現了經濟放緩。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二者同時倖免。
在這33個出現極端信貸擴張的例子中,相關國家的GDP增速在後來下降了一半以上。如果中國也走上類似軌道,今後五年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長率將在4%到5%之間。
文章稱,泰國、馬來西亞、智利、辛巴威和拉脫維亞這五個發展中國家,過去就曾出現過規模與中國相似的信貸繁榮,其信貸擴張差額都曾超過60個百分點,而這些信貸瘋狂擴張的國家全都以嚴重信貸危機收場。
文章表示, 預測信貸危機的關鍵不是看債務規模,而是看債務增長速度。這是因為在信貸快速增長期間,越來越多的貸款會被投入缺乏效益的項目。這正是中國的現狀。
5年前,在中國只需要1美元的債務就能獲得1美元的經濟增長。而到2013年,要實現1美元的增長,卻需要近4美元的債務,並且現在有三分之一的新債被用於償付舊債。
當前,也有一些相信中國例外論的人表示,中國有特殊的防護機制。中國擁有大量外匯儲備作為後備基金,經常項目也處於盈餘狀態,這降低了中國對外國資本的依賴。中資銀行能得到規模巨大的國內儲蓄的支持,貸存比也很低。
針對上述觀點,魯吉•夏爾馬在文章中表示,歷史證明,儘管這些因素可能有助於避免某些麻煩,比如貨幣危機或國際收支危機,但它們卻無法保證不會出現國內信貸危機。
實際上,這些防護機制過去就曾失效過。1995年,儘管台灣外匯儲備與GDP的比例為45%——略高於中國今天的水平,台灣還是遭遇了銀行業危機。台灣銀行業的貸存比同樣很低,卻依然無法避免信貸緊縮。
文章最後總結說:「在中國之前出現的那33個最極端信貸狂歡的湮滅表明,中國正面臨重大風險,至少是經濟有可能顯著放緩。這樣的結果也許還能夠避免,但機會不大,即便是像中國這麼特別的國家。」
近日,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發布研究報告稱,中誠信託旗下的一支規模30億人民幣的信託投資產品正徘徊在違約的邊緣。一旦中國信託產品出現違約,可能引發信貸危機。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月31日,中誠信託旗下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將到期。
美銀美林策略師崔巍、Tracy Tian和Katherine Tai在研究報告中寫道,中誠信託產品的根本問題是公司部門資不抵債的問題,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產品違約。
這些分析師們寫道,他們懷疑,到某個時點,當事方將要麼不願意要麼沒能力提供援助,從而可能引發信貸危機。
此外,《匯通網》1月28日也報導稱,隨著中國政府試圖控制雷曼危機後的槓桿繁榮(信貸佔GDP的比重超過180%,目前仍在攀升,面臨巨大風險),中國正經歷信貸收緊的階段(credit tapering)。在該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信貸崩盤的風險也上升。
據報導,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分析師表示,中國增長速度可能差於官方目標水平7.5%或低於市場預期7%左右,基於持續的中國信貸危機風險加大,他們建議:做空與中國貿易聯繫極為緊密的貨幣。